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创办于1949年11月,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全军重点建设院校,是一所多学科、多层次、工程与管理、技术与指挥相结合的海军高等学府,是全军著名的军种工程大学,是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校本部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140多万平方米。
该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含15个二级学科)和6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含25个二级学科)和3个独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7年在全国首批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军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专业领域、8个海军重点建设学科专业、7个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海军第一个本科专业、第一个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全国重点学科均出自该校。
该校坚持德、智、体、军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严谨、求实、拼搏、创新”的校风,承担海军31.5%本科和41.5%研究生教育培养任务,为海军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军事人才,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国将军和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海军军官的摇篮”
历史沿革
1949年5月,安东海军学校创建。同年11月22日,在原安东海军学校的基础上,创建大连海军学校,下设指挥、机械工程两个系
1950年12月,大连海军学校机械工程系扩编为海军学校第二分校。
1952年,海军学校(机械分校)、陆军第198师直属机构合并组建第二海军学校。
1954年,第二海军学校更名为海军机械学校。
1955年,海军第六预备学校创建。
1957年,海军第六预备学校、海军炮兵学校(军械系)、海军海道测量训练大队合并组建海军技术学校。
1960年,海军技术学校更名为海军军械学校。
1961年,接收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部分专业。
1961年,海军机械学校升格为海军工程学院。
1969年,海军军械学校撤销。
1970年,海军工程学院、海军通信学校(部分)、海军军械学校(部分)合并组建第二海军学校。
1975年,第二海军学校升格为海军工程学院。
1999年,海军工程学院、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海军工程大学。
2004年,海军后勤学院并入海军工程大学。
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7年在全国首批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学校下设1部(基础部)、6院(动力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兵器工程学院、舰船与海洋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4系(信息安全系、管理工程与装备经济系、作战运筹与规划系、政治理论系)。 截至2018年,共有34个本科专业。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专业名称 |
理学 | 物理学类 | 物理学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工程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能源动力类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电气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电子信息类 | 通信工程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水声工程 | ||
自动化类 | 自动化 |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信息安全 | ||
水利类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
测绘类 | 导航工程 | |
交通运输类 | 轮机工程 |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
海洋工程类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兵器类 | 武器系统与工程 | |
武器发射工程 | ||
信息对抗技术 | ||
核工程类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安全工程 | |
军事学 | 作战类 | 运筹与任务规划 |
目标工程 | ||
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 | ||
大数据工程 | ||
装备类 |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 |
雷达工程 | ||
导弹工程 | ||
无人装备工程 | ||
测控工程 | ||
电磁发射工程 | ||
装备经济管理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师资条件
截至2018年,学校拥有教授、副教授500多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90%以上。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马伟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琳教授,有军队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朱石坚,还有35岁破格晋升教授、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王东、帅长庚等一大批年轻优秀骨干,有4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进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次进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6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有4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8人次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19人获得军队育才金奖。
类别 | 名单 |
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 马伟明、何琳 |
“两弹一星”功臣(1人) | 姚树人 |
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名师”(1人) | 康颖 |
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 王源升 |
全军重大专业技术贡献奖获得者(1人) | 刘德志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军队院校优质课程4门,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第二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1个。
类别 | 名称 |
特色专业 | 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舰船动力工程、核动力工程、军用水声工程、舰船消磁工程 |
国家精品课程(3门) | 大学物理(康颖)、内燃机(欧阳光耀)、舰船动力装置原理(曾凡明) |
军队院校优质课程(4门) | 大学物理(康颖)、内燃机(欧阳光耀)、舰船物理场(林春生)、舰船动力装置原理(曾凡明) |
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第二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1个) |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创新研究群体(马伟明、2005年) |
注:名单不全 |
- 教学成果
截至2008年,学校获得全国和全军教育成果奖近100项,其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全军一等奖9项。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 “建立由理论教学、社会实践、业余生活三大课堂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体系” |
- 学生获奖
截至2008年,海工大学员连续12年获得30个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4个全国二等奖;2000年以来我校学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6个特等奖、27个一等奖,并捧回全国大学生首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08年学校将承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67人次获中国航海学会和中国造船学会奖学金。
2013年5月12日,海军工程大学代表中国海军参加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6届土耳其国际航海技能竞赛,一举夺得总分第一和4个单项比赛中的2项冠军。 这项国际赛事由土耳其海军学院于1998年创办,共设帆船、船艺、游泳和救生4个比赛项目,每年4至5月举行。中国海军此次参赛的6名选手均为海军工程大学本科学员,其中4人为首次参赛。
毕业的研究生先后有1人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3人获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13人获全军、海军优秀毕业研究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篇(总数在全军综合大学排名第二),获省部级表彰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3篇。张达伍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海防事业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军事学四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化学科环境。学校有2个全国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6个军队重点实验室;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含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独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含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34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海军绝大部分专业领域。
类别 | 名称 |
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 | 电气工程学科 |
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30% | 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
- 博硕士学位
类别 | 名称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 |
