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

浙江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插图

一、浙江大学校训

求是创新

校训释义:

“求是”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并在师生中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已职责”的“求是”校风,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浙江大学。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1938年11月,校长竺可桢提出以“求是”为校训,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求是”的优良传统,贯彻治学的精义。1938年11月19日,浙江大学校务会议正式通过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学的历任领导人,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创新精神,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

1988年5月5日,浙江大学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

二、浙江大学校徽

浙江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插图1

校徽释义:

浙江大学的校徽分内外两圈,两圈之间的中英文浙江大学字形内含着今日之浙江大学已走向世界;“1897”表示浙江大学的创建年代可追溯至求是书院;校徽中央展翅飞翔的求是鹰代表浙大的“求是”精神,寓意着浙江大学师生继承发扬“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为将浙江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浙江大学校徽确定时间为1991年1月31日。颜色为浙大蓝。

三、浙江大学校歌

浙江大学校歌

浙江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插图2

浙江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插图3

校歌释义:

1938年11月19日,在广西宜山,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主持校务会议,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并决定请著名国学家马一浮撰写校歌歌词。马一浮作的这首歌词,因为引用了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读起来有时比较拗口,竺校长曾考虑改写,但他又觉得,马老作的歌词虽文理艰深,但含义深远,很能体现浙江大学所追求的求是精神。1938年12月8日,浙江大学召开校务会议,通过了马一浮先生所作歌词,并请国内音乐家制谱此后,这首“大不自多”歌请著名作曲家、当时国立中央音乐学院的应尚能教授谱曲,成为浙江大学校歌。《浙江大学校歌》确定日期为1938年12月8日。

浙江大学的校歌歌词及其译文如下:

浙江大学校歌歌词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已是,无曰遂真。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尚其有闻。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浙江大学校歌参考译文

大海浩瀚而不自满,所以能容纳万千江河。学问的世界无边无际,抵达天地的尽头。形而上的称为道,形而下的称为器。礼制主导世界的差异,音乐使社会和谐共存。明白其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更加聪慧明智。

有一所国立大学,在中国东南的浙水之滨。它以求是为宗旨,其实就是启迪人们求真。持之以恒潜心教学,才能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不要说已把握事物本质,也不要说已穷尽真理。没有什么变革不需要继承,没有什么传统不可以创新。怎样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奋勇争先。诸位年轻的英才,应当明了这些重要道理。

要致力于学问,以达到思想睿智、见识通达。我们有人文、科学、农业、技术多种学科。要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源流和实践运用。像金子在熔炉中一样,锻造伟大的成果。立足民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不要被宗派门户所束缚。努力振兴祖国,使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