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简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7月,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占地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1.2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9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47.42万册,其中数字资源及其它载体资源146余万册,纸质图书文献101.42万册;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开办5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2000人,教职工701人,其中专任教师520人。
校史沿革
1984年,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92年,更名为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9年3月,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2013年6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3年7月,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0年12月,被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教学院系(部)16个,开办本科专业(方向)58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718人,其中专任教师56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3%;教授50人,副教授17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85%;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2020至2021学年,学校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2人,甘肃省“555”人才工程1人,甘肃省“园丁奖”15人,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1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人;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
类别 | 名称 |
全国模范教师 | 张筱兑 |
省级教学名师 | 赛仓、龙布杰 |
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 | 赛仓·罗桑华丹等 |
省“园丁奖”获得者 | 樊正恩、乔令先、贡巴扎西等 |
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 | 桑吉克等 |
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 | 张俊宗、道周 |
省级教学团队 | 藏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
注:名单不全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
类别 | 名称 |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 设计学、数学 |
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 | 藏学(安多藏文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省级重点学科 | 数学、设计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族教育学、高寒生物化学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 、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9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46个。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学前教育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历史学、艺术设计学 、体育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省级特色专业 | 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向)、学前教育(藏汉双语) |
省级精品课程 | 文学概论、藏族历史、心理学理论与实务(藏汉双语)、数学分析(藏汉双语)、藏族文学史、经典诵读指导等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数学分析(藏汉双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大学汉语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畜牧学概论、现代礼仪、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甘南风情创作等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学生成绩
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第十届“爱我祖国兴我中华”民族院校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1项、三等奖1人;在2019年度甘肃省“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中,获奖3人;在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作品获奖11件,其中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6项;在第五届甘肃省青年志愿者评选活动中,学校获优秀组织奖1项、优秀个人奖1人。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教师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
研究机构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重点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研究培育基地2个等14个研究机构
类别 | 名称 |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省级重点研究培育基地 | 河洮岷文化研究基地、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 |
(注:名单不全)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先后获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4项。教师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00余部,授权专利122项。承担科研项目40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4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2年6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印刷型文献近62万余册,电子型文献260余万种(册),另有CNKI(中国知网)、北大法意、读秀学术搜索、移动图书馆等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电子期刊近1万种,每年订购中外文印刷型报刊1200余种。
- 学术期刊
《甘南民族文化研究》(藏文、季刊)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主办,以社会科学为主,重点反映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藏文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设有“甘南社会历史研究”“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民族民俗研究”“藏学研究”“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双语教育研究”“甘南农牧经济发展研究”等栏目。
《甘肃民族教育研究》(汉文版、藏文版),设置“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藏汉双语教育研究”“理科教育教学研究”“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安多藏文化研究”“河洮岷文化研究”等栏目。
《甘肃高师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期刊。期刊的主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哲学与哲学史研究、美学研究、中外文学研究、经济研究、语言与逻辑、历史学、民俗研究。期刊是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9月,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西藏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部分由红蓝白三色组成,图案融合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英文首写字母:GNCN,造型为鸿雁、讲台和红日,下方有“1984”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毛体“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字样,下方是英文“GansuNorm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字样。
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 校旗
学校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面正中缀中文校名,校名文字颜色为白色。
精神文化
- 校训
和合大美 自强不息
- 校歌
学校校歌为《香巴拉并不遥远》。
《香巴拉并不遥远》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 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啊…香巴拉并不遥远 啊…香巴拉并不遥远 它就是我们我们的家乡 它就是我们我们的家乡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 那里夜朗风清,那里一片安宁 那里人儿善良,那里一片清香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啊…香巴拉并不遥远 啊…香巴拉并不遥远 它就是我们我们的家乡 它就是我们我们的家乡 它就是我们我们的家乡 |
校歌曲谱 |
社团文化
2018至2019学年,学校有70个学生社团。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主题诗文诵读比赛、最美毕业照征集活动、主题征文比赛、主题书画作品创作比赛、主题知识竞赛等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