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人是谁?(三度冲击诺贝尔文学奖)

2022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人是谁?

2019年,残雪以第3名的好成绩高出村上春树、余华登上诺奖预测榜单。

2020年,她又以13名的成绩出现在诺奖预测榜单,再次力压39名的余华。

2022年10月6日,诺贝尔文学奖即将公布,残雪、阎连科、余华依然是热门。

2022年,中国争议女作家残雪,又一次成为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之一。而这已经是第三次,上两次分别是2019年,2020年。

让我们先看一下残雪如何看待此事?在2019年残雪一度高居赔率榜第三的时候,面对采访记者,她说:“这些人咯,太重视这个奖,不就一个奖,又没有得,干嘛都来找我?”

2022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人是谁?(三度冲击诺贝尔文学奖)-1

那么残雪究竟是谁?

她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

只有小学文凭的她17岁开始工作,但是工作不稳定。做过街道派发,装卸工,代课老师,赤脚医生等工作。

但不管她从事什么工作,十几年来,她依旧坚持每天看英文原版的纸质书,读文学经典。

32岁发表了她的第一部作品《黄泥街》,此作品一经发表,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之后很多作品相继发表,从此她开始在中国文坛有了一席之地。

2012年,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前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要他预测当年诺奖的获奖人,他说:“我不预测,但是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获奖。”

父亲邓钧洪,曾任新湖南日报社社长,母亲李茵,作家,曾著《永州旧事》。兄弟姐妹共八人,其中,大哥邓晓芒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父亲给她起名邓则梅,后自己改为邓小梅。代表作品包括《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黄泥街》,《侵蚀》,《黑暗地母的礼物》等。

可见她在圈内的地位和认可度都很高。

为什么说残雪是一个争议女作家呢?

一,她和当今文坛主流作家关系闹得很僵,势同水火,批起来毫不留情,直至被文坛主流拒之门外。

比如她说著名的女性作家王安忆:“她近年的作品水准下降得不像话,大概做官做上了瘾吧”。聊起王蒙,也是火药味十足“这位老作家在新世纪里的表演实在令人失望”。

而在其谈到中国文坛现状的一篇文章中,她更写道“许多作家都在文坛混,同那些所谓批评家抱成一团来欺骗读者。因为现在大多数读者还不够成熟,分不出作品的好坏。当今时代是作家们“混”的黄金时代。为掩饰自己才华耗尽,就把“混”称之为“转型”。”文中更直言“如今的文坛跟黑帮团体差不多了”。

2022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人是谁?(三度冲击诺贝尔文学奖)-1

二,反表过一些敏感言论。比如“所以文学自身要站起来,就必须向西方学习”。这话当然引起很多国人不满,认为她有崇洋媚外嫌疑。

三,残雪作品曲高和寡,喜欢她作品的人不多,据说,只有十分之一的读者才能读懂她的作品。有人讲,残雪写的小说超越现实,很怪异。经常以众多的意象,向读者展现她脆弱敏感的心灵,看上去像梦魇,满满哲学氛围。

讲讲残雪童年。这残雪外祖母,是一个特别神经,特别坚强,又特别幽默的人。年轻时,曾做过米生意,很勤奋。但是年老之后,却渐渐变成当地一位痴迷迷信的巫婆。尤其相信鬼怪的故事,便经常给残雪讲当地一些稀奇古怪的鬼故事。

在残雪五岁的某天夜里,甚至带着残雪来到当地一口年久的古井抓鬼。那夜,外婆手拿木杖,手舞足蹈,而残雪则蜷缩在月光之下。

在残雪七岁那年,由于饥饿,外祖母被活活饿死在永州大山破旧的老宅中。

2022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人是谁?(三度冲击诺贝尔文学奖)-1

残雪小学毕业后即开始走入社会。先后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代课老师。在结婚后,由于找不到工作,又自学缝纫,后和丈夫在当地干了五年个体裁缝。

残雪曾将写小说称为“表演”:表演自己的人生,认为“文学的创造过程就是一场趋光运动,我不过是延续了幼儿时期的本能”。

1983年残雪三十岁,她开始创作《黄泥街》。1985年,残雪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污水上的肥皂泡》(发表在《新创作》。

下来讲讲残雪的故事。在《黄泥街》成稿之后,残雪将作品先拿给父亲和哥哥邓晓芒阅读。但邓晓芒认为这部小说太敏感,不建议发,怕惹麻烦。后来,残雪带着稿子去找《人民文学》主编李雪峰,这李雪峰是残雪父亲至交。遂明确告诉残雪,发不出去。后来,残雪哥哥邓晓芒将《黄泥街》交给湖南文坛的好友陈放荪,何立伟,王平,徐晓鹤等人。结果,这些人又吵翻了。王平认为写的不错,徐晓鹤则认为“整个一个泼妇骂街”。后来,残雪和这几个年纪相仿的作家便成好友。后经何立伟,王平介绍,推荐,长沙《新创作》发表了残雪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污水上的肥皂泡》,由是,一颗文坛新星由此诞生。并经何立伟推荐,残雪成湖南作协专业作家。残雪的小说,公认怪诞、荒谬、晦涩难懂。

对此,残雪曾说:“提到我的作品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这种样子,我想那多半与我个人的性格有关。我从小时候起,总是与世界作对。大人说‘东’,我偏说是‘西’。不理解周围的人为什么会是那样。而且,不赞成他们所做的一切。因此,我能采取的方法就是封闭自己,一直都是那样做的。”

残雪曾经就自己的笔名专门做过一个解释“取名为残雪,意味着一种拒绝消融的独立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被踩的很脏的雪”。

目前,残雪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她是中国唯一被收入美国大学教材的作家,拥有为数众多的研究她的机构。

残雪曾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的卡卡,然而,残雪不以为然,她说:“那是因为中国人只知道卡夫卡,我当然可以超越”。

莫言对残雪的评价也很多,在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前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记者让其预测当年的获奖者,莫言:“我不预测,但我希望的是中国女作家残雪获奖”。众所周知,当年残雪还未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据悉,今年,针对第三次入围,残雪也公开对外表示“我自己认为希望不大,因为火候还不到”。

太谦虚了,而这谦虚反而更印证残雪骨子里无比强大的自信。

还是让我们祝福残雪吧!

2022年10月6日,期待中国文坛这朵最奇特金花怒绽瑞典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文学奖即将公布,但最终获奖者只有一个。

残雪说:“我已经60多岁了,功名利禄对我意义已经不大。我只需要专心对艺术、文学本身负责。文学给了我丰美的精神生活,也让我的日常生活感到畅快。”

的确,这个奖只是一个更有权威的认可。在这场“神仙打架”的争夺之中,无论谁得奖都是实至名归,因为无论得奖与否,他们永远都是读者们心中的大师。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