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简称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位于上海市,是国家“211工程”、军队“2110工程”和原总后勤部“53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军队研究生培养重点建设院校,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是军队3所设置研究生院的单位之一,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外军医学留学生培养基地。

海军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9月,当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主要由华东医务干部学校、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国民党原国防医学院部分留大陆人员和从地方招聘的专家教授组成。1950年10月,更名为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9日,由中央军委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6月29日,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并对外保留第二军医大学校名。

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校机关设“四部二院”,下辖“一部八系”、3个师级学员管理单位、4所附属医院、1个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和5个干休所。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

1947年2月,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简称华东医学院)在山东省沂源县曹庄成立。华东野战军卫生部部长崔义田、副部长李振湘兼任正、副院长。教师是从部队选调受过高等医学教育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医务干部和从敌战区来参加革命的医学专家。当时有学员61人,多为沪、宁、苏、鲁等地奔赴解放区的知识青年。学院成立后,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随军辗转鲁、冀、豫、皖、苏五省和上海市,坚持医学基础理论教育和战场救治。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党委决定招生办学。当年3月。由第三野战军前方卫生部和华东医学院抽调干部组成招生组,在江苏省扬州市设立华东医务干部学校,不久改名为华东医学院,共招收新生800余人。同年6月,学院迁至江苏省苏州市沧浪亭。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事接管委员会派员进驻上海江湾区五角场原国民党国防医学院,接管了该院校舍和国民党联勤第二总医院的全部设备及院长等工作人员475人。随即,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遵照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的指示,派向进等组成了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筹备处,通知招收未随国民党国防医学院去台湾的爱国教师和医生,并陆续从地方延聘一些知名教授专家,组成师资队伍。同时将国民党联勤第二总医院改编为附属医院。当年8月,华东医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从苏州迁来上海,与人民医学院筹备处和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医务干部轮训队、华东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干部和学员合并。

1949年9月12日,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正式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由崔义田、李振湘兼任正、副院长,向进任教育长。学院隶属于华东军区后勤部。

1950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将医学院命名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上海军医大学,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题写了校名。

1951年7月9日,学校正式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1

1954年,制定了军医和药学专业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并完善了办学体系。

1955年,创办了卫生勤务学系。

1960年,增设了海军医学系。

1961年,开始承担外军医学留学生培训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2

1964年初,陈毅元帅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和校刊的刊名。

1969年8月29日,“文化大革命”期间,军委办事组批准总后勤部党委《关于医科院校调换校址的报告》,第二军医大学于当年10月奉命迁至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路第四军医大学原校址。

1969年10月,学校奉命搬迁到西安现第四军医大学校址。

1975年7月,学校经中央军委批准迁回上海原址。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7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999年,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第二军医大学。入选国家“211工程”以来,学校教、医、研等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以优秀成绩通过了国家“211工程”三期、军队“2110工程”二期和总后“530工程”一期验收。

2003年,学校获批全国首个护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012年,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入选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学校由隶属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转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训练管理部。

2017年6月,因军队改革,学校由军委训练管理部转隶海军,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对外保留第二军医大学校名。9月,入围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院系设置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科研部、研究生院5个部院机关,下辖基础医学部、海洋军事医学院、药学院、卫生勤务学系、护理学院、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系、中医系、外训系、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干部轮训大队、学员旅、长海医院、长征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等单位。

截至2017年8月,海军医学系、卫生勤务学系、中医系均为全军唯一的专业系,外训系是全军唯一的医学留学生培养基地;开设了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中医学(八年制)、中医学(五年制)、麻醉学(五年制)、药学、中药学、医学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技术、护理学等本科专业。

院系学部 下设专业
基础部 基础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海军医学系 潜水医学、军事航海医学、军队卫生学、防原医学、防化医学
药学院 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事管理学
卫勤系 卫生勤务
护理学院 护理学
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 基础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临床精神疾病诊治
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系 热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生物防御(微生物)、防化医学
外训系 ——
中医系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经典著作、针灸推拿、中医外科、中医内科

