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简介

铜陵学院简介

铜陵学院(Tongling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铜陵市, 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工科发展势头强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基地,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创始成员,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成员,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项目合作院校。

学校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创办),2000年合并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1958年创办)和铜陵师范学校(1958年创办),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各类校舍面积489311.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0.05万册,电子图书260万余册;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本科招生专业58个;有专任教师1056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2272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069人。

前身溯源

  •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1978年4月,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市师范专科班创建。

1979年10月,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铜陵专科学校。

铜陵学院简介插图

1983年5月,升格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 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1958年7月,安徽省铜陵市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

1958年12月,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

1959年7月,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60年2月,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工业学校。

1961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工业学校(中专部)参与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现发展为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工业学校(大专部)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61年7月,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64年8月,改建为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

1966年6月,更名为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学校。

1970年9月,更名为铜陵特区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76年10月,更名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铜陵学院简介插图1

1979年1月,更名为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

  • 铜陵师范学校

1958年9月,铜陵市第一中学附设师范班创建。

1960年9月,铜陵市第一中学附设师范班改建为铜陵市师范学校。

1961年8月,铜陵市师范学校停办。

1970年9月,铜陵市“五七”干校师训队创建。

1978年10月,铜陵市“五七”干校师训队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

合并发展

2000年8月,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铜陵师范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铜陵学院简介插图2

2002年3月,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8年12月,铜陵学院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单位。

2009年,铜陵学院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学院通过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验收。

2015年,学院获批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022年9月21日,铜业学院揭牌暨共创铜基新材料产业共性研究中心启动仪式举行。

2022年12月9日,加入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14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本科招生专业58个,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7个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56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8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47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省技术领军人才1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淮文化名家青年英才1人,省级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3人,翠湖领军人才5人,省级科研创新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省级教学名师26人,省级教坛新秀40人,共有硕士生、博士生导师4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23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3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8个,省级一流课程35门,省级一流教材19部。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2个。

所获荣誉

2009年1月,铜陵学院获评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合作交流

铜陵学院简介插图3

据2023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

科研平台

铜陵学院简介插图4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建有安徽省铜基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铜业发展智能决策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高端铜基新材料关键技术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铜陵学院基地、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液压机器人等省级科研平台,建成“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智库。

截至2018年11月,该校建有省高校智库1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院(部)所合一科研机构11个。

科研成果

2011-2014年,铜陵学院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5项,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1项。

2013年-2017年,铜陵学院发表专著33部,授权专利21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铜陵学院简介插图5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铜陵学院图书馆由翠湖校区和育秀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有纸质藏书171万余册,电子图书250万余册,各类中外文报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60余种,自建“中国青铜文化数据库”。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以经济、管理学为主体,兼有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形成多类型、多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 学术期刊

铜陵学院简介插图6

《铜陵学院学报》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创办于2002年8月30日,是铜陵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ASPT和中国期刊网的来源刊。《铜陵学院学报》内容以财经为主,并适当兼顾其他学科;设“本刊特稿”、“经济理论”、“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皖江区域经济”、“政法论坛”、“工程科技”、“文化艺术”、“铜文化研究”、“教育研究”等栏目。

校徽

铜陵学院简介插图7

学校校徽为双圆图形图案,校徽上部为鲁迅集字的中文校名,下部为英文校名,中间图案为古代刀币造型。

  1. 1.
  2. 以双圆图形构图,象征着古与今、天与人、人与人通贯融合的时代风貌,寓意铜陵学院顺时而动,与时俱进,前程无限美好。
  3. 2.
  4. 以古代刀币为主造型,说明了铜陵学院以财经为主,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办学特色。顶部以“钥匙”之外型喻其理想、信念、智慧开启知识宝库,亦折射出教育“传道、授业、解惑”之本质。其整体又是一个“人”字形古铜钟,既体现了铜陵学院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百年树人的办学宗旨。又传达了铜陵“古铜都”的历史文化特色。
  5. 3.
  6. 主造型饰以“铜陵”二字演绎的中国传统连纹,连纹以“龙型”贯穿,寓意铜陵学院在本区域之翘楚地位。
  7. 4.
  8. 采用古铜色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又具有厚重、自然、渊博、和谐、发展的文化意味,与整个徽标形象的内涵和谐统一。

校旗

学校校旗为288CM×178CM规格的长方形旗帜,采用红色为底色,左上角印有古铜色校徽,中央印有金色鲁迅集字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

校训

明德尚能,博学日新

铜陵学院简介插图8

“明德”语出《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寓意要学到高层次的学问,就必须把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相结合。

“尚能”,崇尚能力,培养技能,通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本领。

“博学”取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寓意要树立起博学多识,兼容并包,融贯中西的学风。

“日新”取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日新即每日创新,与时俱进,不懈开拓。

校歌

学校校歌为《铜陵学院校歌》。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