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学院简介
青岛工学院(Qingda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独立建制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院前身为2005年建校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独立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于2011年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青岛工学院。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筑面积41.99万平方米,设有9院1部,开设48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937人
历史沿革
2005年6月1日,教育部批复山东省教育厅,由中国海洋大学试办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2011年4月7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转设为青岛工学院的通知》,同意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转设为青岛工学院,同时撤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的建制。
2015年6月26日,学校举办十周年校庆庆典活动。
2023年4月,经教育部审批,青岛工学院新增了俄语、应用心理学、视觉传达设计等3个专业。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9院1部,开设48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已形成以工学学科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理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937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占85.17%,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30.34%。教师队伍中省、市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思政教师等7人。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5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6个专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5个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
类别 | 名称 |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技术、摄影与摄像 |
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
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国际商务、能源与动力工程 |
- 学生成绩
截至2024年3月,近年来,学校学生发表论文125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51项;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校外学科竞赛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18项,省级一等奖522项。
- 硬件设施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有8个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和140余间各类实验(实训)室,省级工程研发中心、省级文科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各1个。建有覆盖全校的主干万兆光纤网络、200余间智慧教室和3万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图书馆,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
科研平台
据2024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山东省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平台5个,青岛市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平台3个。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获批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思想政治教育类)。
2019年,学校有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课题(科技类)、3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课题(人文类)通过结题验收。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图书馆拥有馆舍面积达18000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27.2万册,电子图书16万册, 引进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全方位开放,以融入青岛、服务上合新区建设为目标,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和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发展大势,积极开展交流互访、留学访问项目,2023年被授予“来华留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先后与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重点围绕毕业生出国深造、本科生联合培养、大学生国外社会实践、文化传播等开展项目交流合作;抓住地处上合示范区核心区的优势,以上合示范区为主要阵地,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示范区各类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传统
- 校徽
校徽是由两个同心圆构成的画面,外环上下为中英文校名,内环由高山、流水等元素构成。
- 校训
胸怀天下,造福人类
具体诠释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宽容豁达,兼济天下;全球思维、国际视野,为自身以外的人和环境释放正能量。
- 办学理念
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