附属医院

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创建于1949年7月,始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1951年7月改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1958年9月成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前身是1900年德国宝隆博士创办的“宝隆医院”,1930年更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附属医院”,1948年更名为“中美医院”;1955年10月,由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签署命令,成立了“上海急症外科医院”;1958年9月,列编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66年9月,经上海市批准对外称“上海长征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由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院士创建并领导,是在1956年肝脏外科三人攻关小组、1978年全国第一个肝胆外科和1996年全国第一个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肝胆外科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是隶属于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建院于1943年,1995年被上海市卫生局批准为二级甲等医院。2012年成为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院,2014年成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2020年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师资力量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1名,两院院士后备人选6名,国家级创新团队8个,“973”首席科学家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7名、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7名、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5名。在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33名。博士生导师294名,硕士生导师452名,270余名专家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类别 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 吴孟超(专职)、陈宜张(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 孙颖浩(专职)、曹雪涛(专职)、王红阳(专职)、廖万清(专职)、夏照帆(专职)
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1名) 袁长蓉(专职)
“973”首席科学家(8名) 曹雪涛、孙颖浩、郭亚军、潘卫庆、苏定冯、姜远英、徐沪济、曹广文
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护理学院教学团队(负责人姜安丽,2008年)、医院管理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张鹭鹭,2010年)、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教学团队(负责人景在平,2010年)、现代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焦炳华,2009年)

学科建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3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医学、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和军事学等八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二、三级学科2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3个,总后勤部“53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5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等7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二、三级学科8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三级学科10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在学校参评的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护理学被评为A+,基础医学A-,药学A-,临床医学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中西医结合B,公共管理B,中药学C+。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 二、三级学科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
基础医学* 2个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26个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法医学
放射医学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药学* 药物化学**
药剂学
生药学
药物分析化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药理学**
生理学**
遗传学**
内科学(消化系病)**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外科学(普外)**
外科学(骨外)**
外科学(泌尿外)**
外科学(胸心外)**
外科学(神外)
外科学(整形)
外科学(烧伤)**
外科学(野战外)
中西医结合临床**
备注:*为一级学科,**为直接获批的二、三级学科
“2110工程”重点学科
后方专业勤务 军事预防与防护医学 军事航海医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病原生物学 内科学(肾病)
药物化学 外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
灾难流行病学 放射卫生学 循证公共卫生学
临床输血医学 职业毒理学
“53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野战护理学 卫生勤务 热带医学
中医中药野战应用 军事药学

 

类别 名称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 基础医学
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1个) 护理学
上海市一流学科(7个) 药学、护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特种医学、公共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公共管理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 临床医学博士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心理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医学、军事后勤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公共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 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

教学建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4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精品课程4门、军队优质课程4门,国家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数量稳居全军医科院校之首,入选18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位列中国医科院校第一。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精品课程(4个) 护理学基础、医学统计学、药理学、护理教育学
军队优质课程(4个) 护理学基础、医学统计学、药理学、护理教育学

社会评价

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综合排名位列前10位。

科研机构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世界卫生组织在华合作中心2个,国家肝癌科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6个。拥有全军重点实验室10个(其中免疫与基因治疗实验室、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和药物化学实验室被评为全军“重中之重”重点建设实验室),全军医学研究所、专病中心26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6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海洋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设有中国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共建)、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2个研究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级研究中心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子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肝癌分子网络调控与靶向干预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中国医学真菌保藏管理中心隐球菌专业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医学生物防护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医学真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药物(中药)代谢产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免疫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上海肝胆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世界卫生组织在华合作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培训研究特别规划署临床数据管理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基因合成与表达合作中心
全军重点实验室
医学免疫学实验室 药物化学实验室 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
分子级生物学实验室 肝胆肿瘤研究实验室 临床免疫实验室
消化病研究实验室 心脏外科实验室 药物分析实验室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
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肝胆外科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微创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脊柱外科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胰腺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烧伤外科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肾脏病学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活性天然产物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海洋局海洋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5年,海军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全国卫生系统、全军后勤系统和上海市荣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肝胆外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全国仅三家获此殊荣;近3年(截至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位居全国首位(9项),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和军特药重大专项(29项)位居全军医科院校第一。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还先后牵头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点项目140多项、承担各类研究课题3200余项,经费总额近15亿元,名列全军前茅;在《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柳叶刀》等世界顶级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SCI论文共3000多篇,数量跃升全国医科院校第二,多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多项成果入选“中国医药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获批新药和专利授权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军院校第一。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2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600余项。

