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简介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Hebei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HBWE),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河北省教育厅直属、与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河北省第二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试点单位。
学校于1952年在天津建校,由河北省水利厅、交通厅、工业厅合办,校名为“河北水利土木学校”,是当时华北地区最早建立的水利学校之一,也是解放后全国最早独立设立的水利学校之一;1955年更名为“河北省天津水利学校”;1958年,迁至保定市,升格为高等学校,更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1959年更名为“河北保定水利水电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水利学院”;1962年因国家政策调整恢复为专科;1963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学校”,1965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工读专科学校”;1966年迁至石家庄平山县岗南镇;1970年迁至沧州市,更名为“河北水利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学院整体迁入新校区。2016年3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再次升格为本科院校,校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据2023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本部、高新区两个校区,总占地70.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8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119.35万元,纸质文献103.88万册,拥有电子图书14.48万册。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37个;全日制在校生10774人,其中本科生10730人;教职工786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人
历史沿革
1952年,学校在天津建校,初名为“河北水利土木学校”。
1955年,更名为“河北天津水利学校”。
1958年,迁至保定市,升格为高等学校,更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1959年,更名为“河北保定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水利学院”。
1962年,因国家政策调整恢复为专科。
1963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学校”。
1965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工读专科学校”
1966年,迁至石家庄平山县岗南镇。
1970年,迁至沧州市,更名为“河北水利专科学校”。
1992年,更名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201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
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正式同意设立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2018年9月底,省教育厅和沧州市人民政府就共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事项达成相关意见并签署协议书,该校正式成为省教育厅和沧州市人民政府厅市共建本科院校。
2020年12月30日获批为河北省第二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试点单位。
院系专业
据2023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37个,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4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现有教职工786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0.60%,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2.0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2.60%,二级教授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6个。学校有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模范教师、最美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1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入选二层次2人、三层次10人。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根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电力工程系教教师编写出版教材30多部,其中5部为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名称 | 获奖等级 |
高淑荣出版作品《理论力学试题库》 | 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质量工程
截止2021.9月,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国际商务 、软件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2个(水利工程、供用电技术),国家级重点专业4个(水利工程、供用电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省级重点或特色专业5个(水利工程、供用电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类别 | 名称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国际商务 、软件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 |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个) | 水利工程专业 |
河北省高职示范专业(2个)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水利工程专业 |
河北省精品课程(1个) | 《水力学》 |
河北省精品在线课程 | 《材料力学》 |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 | 建筑技术实训基地 |
(注:以上仅列举有详细介绍部分) |
科研机构
截止2020年5月,学校建有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教育厅应用技术研发中心1个,沧州市技术创新中心4个,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平台3个,校内科研平台7个。建有校内实训基地近60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30余个。
2020年8月,学校新增“河北省岩土工程安全与变形控制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数据中心相变热管理技术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科研项目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主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决策咨询400余项,获国家专利100余项。
项目列举
2015年,获得河北省水利科研与推广计划(省水利厅)立项项目2项,分别为“水利工程中超大粒径土石混合料填筑体稳定性研究”与“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定方法研究” ;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2项,分别为“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河北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与“沧州外资利用的经济效应及对策研究” ;获得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2项,分别为“毕业综合实践分类指导全程动态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和“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研究”。
2016年,获得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省教育厅)立项项目18项。
科研获奖
获奖时间 | 课题项目 | 获奖等次 |
2014年 | 电力工程系李凯老师等完成的河北省水利行业科研项目“水利工程材料试验机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 | 河北省水利行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
– | 交通工程系翟国静教授主持完成的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河北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 | “河北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2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总面积17011.45 m2,阅览室座位1324个。现有纸质图书102.76万册,生均纸质图书93.51册,当年新增147825册,生均年进书量13.45册;电子图书62768册,电子期刊175783册,音视频17956.66小时;订购了中国知网、万方、畅想之星等13个数据库。2021年,图书流通量88057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095993次,电子资源下载量392104篇次。
学术期刊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原《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主办,季刊,科技类学术期刊,于1990年创刊。该刊是全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河北省优秀期刊、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源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校徽
设计形象为同心圆型,彰显了该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的美好和谐景象,中间主图案为仿人体形状的“工”字变形,说明该校始终以人为本,水墨体的设计和水墨绿的运用又融入了“水”的元素,既体现该校“老水专”的历史,又展现了“工专”的特色,图案又似“凤凰双飞”造型,寄托着学校今后展翅腾飞的美好祈愿。主图下面写有“1952”的建校时间,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传统。外圆上分别用中英双语书写学校名称,具有现代特色。
校训
“勤奋、求是、创新、笃行”
校歌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之歌》由张烨老师作词作曲,歌词如下:
崛起在燕赵大地,
栉风沐雨;
迎接着渤海的晨曦,
芬芳桃李;
你张开雄壮的臂膀,
拥抱莘莘学子;
你承载悠久的历史,
挥洒磅礴气宇;
勤奋创新求是笃行,
我们践行你的希冀。
泪水汗水拼搏进取,
服务国家水利电力,
前进吧 啊 腾飞吧,
前程无限壮丽啊。
前进吧 啊 腾飞吧,
创造新的奇迹。
前进吧 啊 腾飞吧,
前程无限壮丽啊。
前进吧 啊 腾飞吧,
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