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英文简称PKUHSC),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北京大学下设二级学院,是首批教育部、卫生部共建高校医学院的十所部属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之一 ,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之一,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创始成员之一。

其前身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历经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和北京医科大学等阶段,1996年,通过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2000年4月3日,与北京大学合并。 [2000年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截至2022年9月,北医设有5个学院(部)、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附属医院和14家教学医院,开设9个本科专业,医学部本部及直属附属医院共有教职工14369人,两院院士17人,国杰青年50人,在校学生1027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293人、硕士研究生2614人、本科生4025人,留学生341人。

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插图

1903年,清朝政府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医学实业馆,1904年,医学实业馆改称医学馆,迁入北京和平门外八角琉璃井由兴胜寺庙宇改建的馆舍,1907年停办。1910年,此馆舍被施医总局(当时的卫生部门)买去,为日后创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提供了条件。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下,西医在中国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批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医学教育家立志通过发展医学事业,增强人民的体质,以洗刷长期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耻辱。

1912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电召从日本留学归来正在筹建浙江省立医学专门学校的杭州人汤尔和到京,筹划创立医学校事宜。教育部以价银10000两购买了已经停办的医学馆馆舍,划拨给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使用。10月16日,中华民国教育部任命组织学教授汤尔和先生为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并于10月26日颁发校章。至此,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医学校正式诞生。当时教职工9人,首批学生72人。汤尔和在开学典礼上以“促进社会文化,促进文明,减少人们痛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定位学校之办学目的。汤尔和在建校后当年,根据医学教育的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中国的《解剖条例》,多次呈文教育部请求公布,于1913年11月获准公布,是中国第一个解剖法令。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插图1

1915年2月,学校诊察所正式开业。1923年9月,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奉命改建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并首次将医学生学制设为六年制。

1927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校与北京所有国立高等学校被改组,合并成立国立京师大学校,成为京师大学校的一个科,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同年,学校附设的诊察所扩充为学校附属医院。

1928年11月,京师大学校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医科改为医学院,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

1929年,根据北平大学的《组织规程》,规定医学院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为宗旨。

1931年,建立中国医学校中第一个法医教研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西迁,部分医学院师生一同西迁,留在北京的医学院院务完全停顿。

1938年1月,伪临时政府教育部将原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合并办起“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为下设的六个学院之一。5月复课,并接收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师生继续学院的教学。

1945年12月,北京各公立大学被统一编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北平大学医学院被编为“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

1946年7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医学院。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部转中央卫生部拨付。

1959年,北医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院校之一。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重点建设10所大学,北京医学院是唯一所医科学校。

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专家曲绵域教授任校长。

1996年8月28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通过了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再次成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从1991年至2000年4月,校长为血液病学专家王德炳教授。

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2016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接替韩启德教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2017年9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6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居国内医学院校之首。

2018年10月24日,由北京大学牵头组建的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在京召开成立大会。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插图2

2019年3月29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在北大医学部成立。12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等6所医学院校发起成立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

2022年6月24日,北京大学、密云区人民政府怀密医学中心项目建设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选址位于怀柔科学城东区南部地块(密云区),规划总建设用地约1048亩,重点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医学教育、前沿交叉研究和创新转化中心的目标,一体化建设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临床研究相关平台及机构。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3月,北医设有6个学院(部):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眼视光学院,8家附属医院和13家教学医院。

类别 名称
本科专业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英语(生物医学英语方向)、医学实验学、医学检验学、口腔医学技术
专科专业 护理学

学科建设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插图3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北医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现有8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北医共有在校学生9965人,其中博士生2989人、硕士生2568人、本科生4039人,留学生369人;网络教育学生10015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推进临床实践教学综合改革”项目获得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一等奖。柯杨等《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临床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探索与实践》的成果和段丽萍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成果获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等五本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

郝卫东荣获第十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称号;人民医院获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赵姗、陈娟、李颜、郭继鸿、张召锋获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方爱珍、陈扬霖获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段丽萍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年突出贡献奖。

合作交流

1996年,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德炳校长、台湾阳明大学张心湜校长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川军院长,促成三地院校代表成立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