学术学位博士(7个)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科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 |
学科 | 专业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所属院系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080700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动力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 | 080800 | 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学院
军用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08100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学院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00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电气工程学院
兵器工程学院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082401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动力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舰船与海洋学院 |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082600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兵器工程学院 | |
核科学与技术 | 082700 | 核科学与技术 | 核科学技术学院 |
学术学位硕士(一级学科12个)
学科 | 专业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所属院系 |
理学 | 数学 | 070100 | 数学 | 基础部 |
工学 | 机械工程 | 080200 | 机械工程 | 动力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基础部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080700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动力工程学院 | |
电气工程 | 080800 | 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学院
军用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08100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学院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00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军用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兵器工程学院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082400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动力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舰船与海洋学院 |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082600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兵器工程学院 | |
核科学与技术 | 082700 | 核科学与技术 | 核科学技术学院 | |
网络空间安全 | 083900 | 网络空间安全 | 信息安全系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0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工程与装备经济系 |
专业学位硕士(6个
学科 | 专业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所属院系 |
工学 | 电子信息 | 085400 | 电子信息 | 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军用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兵器工程学院 |
机械 | 085500 | 机械 | 动力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舰船与海洋学院 兵器工程学院 |
|
材料与化工 | 085600 | 材料与化工 | 基础部
舰船与海洋学院 |
|
能源动力 | 085800 | 能源动力 | 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军用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核科学技术学院 |
|
军事学 | 军事 | 115101 | 军事指挥 | 电子工程学院 |
115104 | 军事装备 | 舰船与海洋学院 | ||
管理学 | 工程管理 | 125600 | 工程管理 | 管理工程与装备经济系 |
- 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国家重点学科(2个) | 轮机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2个)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舰船动力工程 |
省级优势学科(2个)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 |
省级特色学科(2个) | 工程热物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兵器科学与技术、核能科学与工程 |
对外交流
截至2008年,学校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养硕士、博士生,开展科研合作;先后有150多人到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国家考察、留学;有200多名教员、学员随舰出访美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十几个外国军事代表团先后来校参观访问。学校还先后为孟加拉、越南、坦桑尼亚、刚果等国家培养近千名留学生。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学校有“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等15个重点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新能源研发中心1个,全军重点实验室2个,海军重点实验室1个。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 | 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国家级新能源研发中心(1个) | 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 |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5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军队一等奖35项;申请专利600多项。先后在舰船动力系统、武备系统、信息系统等领域共申请国家专利5项,国防专利9项。
类别 | 名称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 “舰船新型供电系统”(马伟明)、“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李决龙、姜海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 两热源正反向理论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和优化(陈林根) |
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 | “交直流电力集成新技术” |
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交直流电力集成双绕组发电机系统” |
注:名单不全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近60万册,电子图书260多万种,纸质期刊1000多种,电子期刊13000多种,订购有清华学术期刊、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群等10个全文数据库和75个文摘数据库,数字资源总量达73000G,已基本形成以学科体系见长、海军特色鲜明的馆藏体系,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 学术期刊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创刊于1977年,1994年曾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列为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1997年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0年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学化期刊群》。主要栏目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被CA化学文摘(美)(2011)、SA科学文摘(英)(2011)、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中文核心期刊(2004、2008、2011)等收录;先后获“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
学校标志
- 校训
严谨求实、拼搏创新
- 校歌
《海军工程大学校歌》
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肩负着人民的期望 年轻的战友集合在一起 誓把青春献给海防 大海的波涛呼唤着我们 要像海燕搏击风浪 啊!海工 你是革命的熔炉 啊!海工 你永远充满着力量 海军一代代优秀人才 从你这里奔向万里海疆 |
- 校徽
校园文化
学校实施”大德育”工程,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确保办校治学的正确方向;积极构建”大文化”体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解放军首个龙狮基地正式在学校挂牌,学校龙狮队多次参加全国龙狮大赛获奖,07年8月代表国家赴马来西亚参加国际华人龙狮邀请赛,获特别荣誉奖。新生入伍教育演讲、红安野营拉练、校园放歌篝火晚会、博士论坛等品牌传统活动效果很好。”衡阳抢险英雄群体”三次赢得胡主席亲笔批示,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同时也涌现出了”抗洪抢险英雄潜水分队”、”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献身海军事业的模范干部”、”云南救火三英烈”等大批先进群体,学校被评为”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
校园环境
截至2019年,大学共有6个辖区,占地总面积2411亩,主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校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有训练场地5个,其中田径运动场2个、室内体育馆1个,射击场1个、游泳池2个。有多媒体教室60间、阶梯教室40间、语音室4间、演播室1间,还有两个大型机房。另有游泳馆、露天电影场、礼堂等文体活动场所等。
武汉海工大详情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道解放大道7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