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理学院简介
昆明文理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Kunming)地处云南省昆明市,是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云南省级文明学校、云南省级平安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的三所高校之一。
学院前身为2000年建立的云南师范大学世博学院。2005年1月,在原世博学院的基础上创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独立学院。2021年2月,教育部同意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转设为昆明文理学院。
截至2022年12月,学院有龙泉、杨林两个校区,占地约720亩,总占地面积84.6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1亿元,图书馆藏书195万余册;设有12个二级学院(部),开设41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860余人、并聘有国内外名校名师、行业导师等外聘教师300余人,本科在校生17000余人。
办学历史
- 云南师范大学世博学院
2000年4月,由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省园艺园艺博览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世博学院。7月10日,云南师范大学世博学院正式成立,开设11个专业及方向,招收专科生。
2004年7月,云南师范大学世博学院从世博园校区搬迁到龙泉路校区办学,由专科教育升格为本科教育。
-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005年1月,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德慧科教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在原世博学院的基础上创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独立学院。
2009年,学院开始招收首届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
2014年5月,学院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
2015年,学院在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A”级办学水平评价。
2017年2月,学院成为非通用语种公派留学生计划云南省首批九所高校之一。
- 昆明文理学院
2021年2月,教育部同意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转设为昆明文理学院,同时撤销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建制,举办方为云南德慧科教开发有限公司。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现有专任教师860余人,并聘有国内外名校名师、行业导师等外聘教师300余人。其中,教育部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6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39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5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37%; 学院有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个,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卓越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1人,云南省模范教师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个。
类别 | 名单 |
云岭教学名师 | 陈亚颦 |
云南省高等学校卓越青年教师 | 易琳 |
云南省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 | 刘敏(城市学院) |
云南省模范教师 | 张兴燕 |
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 | 陈亚颦名师工作室 |
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团队(李申文,2009年)、汉语国际教育和小语种教学团队(姚一斌,2012年) |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12月,学院设有12个二级学院(部),开设41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农、经、文、管、教育、艺术八大学科门类。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有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个,云南省高等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转型示范专业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个,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建设项目2个,云南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1门。
类别 | 名称 |
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 物流管理、园林 |
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旅游管理、物流管理 |
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工商管理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云南省高等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转型示范专业 | 旅游管理 |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 纳税会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云南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 旅游管理专业CBE(能力本位)教学与实践 |
云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民族民间工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 教学成果
2019年,学院学生在各类文体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42项,省厅级奖项158项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入选云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部,获得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有云南省级重点优势特色培育学科1个。
类别 | 名称 |
云南省级重点优势特色培育学科 | 工商管理 |
学校荣誉
学校荣誉 | |
云南依法治校示范校 | 云南优秀普通高等学校 |
云南省级文明学校 | 云南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 |
注:名单不全 |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设有东盟商业与经济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
东盟商业与经济研究所 | 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 |
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与运营研究所 | “一带一路”沿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 |
注:名单不全 |
科研项目
2018年,学院“民国时期昆明城市环境变迁研究”获得2018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基地”一般项目立项,“昆明方言口传文化资料的抢救性记录与研究”获得2018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青年项目立项,“以乡村文化重塑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研究”获得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立项。
根据2021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累计获得国家级、部级、省级科研项目共计40余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1月,昆明文理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80.79万册,当年新增63000册,生均纸质图书109.96册;拥有电子期刊0.59万册,学位论文0.00万册,音视频800.0小时。2019年图书流通量达到30.80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03.54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9.32万篇次。购买了超星本地镜像的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借阅机、人大报刊复印全文数据库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聘有来自14个国家的20多位外籍专家、教授,承担语言及非语言课程的教学任务。已与亚太地区、欧洲、非洲、美洲等11个国家的院校建立了长期交流关系和深度合作的教育文化联合体,长期进行联合授课与人才培养。与西班牙、韩国、泰国、法国、德国及东南亚各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及中国国外20多所高校保持联系与深度合作。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多次组织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中方合作单位,于2013年、2014年、2015年,先后三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会议。学院2018年4月成立“一带一路”沿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同年中心作为会员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
学校标识
- 校徽
校校徽为圆形徽章,由书、世界地图、建校时间、花朵、“CAS”和中英文校名组成。
校徽中心为“CAS”,即“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文理学院)”的缩写。“2000”代表着学院创办于2000年,中间翻开的书本表示知识和教育。校徽外围为“昆明文理学院”和大写的英文全称“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 KUNMING”。校徽的中间部分像一朵盛开的花朵,代表着昆明文理学院永远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是人才培养的良好基地。以世界地图为背景,体现学校培养国际视野人才的理念。
- 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训
博文明理、敦品励学
释义:知识渊博,追求真理,砥砺品德,发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