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Guangzhou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广应科”,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前身是创办于2000年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现名。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广州和肇庆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0亩,面向全国招生,其中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藏书(含电子图书)百万余册,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由综合训练馆、篮球馆、游泳馆组成,包括学生体质测试室、舞龙舞狮馆、武术馆、健身馆、舞蹈馆、有氧操馆、健美操馆、瑜伽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等18个附属场馆和标准攀岩场,馆外建有标准400米田径场、体育场、网球场和篮球场,实验(实训)室185个,多媒体教室212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67万元;设有12个学院,40个本科专业;有教师83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260余人,在校生20000余人。

办学历史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2020年12月,教育部发文同意学校转设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批准转设并更现名。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1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2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3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4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5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6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7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设有12个学院,有40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 专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学、金融科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与管理
法政学院 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
体育科技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休闲体育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日语
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建筑与设计学院 建筑学
美术创意学院 美术学、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类别 名称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体育学、民商法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教师83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260余人。

类别 名单
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申文青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一流本科课程,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8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三步走”战略围绕应用型大学转型升级新要求,实施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三步走”战略,即,到2025年,学校高质量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成省内民办高校中有美誉度与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到2030年,学校基本具备获批专业学位硕士点办学条件,建成省内有美誉度与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到2035年,学校达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建成国内有美誉度与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五大特色强校工程 以开放融合为根本路径,以特色强校为关键质量,强力推进“五大特色强校工程”:即,“本科教育特色强本工程”“重点学科特色引领工程”“校地融合特色发展工程”“大学文化特色润校工程”“国际合作特色兴校工程”。

类别 名称
重点学科一流专业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40个本科专业
省一流本科专业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法学、金融学
省一流本科课程 高级英语、管理学
省级重点专业 法学
省级特色专业 金融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金融学、产品设计、法学
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外语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会”“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孵化型基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治理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毽球训练基地”“广东省攀岩训练基地”,建有5个校级科研所,是广东省决策咨询会员单位。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4月,“十三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批准立项144项,公开发表论文1001篇,出版个人专著、主(参)编专著教材等62部,获取专利14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5月,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藏书总量(纸质)约72.7万册,其中期刊合订本3.2万余册;订阅期刊500多种;有电子图书130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4个(CNKI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读秀知识库、超星期刊、超星名师讲坛视频库等)。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9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推进本硕连读国际班与澳大利亚国王学院和伦敦(美国)里士满国际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保荐项目,推进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建设国际特色专业,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形象标识

  • 校徽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10

校徽释义:

校徽的主体标志是“用”字,取自校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字形源于甲骨文、石鼓文和鼎文。“用”表明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坚持“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

校徽中间图形由8个梯形组成。形如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校的根本使命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寄寓莘莘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徽外围由2个同心圆构成,象征师生同心同德、追梦圆梦。中间图形三纵三横,寓意三生万物,基业长青。三纵代表流经学校广州校区、肇庆校区的珠江、东江和西江,象征学校海纳百川,集八方学子,纳四海英才;三纵中间的2个区域寓意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2个核心城市广州和肇庆,体现学校“立足大湾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远景;三横中的5个白色梯形寓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徽中的蓝色代表科学技术,白色代表纯洁高尚。

精神文化

  • 校训

博学笃行 经世致用

校训释义:

“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寄寓师生勤奋学习,获取广博的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努力践履所学,把知识和学问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远承先秦思想家孔子的儒学传统,近取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诸人学旨。寄寓师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以己之所学“务当世之务”,志存高远,敢为人先。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插图11

发展历程

2023年1月7日上午,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肇庆校区)二期工程迎新进展,一标项目教师工作室、实验楼、学生宿舍等主体结构全部封顶,预计今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

2024年4月,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聘任胡海泉为学校客座教授。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