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理工学院简介
南昌理工学院(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为全国示范性民办高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西省“十四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1999年5月创建;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定名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江西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达29.5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4亿元;有19个教学学院,6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办学历史
1999年5月,建校时名江西航天科技专修学院。
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定名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
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江西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
2009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被列为教育部网络助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2016年4月,学校与华东交通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
2017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三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1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0年,被江西省民政厅授予“5A”级社会组织。
202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四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5月,南昌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揭牌。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19个教学学院,6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法学八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85%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30%以上。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专任教师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9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还聘请了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为学校荣誉校长,中科院王梓坤院士为学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类别 | 名单 |
省级学科带头人 | 邱小林 |
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 严明、黄学光、吴超、周海琴、毛忠英、卢贵珍、唐吉、刘雪梅、周文波、陈志龙 |
省级教学团队 |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团队、光电信息工程(光伏方向)教师团队 |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2个学科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共计30项;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3个,建有263个实验室,255个实习实训基地。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会计学、包装设计 |
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 计算机应用实验中心 |
省级特色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英语、市场营销、艺术设计 |
省级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 | 飞行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英语 |
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点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 |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网络工程、工商管理 |
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 计算机仿真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实验实训中心 |
省级一流课程 | 保险学、Python 程序设计、绘本设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短片创作、税务会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Java程序设计、红歌不匮,永锡尔类–<合唱>教学 |
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 | 网络组建与维护、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气信息专业导论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 新能源材料合成实验—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立体汇本结构设计 |
-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 学生成绩
截至2023年11月,近5年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ACM-ICPC等国家级、电子设计大赛、省级竞赛获奖5126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国防教育基地1个,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省科普教育基地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中国科协“学风涵养”工作室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近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重大研编出版项目1项,江西省“双千计划”长期人才项目1项;2022年度获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4项;共获批省部级以上立项970余项、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960余项,教师共出版专著和教材621部,发表学术论文9886篇,其中中文核心710余篇,被SCI、EI、ISTP和CSSCI收录570篇。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学校馆藏图书文献资料324.64万册,电子图书190万种,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6个。截至2022年9月,学校图书馆总面积达到54601.98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5757个;拥有电子期刊38.69万册,学位论文638.78万册,音视频70339.53小时。
- 学术期刊
《南昌理工学院学报》是由南昌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主要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内的科研成果,推动科研学术的发展。
形象标识
- 校徽
标志释意:
标志采用圆形设计理念,与教育行业文化一脉相承。设计在原有标志基础上加以修饰、完善,使其更突出学院的特色,蓝色,将学院所诉求的科技感、睿智充分展现;红星既突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文化,也代表了学院的管理军事般的严格。
精神文化
- 校训
科学 求实 厚德 创新
- 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