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简介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是以财经类专业为主,具有独立颁发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创建于1956年,始名江津专区商业职工学校;1983年更名为重庆第二财贸学校;2007年与重庆商业职工大学合并,转制升格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710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5万余;设有11个教学机构,开设高职专业31个;有教职工533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500余人。
办学历史
1956年4月,江津专区商业职工学校成立,地址在江津白沙镇三崇堂。
1958年8月,江津地区商业职工学校、江津地区农业干部学校和川东粮食干部学校三校合一,更名为江津地区行政干部学校。
1959年12月,江津地区行政干部学校与江津地委党校合署办公。
1964年8月,学校随江津地区行署的迁移而坐落永川现址,更名为江津地区财政贸易干部学校。
1974年8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津地区财贸学校。
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学校更名为永川地区财贸学校。
1983年,学校更名为重庆第二财贸学校。
1999年8月,重庆商业技工学校并入重庆第二财贸学校。
2004年6月,重庆商业职工大学与重庆第二财贸学校合并。
2007年2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改制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2010年11月,重庆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2021年9月30日,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1个院系,开设高职专业31个,其中专本贯通专业3个,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专业为支撑的专业体系。
师资力量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533人,其中硕士博士314人,副高以上职称112人;有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现代学徒制专家库入库专家1人,全国财指委高职类专指委员1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全国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裁判1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双师型”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2人,重庆市教育改革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重庆市优秀思政工作者1人,硕士生导师1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个,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2人,重庆市黄炎培优秀理论研究人才1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讲座教授”1人,“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1人,入选重庆市职业技能竞赛领域专家库3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重庆市骨干专业3个;成功认定为市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5门、线下一流课程3门;获得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重庆市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市级在线开放课程9门;4个专业通过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验收;建成校内实践基地16个,其中包括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地市级实训基地2个;建成校外实习基地108个;建成“大商科”跨专业实训平台及商贸流通实训中心,完成会财审实训中心、金融仿真实训中心和信息技术实训中心。
- 教师成绩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获批“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全国二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市级二等奖2项,获重庆市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重庆市思政课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1项。
- 学生成绩
2020年,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优胜奖1项;在市级技能大赛中,共获一等奖17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6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高职教育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立项横向项目26项,其中政府横向委托项目3项,到账金额106.95万元,同比增幅154.25%;在《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5篇。
2019年,学校承担横向课题23项,收入67万元;获得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登记共115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83 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30件。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99万余册。
形象标识
- 校标
校标取用校名中“财经”二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c”、“j”进行设计,加强了对学校名称的识别。字母变化形成旋转对称的流线型圆弧,并使用立体结构和学院两种标准色进行颜色渐变,整体造型简洁美观。字母“j”的一点置于对称轴线上端,比喻学院树立了统一的中心目标,学院上下团结一心;旋转对称的弧形设计,比喻全院师生员工围绕中心,和谐有序、齐心合力地推动学院良好运转、科学发展。
- 校徽
学院校徽由外部圆形、校名、中部圆形、内部方形、校标几个部分组成。外部的圆形,界定了校徽的整体轮廓。中部金黄色的圆形和内部方孔形状组合成了一个古钱币形状,以此揭示学院是以财经类专业为特色的高等职业学校。外圆内方的整体造型,又承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金黄色的圆形代表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协调和融洽,以内部的方孔代表学院管理的科学规范、严谨有序。方孔内部的核心部分为校标图案。
- 校旗
旗整体宽高比为标准比例3:2。校旗图案由校标和学校汉字名手写体两部分构成。校标高宽相等,为旗高的四分之一。水平居中,垂直置于上部三分之一处。学校汉字名整体宽度为旗宽的四分之三,整体高度为汉字整体宽度的八分之一,水平居中,垂直置于下部三分之一处。颜色搭配:校旗底色为蓝色,图案为橙黄色。
精神文化
- 校训
财智人生、经纬天地
- 校风
和谐、勤奋、求实、创新
- 教风
厚德、精业、严谨、奉献
- 学风
修德、砺学、强能、笃行
- “三财”校园文化
财品文化:爱国立德、忠义孝悌、诚信自律
财智文化:善贾生财、乐于通财、精于理财
财英文化:敢于创新、长于精算、经世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