截至2016年12月,北医与100多所海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40余所为北医战略合作伙伴,如美国的密歇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奥斯陆大学、杜克大学等。

交流合作的主要形式从以教授与教授间合作的单一模式逐渐转为以教授(实验室)与教授(实验室)合作为基础,重点支持校方合作框架下的团队合作模式,并逐渐倾向于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的强强实质性合作。建立了多个中外合作中心,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联合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曼彻斯特学术医学中心医学遗传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乌尔姆大学神经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学研究联合研究所”等。

北医设立了28个学生交流活动项目,与17所协议学校建立了MD-PhD项目,设立了10余项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与中华医学基金会、WHO、NIH、CDC、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保持的良好工作关系,获得了更多的科研与人才培训基金。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北京大学医学部拥有大批医学教育、科研、临床方面的专家,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976人,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博士生导师66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6人。

科研平台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插图4

截至2016年12月,北医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立了糖尿病研究中心、医学遗传学中心、衰老研究中心、感染病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临床研究所、医学信息学中心、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类别 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6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7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源于1922年7月成立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图书馆。藏书以生物及医药卫生类为主,截至2010年5月,图书馆共有各类藏书70余万册(含附属医院图书馆)。收藏有中外文纸本期刊近4000种,其中中外文现刊781种。有电子期刊25198种,其中生物医学类电子期刊5000余种。图书馆特藏包括珍、善本古代图书,其中有中国大陆唯一珍善本手抄本《太平圣惠方》一部十函共100卷100册。

1985年,国家教育部在医学部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医学外国教材中心。1991年,图书馆被卫生部确定为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华北地区中心馆。1993年被卫生部医学情报工作管理委员会确认为科研成果查新定点单位(北京大学医学信息咨询中心)。1998年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设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全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作为“211工程”医药重点学科所需文献的保障基地。2010年5月,被评为BALIS原文传递学科服务馆,成为六家学科服务馆之一。

部徽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插图5

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徽标识图案主体由蛇杖、橄榄枝叶、阿拉伯数字“1912”、圆形外环以及中、英文字组合而成。标识图案借鉴了国际卫生组织通用的标准蛇杖图形,蛇杖与橄榄枝分别象征生命和希望。彰显出北医学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双环结构代表北医的凝聚力,同时,也与北京大学校徽相呼应。

1、蛇杖符号:作为医学界最为悠久、最为常用的视觉元素、象征着驱除病魔、追求健康,体现了北医学者担负生死、救死扶伤的责任,同时也强调了北医的学科领域和行业特征。

2、枝叶符号:舒展的绿叶象征生命与健康,表达了对生命的美好寄托,表现了北医学者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人文精神;饱满的橄榄枝叶似成熟的稻谷,有北医学术成果丰硕、学生桃李天下的美好寓意。另外通过适当的调整字与图形间的距离使得各元素之间更加严谨,有整体感。标识整体看起来显得饱满、精致、庄重。

3、蛇的形态是借鉴国际卫生组织通用的标准图形,并做了视觉加工、形态简洁大方,彰显出北医追求健康、呵护生命的积极形象。

绿叶通过视觉加工显得圆润舒展,象征生命之树长青;绿叶交叉处巧妙地构成了展翅飞翔的鸟的外形,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也表现出北医学子志存高远,体现了北医的办学理念。

部歌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插图6

《北医之歌》

作词、作曲:陈炳桓(1946级北医校友)

庄严美丽的校园,阳光多明亮,

辛勤慈霭的园丁,哺育我们成长,

你给我的智慧,力量和理想,

一代一代新人,后浪推前浪,

一代一代新人,后浪推前浪,

辛勤慈霭的园丁,哺育我们成长,

你给我的智慧,力量和理想,

一代一代新人,后浪推前浪,

爱母校,爱我母校,

为毕生事业培养栋梁,

你永远放光芒。

校友组织

北大医学部校友组织为北医校友会,成立于1992年9月28日,是经国家教育部、民政部正式批准的社会团体,准予注册登记(登记证:社证字第3921号)。

2004年7月,医学部校友工作开始由专人负责,校友工作办公室正式成立。

2007年10月26日,北医校友会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校友会会长是北大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

2012年10月26日,北医校友会第五届校友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当选为会长。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