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介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

基本资料

建校时间:1958年

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校园面积:135万平方米

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93个

硕士点:109个

本科专业:37个

师资:副教授以上996人

两院院士:26人

“长江学者”教授:15人

国家重点学科:19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

国家精品课程:7门

图书馆藏书量:214万册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政编码:230026

主页:www.ustc.edu.cn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1

西区教学楼区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2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铜像。

院系设置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3

学校概况

历史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著名理工科高校。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虽然拥有众多的高级科学人才,但缺少优秀的年轻人辅助科研,特别是国内新兴技术学科原子能、计算机等方面的尖端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紧缺。1957年,中科院代表团访问苏联后,受到苏联模式的启发,决定创办一所新型的理工科大学,将教育和科研结合起来。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建校。中科院把中科大作为自己培养初级科研人才的基地,集中全院的师资和科研力量支持中科大的办学。因此,中科大得以从很高的起点出发并迅速进入全国一流大学的行列。建校第二年即被中央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是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1969年,学校迁至现所在地合肥。目前,中科大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以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9所大学之一。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

目前,中科大的数理化、生物、电子等理工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科大是唯一一所拥有两个中国最高级别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高校,在单分子物理化学、纳米科技、量子领域、火灾科学、极地科学考察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中科大的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下设自然科学各分支领域的108个研究所。自建校起,中国科学院对中国科大实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一批当时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亲自登台授课和开展合作研究,先后在中国科大直接承担教学工作的两院院士人数达160多位。目前,每个中科大学生在本科就读期间,都有机会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或寒暑假,在学校各研究机构、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参加科研项目,接受实践训练。此外,以培养科学人才为主的中科大,始终坚持“精品”的教育理念,在近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之际,中科大仍把每年招生人数控制在1800名左右,和1958年首届招生人数1600多名相比只有小幅度增长。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4

生物楼

高质量的毕业生

中科大的分数线曾数年高居全国第一,80年代各省高考理科状元中约有一半被中科大录取。全国首创的科大少年班吸引了众多的天才少年。如此良好的生源再加上学校雄厚的师资与勤奋的校风,使中科大培养的毕业生以高质量著称。建校以来的历届毕业生中已有30多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在同期全国各高校中排名第一。80年代,在李政道先生主持的中美物理学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CUSPEA)中,中科大学子考中的人数最多。在中科大,考取奖学金、赴欧美名校攻读研究生已成为传统,2004届本科毕业生有四分之一直接出国深造。由于其毕业生多年来优异的表现,中科大已成为在美国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大学之一。“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这是科大的目标也是科大的使命。

知名院系

理学院

理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天文与应用物理系,以及中科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和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理学院所集中的数理科学是中科大的传统强项,建校初期即拥有极强的师资力量:数学的华罗庚、关肇直、吴文俊,物理的严济慈、赵忠尧、彭恒武等。40多年来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数理重镇之一,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全院现有教授13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物理系郭光灿、天文与应用物理系周又元、结构分析实验室侯建国),双聘中科院院士一名(杨国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数学系叶向东,近代物理系潘建伟、卢建新,物理系陈仙辉),讲座教授1名(数学系舒其望)。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八个: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其中物理类的重点学科五个,数量在全国高校物理院系中名列第一。15个博士点分布在4个一级学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设本科生专业7个: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天文学。本科前期不分专业,按数学、物理两大学科进行培养,后期再根据学生志向与能力细分专业。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5

著名数学家、中科大数学系首任系主任华罗庚铜像。华罗庚担任科大数学系主任20多年,并曾担任科大副校长。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6

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的加速器大厅。该实验室在建成后十几年中曾一直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一个国家实验室。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由化学系、化学物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组成。院长为中科院院士吴奇教授。学院现有教授8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朱清时,钱逸泰,吴奇,刘有成),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陈乾旺、谢毅、杨金龙)。学院具有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化学物理与无机化学两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共有8个博士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设本科专业五个: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在200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化学一级学科名列第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名列第十。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7

别致的校园海报栏,严谨的理工学府也不乏这样意趣盎然的角落。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下设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等四个系以及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军事与空间科学研究基地等9个研究机构。全院教授61名,其中中科院院士一名(计算机系陈国良),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名(龚惠兴,李国杰),“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计算机系姚新);有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12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通信与信息系统;设有六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比中,本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被评为全国第五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全国第八名。

名师风采

陈应天(1944— ),安徽蚌埠人,中科大理学院教授。1967年毕业于中科大物理系。毕业后分配至地方机械厂任技术员,后调至华中工学院工作。198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两年之内即获得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成立600多年来的第一位中国籍研究员。陈应天教授长期在引力学、光学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提出了解决圆柱体的轴向引力场的精确公式,被称为“陈氏精确公式”。返回中科大任教后,从事太阳能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已建成示范性高效太阳能发电设备。

侯建国(1959— ),福建平潭人,中科大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中科大物理系,1989年获中科大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先后在苏联科学院结晶学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俄勒冈州立大学化学系工作。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理化科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结构分析、表面物理化学和无机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得到能够分辨碳-碳单键和双键的C60单分子图像。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并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杰出校友

潘建伟(1970— ),浙江磐安县人,中科大理学院教授。1992年毕业于中科大近代物理系,1999年获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其中五光子纠缠实验完全在国内完成,并于2004年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即可以使通信实现完全保密。1999年其论文(第二作者)与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一道入选《自然》杂志的21篇物理学百年经典论文。2005年被欧洲物理学会授予菲涅尔奖。

赵忠贤(1941— ),辽宁新民人,超导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中科大技术物理系,此后一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1974年至197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他从70年代起开始从事高温超导研究。1987年,他领导的小组发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不久又在世界上率先发现起始转变温度在100K以上的超导体,为中国科学界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199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张亚勤(1966— ),山西太原人,计算机专家。12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89年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他是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多媒体通信及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世界级专家,现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1997年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IEEE)院士称号,成为该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1999年获美国“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每年度一人),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邓中翰(1968— ),江苏南京人,微电子专家,企业家。1992年毕业于中科大地球物理系,之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在五年内获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三个学位,是该校自建校以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生。1999年回国创业,研制的“星光”芯片现已占据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当选为2005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8

西区图书馆

数据统计

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9

国家重点学科(19个)

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天体物理、空间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科学技术史、固体力学、流体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核技术及应用。

国家精品课程(7门)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10

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

  • 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26人)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11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带*者为讲座教授)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12

校园地图

「中国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介插图13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