一、暨南大学校训
忠信笃敬
校训释义:
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系建校初期确定。暨南学堂创办于1906年,校训确定于学校南京创建时期(1906—1923年)。《论语·卫灵公》篇记载说: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难道行得通吗?”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是很全面的。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
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等意义。
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这四个字的意义有交叉,也可以组合使用,更可以与别的字组成新的具有道德内涵的词语,变化很多,富于生成能力。
二、暨南大学校徽
校徽释义:
暨南大学目前使用的校徽系2006年3月启用。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在标志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有中国特点的帆船。“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线条连接充满动感,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念;同时,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传神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标志将字母和中文有机结合,认读性强,见解鲜明,线条流畅,气运平衡。标准色采用大海和天空大自然的颜色:蓝绿色,寓意暨南大学历经百年,依然蓬勃焕发着茂盛的生命力;整体显得和谐统一、沉稳大气,吻合暨南大学忠信笃敬的气质和悠久历史,及其学术严谨活泼的风格。
三、暨南大学校歌
暨南大学校歌
校歌释义:
暨南大学目前的校歌是学校为迎接百年校庆(2006年)专门征集评选的新校歌。最终,由国家一级作家龙吟教授作词,作曲家相西源教授谱曲的新校歌被选定,于2006年9月定稿。
暨南大学的新校歌十分注重对新世纪暨南精神的提炼,不但将“忠信笃敬”的校训入歌,同时也将暨南大学的侨校特色等巧妙地贯穿在歌词中。歌词概括了暨南百年曲折历程,激励暨南人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反映了四海人士对暨南百年来的支持与关爱,展示了暨南收纳五洲学子的博大胸怀。校歌鼓励暨南人继续艰苦奋斗,勇创辉煌,将中华文化随着他们的足迹传播到海内外,时代精神深寓其中。2006年11月25日晚,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晚会上,由学校800名教授、博士组成的合唱团演唱了这首新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