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Shenzhe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A档)、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全球联系中心、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的高职院校和首个获批面向港澳台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于1993年创建,前身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2000年、2004年原深圳市职业技术学校、深圳市卫生学校分别并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院校,2009年学校顺利通过验收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23年6月,教育部发文同意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同时撤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建制。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509.4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11.788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79亿元,图书356.3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超206万册,电子图书超150万册;有17个二级学院,开办88个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579人,全日制在校生28437人。 2023年增设职业本科专业6个。
历史沿革
- 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1990年10月,《深圳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0-2000年)》完成定稿,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圳要“建立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1992年2月,中共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7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任命俞仲文为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筹备组组长。
1993年9月,学院第一届(93级)学生(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两个专业,招生计划80名,实际招录59人)隆重举行开学典礼。
1994年4月,广东省政府批准学院正式成立。9月25日,学院从市教育学院迁入西丽湖校址办公、教学。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1997年9月,国家教委复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同意学院更名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3月,市政府正式下达批文,同意将深圳市职业技术学校并入学院。经过两年过渡期后,原市职校校区成为学校华侨城校区。
2001年6月,学校通过教育部全国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评审,成为全国31所示范高职院校之一。
2002年12月,学校被定为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9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全优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
2004年9月,深圳市卫生学校并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12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院校,获得中央专项资金总数4500万元,确定重点建设专业10个。
2009年12月,学校作为首批立项建设的单位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验收。
201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8月,学校首次在2A批次与深圳大学联合培养招收应用本科学生234名。12月,学校顺利通过广东省第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
2014年11月,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学校设立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深圳分院。
2015年2月,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学校成为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6年4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汕特别合作区校区正式筹建,获评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6月,学校与市民政局共建深圳健康养老学院。
2019年4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学校入选10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学校A档建设单位。
2021年3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揭牌成立。4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完美世界数字创意产业学院、国际时尚设计学院成立。
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装备制造大类)。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2023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设置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函》,明确同意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同时撤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建制。
2023年9月8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成立。
2023年10月,牵头成立国家自主可控集成电路生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3年12月,牵头成立食品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3年12月,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获悉,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选址于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校区规划招生规模1.5万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17个二级学院,开办88个专科专业,覆盖17个专业大类。2023年增设6个职业本科专业。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643人。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579人,教授179人,副教授559人。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比91.70%,博士学位专业教师占比39.58%,副高以上专任教师占比46.74%,其中正高级教师179人。兼职教师占比29.35%,“双师型”教师占比90.26%。近5年在职在岗教师(教师团队)获得国家级奖励或荣誉30项。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技术能手6名;学校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柔性引进以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领衔的应用研发团队6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5项,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1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3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9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9个,广东省品牌专业(一类专业)4个,广东省品牌专业(二类专业)17个,广东省一流院校高水平建设专业12个,广东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2个;有国家精品课程5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3门
类别 | 名称 |
国家高水平专业群 | 信息通信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 |
国家级精品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数字图文信息技术、风景园林设计、食品生物技术、物流管理、商务日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软件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游戏设计、商务英语、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商务 |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 城市园林、港口与航运管理、电子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 | 城市园林、港口与航运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商务英语、食品生物技术、汽车运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印刷技术 |
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点专业 | 旅游管理 |
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 计算机专业群公共实训中心、广东省高职院校数字内容产业专业群公共实训中心 |
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信息通信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 生物技术实训基地、网络与嵌入式技术实训基地、通信技术实训基地、印刷技术实训基地、物联网技术(应用电子)实训基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实训基地、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与环保节能技术)实训基地、药学专业实训基地 |
广东省品牌专业(一类专业) | 商务英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 |
广东省品牌专业(二类专业) | 物流管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国际商务、游戏设计、汽车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风景园林设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食品生物技术、会计、商务日语、市场营销、建筑设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
