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简介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Jili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民办全日制省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2015年被确立为吉林省高校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院创建于2000年6月,原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2017年12月,被批准为吉林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1月,转设更名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占地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1.36亿元;馆藏纸质文献总量98.3万册、电子图书78.6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79种;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办45个本科专业;有教师743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4000人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2000年6月,经吉林省批准,由吉林建筑大学与吉林省国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成立二级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确认为独立学院。
2008年,经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2013年4月,由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2015年1月1日,学校加入“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创新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同年11月18日,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新校区落成使用。
2016年3月,学校开始与长春工业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17年学院被批准为吉林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7年3月15日,学校下发《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二级机构调整设置方案》,教学单位实行“系改院”新体制,深化了校院两级管理。
2018年学院通过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关于高校转设评审。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2019年,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办45个本科专业。
院别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授予学位 | 修业年限 |
建筑与规划学院 | 建筑学 | 082801 | 工学 | 五年 |
城乡规划 | 082802 | 工学 | 五年 |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081001 | 工学 | 四年 |
测绘工程 | 081201 | 工学 | 四年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081005T | 工学 | 四年 | |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081002 | 工学 | 四年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081003 | 工学 | 四年 | |
安全工程 | 082901 | 工学 | 四年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080501 | 工学 | 四年 | |
环境工程 | 082502 | 工学 | 四年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080407 | 工学 | 四年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080503T | 工学 | 四年 |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080601 | 工学 | 四年 |
自动化 | 080801 | 工学 | 四年 | |
电子信息工程 | 080701 | 工学 | 四年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081004 | 工学 | 四年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080301 | 工学 | 四年 |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0901 | 工学 | 四年 |
软件工程 | 080902 | 工学 | 四年 | |
网络工程 | 080903 | 工学 | 四年 | |
物联网工程 | 080905 | 工学 | 四年 | |
管理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 | 120103 | 工学 | 四年 |
工商管理 | 120201K | 管理学 | 四年 | |
工程造价 | 120105 | 管理学 | 四年 | |
财务管理 | 120204 | 管理学 | 四年 | |
资产评估 | 120208 | 管理学 | 四年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120104 | 管理学 | 四年 | |
外语学院 | 英语 | 050201 | 文学 | 四年 |
日语 | 050207 | 文学 | 四年 | |
翻译 | 050261 | 文学 | 四年 | |
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130502 | 艺术学 | 四年 |
环境设计 | 130503 | 艺术学 | 四年 | |
动画 | 130310 | 艺术学 | 四年 | |
公共艺术 | 130506 | 艺术学 | 四年 | |
风景园林 | 082803 | 工学 | 四年 | |
交通工程学院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081006T | 工学 | 四年 |
交通工程 | 081802 | 工学 | 四年 |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工学 | 四年 |
学科建设
2015年5月,学院“结构工程”被吉林省学位办确定为“十二五”省级重点立项建设二级学科 ;2015年开始与长春工业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合作,开启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师743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50.6%,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80.75%;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等各类高层次专家、学者20余名;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
类别 | 名称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 于仰南 |
省级教学名师 | 关丽娟 |
梁丽杰 | |
王千 | |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 | |
日语专业教学团队 |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团队 |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五类”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2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建设项目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首批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基地2个。
类别 | 名称 |
省级品牌专业 | 《土木工程》 |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 | 土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省级精品课 | 《高等数学》 |
《大学物理实验》 | |
《财务管理》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 |
《混凝土基本结构原理》 | |
《大学英语》 | |
《日本文化阅读课程群》 | |
省级优秀课 | 《水质工程学》 |
《大学物理实验》 | |
《高等数学》 | |
《工程估价》 | |
《材料力学》 | |
《土质学与土力学》 | |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 |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 | |
《房地产市场营销》 | |
《大学英语》 | |
《财务管理》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理论力学》 | |
《设计基础》 | |
《结构力学》 | |
《西方经济学》 |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
《综合英语》 | |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 | |
《美术》 | |
《翻译理论与实践1》 | |
《导演分镜头研究》 | |
《体育》 | |
《桥梁工程》 | |
《理性造型》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日本文化阅读课程群》 | |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 |
《形势与政策》 |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 | |
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 桥梁工程 |
工程测量学 | |
水泵给水泵站 | |
外国建筑史 | |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民办高校土木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 |
建设类专业群施工管理岗位实践教育基地 |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省级重点教材1部,省级优秀教材3部;获得国家级教研项目6项、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7项、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8项、省级教研项目53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150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9个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平台,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个省级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建有9个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平台,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个省级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6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项;承担横向课题117项;授权知识产权834项,专利转化28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600余篇,其中SCI、EI等高水平论文近300篇;牵头制定地方工程建设标准3项。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建筑节能墙、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用水器、一种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能综合应用供能系统、一种家用电子智能取暖设备、一种可编程电气自动化控制台、一种用于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的中间数据传输模块、一种用于包装刀具的包装盒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98.3万册、电子图书78.6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79种。
截至2018年12月,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图书馆拥有各种文献总量150.1万余册(种),其中纸质文献83.5万余册。拥有有超星电子图书、五车电子图书、方正阿帕比电子图书、书生之家电子图书、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ALIS外文期刊网、开世览文、读秀学术搜索等网络数据库和检索平台供读者利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与英国、美国、爱尔兰、俄罗斯、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法国等十余所海外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据2019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英国提赛德大学、德蒙福特大学、博尔顿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波特兰州立大学、中央华盛顿大学、蒙赛罗大学、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韩国水原大学、东明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等多所中国国外院校开展交流合作,汇聚来自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日本等十几名中国国外籍教师。
学校标识
- 校标:
标识内部图形为单位ARCHITECURE和TECHNOLOGY首字母“A”和“T”的变形组成建筑形象,寓意建筑类学科设置专业特色。数字2000标志着学院建立的年份(农历龙年),以冲天龙图形并结合字母“U”的变形得到主型。红色颜色与学校建筑主体颜色一致,稳重大方,富有激情,象征着高贵、活力、自信、繁荣,整个标志在集合了传统图形演变的同时,又富有时代感,诠释了建筑与科技的结合。
- 校训:
勤奋严谨 砺志创新
- 校歌:
《梦想起航》
词:吕行、刘立成 曲:吕行 每一天迎着初升的太阳,奋进在自强不息的路上; 我们来自祖国的四方,担当重任要做民族的栋梁; 每一次夜空被星光点亮,追求真理我们心情激荡; 我们探寻知识的宝藏,建设未来大厦是你我的荣光; 张开怀抱迎接百年的梦想,托起建科人的希望乘风破浪。 携手同心,奏响时代的乐章;汇聚磅礴力量,梦想起航。 张开怀抱迎接百年的梦想,托起建科人的希望乘风破浪。 携手同心,奏响时代的乐章;汇聚磅礴力量,梦想起航。 |
![]() |
社团文化
截至2010年5月,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学院以科技文化艺术节、寝室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为载体,学院共有理论学习型、兴趣爱好型、学习科研型、公益服务型等社团组织24个,并成立了社团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