学术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5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于1980年6月创刊,由海军军医大学主管、主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认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同时也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主要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药学和中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有院士论坛、专家论坛、专题报道、论著、研究快报、临床病例讨论、海洋军事医学等。

《解放军护理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卫生部人事司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认定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结合医学学报:英文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系统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主办。

《药学实践杂志》:是国家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由海军军医大学和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

《药学服务与研究》:是海军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中国第一本有关药学服务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学术交流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6

截至2010年底,学校与10多个国家30余所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关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30多个国家100余名学术大师来校讲学交流,担任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建立了生物信号传递研究、烧伤休克复苏研究等多个国际研究合作中心;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等3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美国麻省大学、德国马普生化研究所、瑞典哥德堡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际著名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及合作关系;多次组织和主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德国洪堡大学、英国兰开夏大学开展了部分本科生联合培养试点;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合作培养七年制、八年制学员;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签署了开展本科生及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和联合培养、专业技术干部临床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模拟中心培训等7个项目;与加拿大卫生研究院签署了开展博士后国际培训、国际研究与合作交流等4个项目;完成了50多个国家500多名留学生的培养任务;学校长海医院和新加坡中央医院签有合作协议,重点在管理干部培训、护理骨干业务深造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了《海军军医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备忘录》,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医学研究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学校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香港大学医学转化免疫学实验室建有合作关系。

校训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7

第二军医大学校训:求实创新严谨献身

校徽

  • 整体设计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8

在继承原第二军医大学校徽的圆形外观的基础上,突出“军、海、医”特色,具有辨识度高、色彩鲜明的特点。主体背景使用深蓝色,突出海军特色。配以麦穗黄(橄榄枝)和正红(五星),整体颜色端庄柔和,易于辨识。

  • 内圈下部蓝白相间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9

形似打开的书本,体现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亦形似飞翔的海燕,张开双翼,展翅翱翔,寓意学校步入逐梦强国强军的伟大新时代。

  • 两侧的橄榄枝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10

形似植物嫩芽,象征着海医大莘莘学子根植于海军这片沃土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寓意着学校作为人民海军一员,肩负着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和良好秩序的重要责任。

  • 八一红星、海锚、蛇杖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11

八一红星代表“军”,海锚代表“海”,蛇杖代表“医”,蛇杖围绕着八一红星,既寓意着听党指挥,又寓意着姓军为战。同时,蛇杖立于海锚正上方,寓意学校是海军卫勤战线的坚强力量。

  • 底图中世界地图元素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12

寓意海医大挺进深蓝,走向世界。

  • 校名中文和英文全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13

校徽外圈为校名中文和英文全称,中文字样沿用陈毅题写字体。

校歌

《海军军医大学校歌》
作词:任红举 作曲:印青
遥望吴淞口的船影倾听黄浦江的涛声

繁花绿叶拥抱着校园

医学战线桃李满军营

求实创新严谨献身

多彩的理想照亮一生

这里青春开花的地方

奉献中有我们锦绣前程

这里青春开花的地方

奉献中有我们锦绣前程

军旗在彩霞里飘动

陈毅元帅书写光辉校名

前辈用心血培育了我们

我们高高托起医学彩虹

救死扶伤服务军民

戎装披雪继续长征

我们和军校展翅同飞

跟着祖国太阳一起上升

我们和军校展翅同飞

跟着祖国太阳一起上升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1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校歌

大学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介插图15

大学精神:博雅 仁爱 笃行

博雅 仁爱 笃行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