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谣言的定义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网络谣言主要涉及内容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
二、网络谣言的特点
迅速传播、信息模糊、情感化表达、缺乏证据支持、易被误传、影响社会稳定等。网络的低门槛和信息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谣言很容易侵袭公众,引发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保持辨别能力,避免将未经证实的信息当做事实传播。
三、网络谣言的危害
1、对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干扰。网络中一个不负责任的谣言,非常容易成为社会恐慌的爆发点,对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不断摧毁社会信任体系。网络谣言偏好于社会会上的负面信息,负面信息更加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瞬间被大量转载,对事情的真相进行瓦解,从而对社会信任体系产生摧毁性的巨大负面作用。
3、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网络谣言一旦传出,大部分网民甚至新闻媒介人士都还没有形成对信息来源进行核实的意识和习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网络信息真实性的状况下就会相信网络谣言,甚至还有媒体记者将网络谣言作为撰写评论的“论据”。
四、造谣传谣的后果
网络造谣的后果是根据涉案事实的严重程度来进行处罚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或是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佰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佰元以下罚款。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泄派出所宣
2025年0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