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一所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院校、首批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二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于2002年由深圳教育学院、深圳工业学校、深圳财经学校三校合并组建而来。2011年学校入驻龙岗大运村新校区,2016年深信息拟在汕尾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筹建分院。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校园占地92.5万平方米(1389亩),建筑面积58.48万平方米;设有16院2部2所,开设49个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超1.5万人,专任教师940人。
历史发展
2002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2004年,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院校。
2007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1年,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
2012年,入选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
2014年,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立项。
2015年,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同意批准我校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6年,学院正式筹建汕尾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分院
2016年,学校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验收。
2016年,首批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2016年,学校“2188创客空间”被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2019年,获教育部国家优质高职院校认定,入选财政部 教育部中国“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B档)。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11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诗经文化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二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
2020年7月,加入深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2021年9月30日,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
院系专业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6院2部2所,开设49个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577人,其中专任教师940人;龙头企业兼职教师数近30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能大赛金牌选手1人;现有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特支计划”教学名师3人,“珠江学者”9人;有“鹏城学者”9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73人;教师博士化率45.7%;“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9%,有广东省技术能手2人,高层次技能兼职教师12人。
级别 | 名称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张基宏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软件技术教学团队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2003年,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获批立项;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校建设单位并最终以“优秀”通过验收;2011年,“网络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获批立项,实现广东省零的突破;2014年,“数字媒体专业群”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获批立项,资源库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拥有3个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含1个备选项目)
截至2017年1月,学校有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3个,广东省示范性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1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含精品在线开放课)34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优质建设课程2门,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1个。
- 合作交流
2017年,学校联合105家职业院校及企业,牵头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2018年,成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同时开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项目,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共同培养“4+0”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科建设
2023年3月,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程科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亦成为此次中国内地上榜的高校中该学科领域里唯一一所职业院校。
国际交流
学校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合作举办中德学院,培养可在欧盟就业的国际通用技术技能人才;与宝安区政府、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德国乌尔姆市政府四方共建“湾区中德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该基地以国际先进技术转移为纽带,以校企合作育人为载体,创建中德双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资本”多方联动的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合作模式与体系;面向“一带一路”国家招收了留学生,实施了“留学深信”计划;与海外87所院校及机构开展深度合作。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 获奖名称 |
2021年7月 | 该校“5G全场景全业务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公示名单。 |
2021年 | 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
2021年9月 | 入选新华网产教融合高质量高规范新媒体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名单。 |
2023年7月 | 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2023年12月 |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新商科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是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院校共同发起成立。 |
科研机构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市级科研平台11个,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
类别 | 名称 |
深圳市重点实验室 | 可视媒体处理与传输实验室 |
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 | 童山东工作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信息技术研究所、高职教育研究所 |
科研成果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科技创新奖2项,自然科学奖2项,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进步奖二等奖。连续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达30项,连续10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超过100项;2018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4项。全国高职校“十三五”期间社科基金立项排行榜中,我校以3项规划基金项目,4项青年基金项目,立项总数7项的成绩位列全国第4。近三年技术服务收入近亿元,获企业捐赠设备300多万元。
校企合作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协同创新育人,设有“三会两办”推进校企合作,与行业协会、著名企业共建了4个二级学院。学校用2万平米实训场地,引企入校,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第一批与企业合作项目14项,中国移动广东省公司等首批8家著名企业进入。学校有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1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个,深圳市高职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22个。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图书馆藏书126.6万册。
- 学术刊物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信息技术、高职教育教学、信息经济、人文社科研究。是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国高职高专优秀期刊;是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指标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收录
校徽
校徽为圆环图形。内圆由学校英文名称缩写“SZIIT”变形组成,其中“IT”作为焦点,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特色,“S”作为“IT”的背景,表示学校坐落于深圳市;外圆上半部分为学校英文名称,下半部分为学校中文名称。校徽中文字体由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集字设计而成。校徽由蓝白两色构成。
校训
“求真求学求发展,创新创业创未来”
释义:学校秉持“求学求真求发展,创新创业创未来”的校园精神,上下齐心,开拓进取,勇于不断创新,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有特色国际化一流职业院校。
校园环境
学院分为3个校区:
东校区:为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村(简称“大运村”),大运村总占地面积为23万7千平米,主要包括运动员公寓、综合服务楼、赛时商业中心、三个食堂、一栋教师宿舍和医务室等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26万7千平米。其中,运动员公寓由五栋17层高的高层塔楼,赛时可满足13000名运动员的居住要求。
南校区:设计有一座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可容纳5000座位的体育馆,作为大运会羽毛球预决赛场馆。
北校区:设计有一个标准八跑道运动场,大运会赛时作为足球训练场地。2011年深圳大运会结束后,所有的赛时场馆转换为高等院校信息学院作为新校区使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