广东省一流院校高水平建设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护理、药学、工程造价、产品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广播影视制作、数字图文信息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社区管理与服务 |
广东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 药学、工程造价、通信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金融与证券、旅游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 |
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 | 信息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IT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协同育人平台 |
- 学科竞赛
2021-2022学年,学校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职教赛道”创意组2金1银;在 2022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再获金奖,已连续四年获得该赛事的金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汽车技术赛项银牌。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近两届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以上或省级最高奖2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学校荣誉
学校累计获得荣誉如下。
全国文明单位 |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 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 |
黄炎培优秀学校奖 | 广东省文明单位 |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
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 “青年成才”领域中方成员高校 | — |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协同创新中心52个,省教育厅科研团队4个。其中省部级平台11个、省文化厅平台1个、省教育厅平台12个、市厅级平台23个、区级平台5个。建有校级科研平台、团队、协同创新中心共计62个,其中校级科研平台22个,校级科研团队28个、校级协同创新分中心12个。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试验站 |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试验站 |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数字创意“文化+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印刷传媒科技与标准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 广东高校自动化仪表与装置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新能源汽车与节能减排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海洋药物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财税法治化研究中心 |
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 广东省菱镁矿冶炼工业物联网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自然) |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创新团队 |
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人文社科) | 土地利用与住房政策研究创新团队、企业管理与组织创新研究团队 |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世界政党研究中心 |
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深圳文学研究中心、深圳数字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深圳双碳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
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实验室 | 深圳市发酵精制检测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工业节水与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新能源学科建设实验室 |
深圳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深圳市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技术服务平台、深圳生化分析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软件质量及系统安全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数字创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市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资源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现代印刷测试与标准化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深圳市级工程技术实验室 | 深圳文化场馆数字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工业物联网异构网络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 |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近五年累计立项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4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39652.87万元,年均7930.574万元。自然指数连续2年进入全国高校前200名。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7项。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5211.99万元。获批省部、市区级科研平台68个,获省、市级奖励76项,近五年科研经费投入9.23亿元,年均1.85亿元。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要栏目有机电与信息工程、应用化学与生物工程、医学技术与护理、建筑与环境工程技术、工程与应用数学、数字媒体与传播、印刷出版等;哲学与人文、经济与管理、艺术与设计、语言与文学、职业教育研究、区域改革发展研究、港澳台与比较教育研究等。
学报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英国科学文摘(INSPECDatabase)、美国化学文摘(CA)、人大复印资料、教育文摘周报等文摘类刊物、数据库收录转载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2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356.33万册,其中纸质藏书206.26万册,电子图书150.07万册,生均图书近125.31册,馆藏中外文数字资源62种,纸质图书涵盖22大类,覆盖了学校所有专业,重点专业图书保障率达95%以上,社会科学类图书占59%,自然科学类图书占41%。
国际交流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开发的6个国际通用行业标准、15个专业标准240门课程标准入选“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国家级项目和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和采纳,同时获得华盛顿协定(WA)、悉尼协定(SA)、世界工程组织联盟(WFEO)、中国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等机构的认定,获得德国、新加坡、白俄罗斯、埃及、坦桑尼亚、科特迪瓦、巴西、保加利亚等8个国家的院校机构认可和采纳。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累计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6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新西兰、马来西亚、保加利亚、土耳其、波兰、匈牙利、缅甸、老挝等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金融服务与管理(中澳)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校是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的高职院校和获批面向港澳台开展自主招生考试的高职院校,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开展5个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招生香港学生。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应用技术大学设立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依托在保加利亚成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应邀为柬埔寨、蒙古等国家职业教育代表团举行专题培训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全球联系中心之一,获批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
国内合作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建成15个特色产业学院,其中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深职大裕同图文传播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获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立项,连续七年成为华为全球十佳优秀合作伙伴。对口支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培黎职业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喀什大学、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和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等14所全国高、中职院校,协作支持乐清市职业教育、和平县基础教育等2个地区的教育发展。
学校标识
- 校徽
校徽以原有校徽为基础进行了改进。整个校徽以红色为主调,图案中“1993”是学校创立首届招生年代,中心三角形以深圳市市花勒杜鹃的基本形态变化而来,围合向心的“T”字,含英文Technology(技术)与团结协作之意,中文校名与英译校名放在外围,饰以圆弧。整个校徽以圆形为主体形状,象征学校事业圆满、稳定、成功,显示了学校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积极开拓、热烈向上的朝气。
精神文化
- 校训
“德业并进,自强不息”
“德业并进”意出《周易》“子曰:“君子进德修业。”体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契合社会现实要求,挈领学校“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炎黄子孙民族精神之重要表征,是深圳“敢为天下先”城市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学校进取不已、勇于创新精神的高度凝练。
- 校庆日
校庆日为公历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