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2年10月6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奖评语是“因她的勇气和临床的敏锐性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安妮·埃尔诺表示,写作是一种政治行为,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平等。为此,她把语言当作“一把刀”,用她自己的话说,撕开想象的面纱。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奖)插图

安妮·埃尔诺是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1940年出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在诺曼底的小城伊沃托度过童年。她起初在中学任教,后来在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工作,退休后继续写作。埃尔诺从1974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出版了约十五部作品。《位置》《一个女人》等作品用细腻、伤感的笔触生动描绘了出身贫寒的父母如何为使自己及下一代摆脱社会最底层的卑贱地位所进行的充满失落、绝望、希冀、梦想的奋斗过程,准确、客观地再现了法国当代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在心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差别,同时也以极其痛苦和矛盾的心情,真切表达了对父母及故乡爱恨交加。而《悠悠岁月》这部历经二十余年思考和推敲的杰作,使她当之无愧地居于法国当代第一流作家之列。

瑞典学院评价安妮·埃尔诺,“凭借着巨大的勇气和敏锐的观察力,安妮·埃诺揭示了阶层经历的痛苦,描述了羞耻、羞辱、嫉妒以及无法看清自己是谁的困境,她取得了令人钦佩和持久的成就。”“安妮·埃诺相信写作的解放力量。她的作品毫不妥协,用平实的语言将一切讲得清清楚楚。”“在她的作品中,埃尔诺始终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一种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有着强烈差异的生活。她成为作家的道路漫长而艰辛。”

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许钧表示,“安妮•埃尔诺在法国作家中也是一位特殊的存在。她关注当下生活,关注人们的日常情感世界。她的写作探索都是从这些方面着手的,她的作品中没有重大历史题材,也没有不同文化的冲突和交融。这和诺贝尔文学奖这几年关注的作家很不一样。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在遗嘱中提出设立五大奖励领域,文学被他放在第四位。诺贝尔在遗嘱中表示,奖金的一部分应颁给“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12月10日,为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之际。从第一届颁给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至2021年,共有118位得主。叶芝、罗曼•罗兰、马尔克斯、萧伯纳、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获得过这一奖项。

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该奖项曾被多次保留,或推迟至第二年颁奖。2018年,因为一起丑闻事件,瑞典文学院陷入史无前例的危机,最终因评审工作无法继续,被迫取消。

诺贝尔文学奖,不只是一个奖

诺奖一向具有风向标的功能。获奖不仅可以使作家名声大噪,获奖作品销量倍增,同时也会引导人们关注过去被忽视的领域或地区。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卜杜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在其获奖之前根本没有中文译作。在诺奖官网的一项测试中,近2000名网友中95%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但古尔纳作为“近20年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人”,引发了人们更多地关注非洲文学。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奖)插图1

资料图:阿卜杜拉扎克·古尔纳。

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坦桑尼亚,20岁出头时,他以难民身份抵达英国,此后定居英国,以英语开始写作。对难民的经历、身份、流亡记忆和文化疏离感与认同感的反思,是他文学创作的主题。

古尔纳的获奖小说是其以英语写作的《天堂》。瑞典文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是:“他以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眼光,洞察殖民主义的影响和身处不同文化大陆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

在迄今为止的118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欧洲作家占比超过70%,而来自亚洲、非洲的获奖者非常少。2021年评委会成员艾伦·马特森(Ellen Mattson)表示,诺贝尔文学奖“目前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外国专家,引导我们关注过去被忽视的语言区或地理区。”

诺奖也是桎梏,创作成奢侈

对于很多作家而言,诺贝尔文学奖就像一个突如其来的聚光灯,将他们的生活展露在公众之下,带来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位荣获这项殊荣的作家。他得知获奖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惊慌失措地对妻子说:“不得了,到什么地方藏起来吧!”“荣誉和地位是一个障碍,我希望在所有荣誉中摆脱出来获得自由。”这位文坛巨匠,最终以自杀谢幕。

同样的烦恼,也曾折磨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她平静的写作生活完全被打乱。她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场灾难”,自己恐怕无法再继续写作。“现在我所做的就是接受采访和拍照。”

历史上也存在着拒绝领奖的人。1964年,法国著名作家萨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后他立即写了一封信,要求取消这项决定,否则他会拒绝领取。萨特认为,一个作家在政治、社会和文学方面的地位,应该仅仅依靠他自己的工具,也就是他写的词语来获得,而任何他可能得到的荣誉都会对读者造成压力。这是他不希望有的。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奖)插图2

2021年5月3日,读者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公立图书馆总馆借阅图书。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诺奖热之后,文学依然孤独?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都是万众瞩目的存在,纯文学在这一时刻得到最大关注度和曝光度,但“高光时刻”之后呢?

据美国民意咨询机构盖洛普调查,2021年,美国成人平均读书12.6本,是1990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其中,成人读书数量比2001年至2016年年均值少2至3本,17%的成人在2021年没有读过一本书。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浮光掠影,人们更需要静下心来阅读。莫言曾说:“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的改变,是没有直接效应的。它不可能防止战争,也不可能将偷了的包还给失主。但是文学作品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关于心灵的,关于灵魂的。”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