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是华北电力大学的一个校区。
校区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迁至邯郸;1970年迁至保定并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保定,分设北京校区;2005年10月,校部由保定变更为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
截至2023年6月,校区校园占地面积800余亩;开设23个招生专业(类);共有各类在校生约16000人,其中本科生约13000人。 据2023年7月校区官网数据,校区设有14个教学院系。截至2022年6月,校区有公寓楼20栋,总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58年,北京电力学院创办。
1969年,学校迁至邯郸。
1970年,迁至保定,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
1978年,国务院确定学校为全国重点院校,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
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保定,分设北京校区。
2003年3月,华北电力大学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正式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并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七家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
2005年9月,学校正式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高等学校行列;同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
2022年5月,为改善保定校区基本办学条件,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保定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区置换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筹划建立保定新校区。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6月,校区开设23个本科招生专业(类)。据2023年7月校区官网数据,校区设有14个教学院系。
院系 | 招生专业 |
电力工程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动力工程系 | 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机械工程系 |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工程、产品设计 |
自动化系 | 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能源化学工程 |
经济管理系 | 会计学、工商管理(电力技术经济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造价、经济学 |
法政系 | 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 |
数理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物理学 |
英语系 | 英语、翻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体育教学部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8月,校区有教职工1392人,其中专任教师86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475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5.4%,具有正高级职务的专任教师131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专任教师285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7.87%,专任教师中有海外经历累计1年以上的176人;有行政人员226人,教辅人员172人,工勤人员109人,校办企业职工16人,聘请校外教师97人,离退休人员720人。
学科建设
- 学科体系
截至2022年9月,校区硕士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中包含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不含一级学科包含的二级学科),二级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2个。
- 重点学科
截至2023年6月,校区硕士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中包含的学科里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个。
类型 | 学科名称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电气工程 |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热能工程 |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理论物理 | |
应用数学 | |
资料来源:名录不全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校区4个专业入选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截至2022年12月,校区有河北省精品课程22门。截至2023年6月,校区招生专业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
2021年11月,校区获批2021年度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 2022年12月,校区获批2022年度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个,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
2022年1月,校区获批“2022年度河北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和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项目”研究生示范课程7项。
- 教学成果
2022年1月,校区获批“2022年度河北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和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项目”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6项。 2021—2022学年,校区获批河北省省级教改项目20项,省级大学英语教改项目3项,省级新文科教改项目2项。
- 学生成绩
2021—2022学年,校区19人获得“河北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5人获得“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吴仲华1901班、信息1903班、电气1901班共3个班级获得“河北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2022年1月,校区研究生立项“2022年度河北省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10项,其中博士研究生项目6个,硕士研究生项目4项 ;同月,校区3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校区有河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共建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
类型 | 名称 |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分布式储能与微网重点实验室 | |
河北省燃煤电站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 | |
河北省低碳高效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河北省电力机械装备健康维护与失效预防重点实验室 | |
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电力机械装备先进制造与智能运维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 | 河北省发电过程仿真与优化控制技术创新中心 |
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华北电力大学区域法治与司法治理研究中心 |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省社科联)华北电力大学共建河北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 |
河北省能源经济发展研究基地 | |
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 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
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共建省部级科研平台 | 中国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创新研究中心 |
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6月,校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数理系近年来发表SCI、EI检索论文2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
2023年4月6日,校区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奖6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7月,校区图书馆由总馆、二校分馆组成,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拥有近150万藏书,近1000种中外文报刊,7万余册过刊合订本,10000余册本校博硕论文;3万余件光盘音像资料,80+电子文献数据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6月,学校与英国斯莱斯克莱德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在保定校区招收60人。
据2023年7月校区官网数据,校区开展致远留学计划、华北电力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高层次能源电力人才培养项目、韩国岭南大学交换项目、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暑期项目、韩国韩巴大学交换项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硕士双学位项目、阿塞拜疆共和国大使馆巴库暑期能源项目、波兰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暑期3e+项目、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国际暑期项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交流学习项目、英国巴斯大学交流交换项目、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交流交换项目、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大学暑期Ginsen项目、美国普渡大学西北校区交换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
文化传统
- 文化活动
校区曾开展加强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座谈交流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与河北金融学院相关院系主题教育调研交流、赴雄安新区开展认知实习、团队户外素质拓展训练、“人才强系”青年教师人才培育交流会及学术沙龙等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