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警察学院简介
广西警察学院(Guangxi Police College),简称广西警院,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是广西唯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广西省公安学校,历经广西公安干部学校、广西政法公安学校、广西政法干部学校和广西人民警察学校等时期。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同意在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广西警察学院。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仙葫、五合、长湖3个校区和北海训练基地,校园总面积175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纸质图书100多万册,电子图书20多万册。设有15个二级教学院(部)、教辅机构5个、党政群团机构17个;有本科专业24个;有教职工700多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余人。
办学历史
- 广西人民警察学校
1950年1月16日,经中共广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桂林榕茵路的古南门城楼开办了中共广西省委社会部政训队(对内称公安学校),首批受训学员205名。同年3月,广西公安干部训练班迁往南宁,先与省公安厅一起在民国时期邕宁地方法院旧址(今兴宁路西一里1号红星文化娱乐城内)办学,并改称广西公安学校。
1951年9月,学校搬入新民路34号省公安厅院内
1953年8月,经中共广西省委批准,广西公安学校更名为广西公安干部学校,属省公安厅处级机构。
1957年9月,广西省公安厅柳州劳改干部训练班并入广西公安干部学校。同年12月,广西公安干部学校从省公安厅大院搬至长岗路6里6号现校址。
1971年12月,广西公安干部学校更名为广西政法干部学校。
1978年11月,学校开设广西政法干部中专班。
1980年7月,广西政法干部学校恢复原校名广西公安干部学校,负责轮训在职公安民警。同时,在原公安中专班的基础上,建立了广西人民警察学校,两校人员编制合并使用,统一办学。
- 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5月,广西人民警察学校开办公安函授中专班(学制三年)。10月13日,广西公安干部学校改建升格为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承担全日制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和民警培训的双重任务。
1987年,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增设刑事侦查专业。
1988年,广西人民警察学校增设交通管理专业。
1997年,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开设了全日制普通专科班,学制三年,设4个专业。
1998年,广西人民警察学校开办成人中专,设保安、消防专业,学制有二年制、三年制。
2000年,广西人民警察学校停止招生。
-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3月1日,经教育部高校设置评委会评估合格,教育部于4月16日致函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学院改制。7月1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建立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 广西警察学院
2015年,经教育部同意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广西警察学院。
2018年4月,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广西警察学院,实现了办学资源新整合。
院系专业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二级教学院(部)15个,本科专业24个,其中有治安学、侦查学等10个公安本科专业,法学、应急管理等14个普通本科专业。有法律事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高职高专专业15个。
师资力量
根据2022年7月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70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63人(正高职称41人),双师型教师1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25人,培育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公安系统部级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自治区级教学名师、自治区党委政府法律顾问、自治区人大立法咨询专家、广西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委员、广西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广西公安科技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63人。
类别 | 名称 |
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 谭建华 |
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刘建昌、张军 |
广西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专科) | 治安管理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法理学教学团队(与广西大学法学院共建) |
参考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7项。
根据2017年9月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广西首批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1个,广西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优质专业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专科)2门。
类别 | 名称 |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 侦查 |
广西首批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 | 侦查 |
广西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优质专业 | 侦查、禁毒 |
广西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 刑事案件侦查实训基地 |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 治安管理、禁毒 |
广西自治区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 禁毒侦控实训基地 |
参考资料来源: |
- 教学成果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习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广西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
“三种考场”考试管理制度创 | 公安部公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治安管理专业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 | 公安部公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学科建设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
科研平台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9个校级特色研究机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类别 | 名称 |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侦查学理化检验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室 |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 边境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团队(2014年,刘建昌) |
校级特色研究机构 | 警察权与人权研究中心、禁毒研究中心、边境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中心、东盟警务研究中心、交通安全与预防研究中心、警察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公安党建研究中心、廉政建设研究中心、警察文化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2014年,学校有7项课题获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立项,3项广西公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顺利结题。12月10日,学校共有4项研究成果获广西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朱其良教授主持的《毒品与艾滋病治理》获二等奖、覃珠坚教授主持的《中国禁毒法规介评与适用》和尹彦副教授主持的《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的合作机制研究》分获三等奖,魏佳副教授和黄谟媛老师参与的《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论循环经济促进法对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应对》获一等奖。
2017年3月,学校魏佳教授的《优化公安机关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思考》、覃珠坚教授的《侦查讯问记录制作与适用》、吕美琛副教授的《群体性事件社会舆论引导机制建设研究》均荣获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西警察学院图书馆有藏书约99万册,20.2661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共1170种、报纸102种;电子资源12种,共46.29TB;电子图书20万册。学科覆盖面广,遍及政、文、理、工等各个领域。
- 学术期刊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双月刊,原名《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广西唯一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公安类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边境管理研究、警务研究、犯罪研究、法学研究、社会管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等。被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
文化传统
- 校训
德才育人,忠勇铸魂。
释义:紧紧围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忠勇兼备以忠诚为核心的人才。
- 校徽
学校校徽印有学校全称和英文名称;主题颜色为警蓝色。 友谊关象征中国国南大门,是广西标志性建筑;五角星大小呼应,疏密相间,位于友谊关上方,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Y型鹰图案体现出学校育警育人的理念;盾牌代表护法、守卫、和安宁,象征责任感和使命感;橄榄枝象征和平;1950代表建校时间。
- 校旗
学校校旗为警察蓝,旗面标有校徽,印有“广西警察学院”字样。
所获荣誉
时间 | 荣誉 |
2020年12月25日 | 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
2021年5月 | 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