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财经学院简介
宁波财经学院(Ningbo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是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创办于2001年,前身为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升格更名为宁波大红鹰学院。2018年11月30日,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本部校区、杭州湾校区、象山校区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设有13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42个,有教职工千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
办学历史
1999年5月,经浙江省教委批准,宁波市职业教育专修学院正式更名为宁波大红鹰职业专修学院,当年首次招生555人。
2000年1月,宁波卷烟厂决定由下属单位——宁波大红鹰经贸有限公司出资创办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5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11月,成为全国创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35所高校之一。
2005年,随着国家取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宁波大红鹰职业专修学院停止招生。
2007年6月,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宁波大红鹰学院。
2013年5月,在宁波市政府的主持协调下,宁波大红鹰教育集团的举办主体由宁波大红鹰投资有限公司(原宁波大红鹰经贸有限公司)变更为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高票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浙江省十所应用型建设示范高校之一。
2016年,学校获批成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2017年1月18日,象山县人民政府与学校共建象山影视学院;11月16日,北京电影学院与宁波大红鹰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共建北影影视艺术学院。
2018年12月,教育部正式发文确认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
2022年12月9日,加入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
2023年12月14日,宁波财经学院数字创意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42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层次 | 年限 |
金融与信息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 | 4年 |
金融科技 | 本科 | 4年 | |
金融工程 | 本科 | 4年 | |
物流管理 | 本科 | 4年 | |
国际商务 | 本科 | 4年 | |
工商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 | 4年 |
创业管理 | 本科 | 4年 | |
市场营销 | 本科 | 4年 | |
财富管理学院 | 会计学 | 本科 | 4年 |
财务管理 | 本科 | 4年 | |
审计学 | 本科 | 4年 | |
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本科 | 4年 |
环境设计 | 本科 | 4年 | |
产品设计 | 本科 | 4年 | |
数字媒体艺术 | 本科 | 4年 | |
象山影视学院 | 表演 | 本科 | 4年 |
动画 | 本科 | 4年 | |
广告学 | 本科 | 4年 | |
广播电视学 | 本科 | 4年 | |
编辑出版学 | 本科 | 4年 | |
广播电视编导 | 本科 | 4年 |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4年 |
机械电子工程 | 本科 | 4年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4年 | |
工业设计 | 本科 | 4年 | |
工业工程 | 本科 | 4年 | |
信息工程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科 | 4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4年 | |
电子商务 | 本科 | 4年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 | 4年 | |
网络工程 | 本科 | 4年 | |
互联网营销 | 本科 | 4年 | |
人文学院 | 英语 | 本科 | 4年 |
商务英语 | 本科 | 4年 | |
日语 | 本科 | 4年 | |
秘书学 | 本科 | 4年 | |
文化产业管理 | 本科 | 4年 | |
汉语国际教育 | 本科 | 4年 |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拥有教职工千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9.89%,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比37%,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48.46%,省151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市领军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百余人。
类别 | 名单 |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 蒋天颖 |
浙江省省级教学团队 |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
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 | 王瑞、张洪君、刘岚、田思 |
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省一流学科3个、市重点学科4个。
专业等级 | 专业名单 |
浙江省重点学科 | 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艺术学、新闻学 |
宁波市重点学科 | 国际贸易学科、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4个、优势重点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五年,立项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项,获得省、市教学成果奖26项,在校生获国家级各类竞赛奖项1880余项。
类别 | 专业名称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视觉传达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动画、金融工程、文化产业管理、电子商务、工业设计 |
浙江省优势专业 | 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浙江省重点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浙江省特色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广播电视学、视觉传达设计 |
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
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宗商品交易)、工商管理(创业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移动电子商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机床设计) |
宁波市品牌、优势、特色专业(群) | 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动画、面向软件外包的软件信息技术专业群 |
资料来源: |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市级研究基地3个,市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
机构类型 | 机构名单 |
宁波市研究基地 | 宁波市新经济与创新创业研究基地、宁波市影视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宁波市大宗商品交易研究基地 |
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 宁波大宗商品流通协同创新中心 |
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5月,该校共有13个项目入选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中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政策研究”等4个规划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等8个青年基金项目,以及1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
2017年12月,该校蒋天颖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主要成员:蒋天颖、郑长娟、胡跃等)撰写的专著《区域创新与知识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探索》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近三年,获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9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主馆、南区图书馆、杭州湾校区图书馆3座馆舍,图书馆现有藏书358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01万册,电子图书157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报刊799种。图书馆拥有可访问的数据库42个。
- 学术期刊
截至2020年5月,《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设有教育与教学、美学与文化、学子园地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5月,学校已与美、英、德、澳、韩、日等10余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与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开展了教育合作交流,与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合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合作开展“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每年有近百名师生参与中国(境)外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以及教师进修与访学活动。
形象标识
- 设计说明
学校标志主体是一只振翮高飞的雄鹰,中英文校名分别环绕鹰的上下方,整体为一圆形,简洁大气,格调新颖。标志以“雄鹰”、“红心”和“U”为设计元素,并以红色注入“勇气”、“活力”、“青春”的色彩支持。
- 标志形意
1、鹰——振翮高飞,志在万里
“未肯平原浅草飞”,“自有云霄万里高”;标志中的雄鹰目眺远方,展翅劲飞,象征着“百折不挠、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崇高目标”的学校精神,同时也体现大红鹰学院师生自信专注、志存高远、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
2、心——回报社会,大爱无形
标志中雄鹰的翅膀围绕成一个心形,体现举办者宁波大红鹰教育集团“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和博爱情怀,蕴含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拳拳之心,同时也寓意莘莘学子都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3、U——多元合作,开放办学
标志中雄鹰的翅膀同时也构成U型,代表UNIVERSITY、UNIVERSE、UNITE,一则寓意大学应该是文化的殿堂,是一所兼并包容的UNIVERSITY;二则寓意学校要开放办学,广泛融合社会各界的办学要素和教育资源,努力创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教学型大学。
- 标志色彩
1、红色代表勇气:如逸气横生之雄鹰,象征着自信、果敢与坚毅。
2、红色代表活力:如澎湃奔腾之热血,体现着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
3、红色代表青春:如鲜艳喷薄之朝阳,象征着阳光事业的无限魅力与美好前景。
精神文化
- 文化理念
校训:自信 专注
校风:崇实尚新融合
教风:正德精业厚生
学风:乐学笃行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