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学院简介
河套学院(Hetao college)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简称“河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实行内蒙古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两级管理体制,以自治区管理为主,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整体转型试点院校。
学校始于1985年建立的河套大学;2000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巴盟教育学院、巴盟师范学校并入河套大学;2012年3月29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河套学院。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占地面积1047.98亩,总建筑面积43.8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928.68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6万册,电子图书47.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9个;设有14个教学院系及继续教育学院,设有3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981人,专任教师605人,全日制在校生11251人,其中本科生10657人,占学生总数的94.7%;少数民族学生2664人,占学生总数的23.7%。
前身溯源
- 巴彦淖尔盟教育学院
1978年,巴盟教师进修学院经批准成立。
1980年改名为巴盟教育学院。
198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巴彦淖尔盟教育学院。
1984年巴彦淖尔盟教育学院在国家教育部备案。
- 巴盟师范学校
1941年,为解决干部子弟师资问题,在梅令庙为国立绥中每年招收一个四年制的简易师范班。
1943年,在刘汉的努力下,在陕坝办起了“绥远省立陕坝师范学校”。
1944年,招收了普师、简师各一个班。
合并发展
1985年,河套大学建立,填补了巴彦淖尔高等教育的空白。
1986年4月,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2000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巴盟教育学院、巴盟师范学校并入河套大学。
2004年初,经盟委、行署决定,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将巴盟电大、巴盟财校、巴盟卫校、巴盟农牧学校、临河水校并入河套大学。
2006年,河套大学接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多数指标达到“优秀”,整体取得“良好”成绩。
2007年,巴彦淖尔市启动了河套大学申办本科教育、全面提升河套大学办学水平的工程。
2010年10月,巴彦淖尔市委、政府决定在双河区新建河套大学。
2012年3月29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河套学院。
2016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整体转型试点院校。
2018年底,双河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2020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22年11月,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院系专业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14个教学院系及继续教育学院,设有36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981人,专任教师605人。教职工中正高职务 50人、副高职务298人,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7.5%;博士学位教师44人、硕士学位教师43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5%;双师型教师117人,占专任教师的19.33%;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1个、教学名师13人、教坛新秀9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3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10个、产教融合共建专业10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1门,在线开放课程10门;院级精品课程63门,立项在线开放课程61门。获批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 教学成果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批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3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获=教学成果奖6项、教学研究课题83项;立项院级教学研究课题32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26篇。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主题词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本科) | 张晓军、杨树生、邢立峰、
成乐、王维娜 |
以“三导向、双循环、四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 | 霍轶珍、包萨拉、周明武、王志华、张霄 |
资料来源: |
科研平台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立自治区级科研平台8个,包括院士工作站1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创新培育团队1个。院级科研平台17个;博士工作站12个。
类型 | 名称 | 负责人 |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霍轶珍 |
自治区创新团队 | 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及适宜技术扩散研究 | 霍轶珍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蜱媒人兽共患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 高娃 |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肉羊遗传评估方法与应用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实验室 | 梅步俊 |
自治区院士工作站 | 河套学院巴彦淖尔市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 | 李兴旺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河套地区绿色农产品安全生产与预警控制中心 | 郝水源 |
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 段美萍 |
资料: |
科研成果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承担科学研究课题980项,其中国家级12项。公开发表论文3106篇;获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254项,出版专著312部;市级及以上科研获奖9项;登记“向日葵育苗移栽”“加工番茄源库调控”“腐植酸研发与推广”国家成果库成果3项;选育出河糯101作物新品种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在河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方面,学院教师获批河套文化研究立项42项,撰写专著3部,发表论文68篇。在乌拉特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方面,获批部级及以上研究课题3项,出版著作12部,其中《乌拉特英雄史诗研究》获自治区政府社科类作品三等奖。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8月,河套学院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106万余册,纸质期刊3400多种,报纸86种;有电子图书6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9个(含2个自建数据库),试用开通数据库14个,中外文电子期刊27939种,电子期刊折算后有16万余册。
-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4月,《河套学院论坛》是由巴彦淖尔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主管,河套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分为蒙、汉双刊。该刊前身是《河套大学学报》,于2004年4月21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同意,由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创办,后2012年11月2日更名为《河套学院学报》,2017年10月31日又更名为《河套学院论坛》,其中蒙文版期刊为半年刊;汉文版期刊为季刊。
文化传统
校徽:
河套学院在建校之初,依托地方特色设计出了自己的校徽。河套学院的校徽以白色和绿色相间,中间白色的图形酷似太极图,“河套学院”四个字分别用蒙、汉、英三种文字表达。整个图形画而和谐,颜色对比分明,特别是中间的太极图旱现出一种流动感。河套学院校徽对于教育特色的诊释,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展示出代表人类文明进程和文化发展的百折不挠的黄河文化。
校训: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来源于中国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创作并发表于2007年9月4日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的题为《仰望星空》的一首诗。“脚踏实地”则来源于2010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大与师生庆祝“五四”青年节时,哲学系女生李丹琳写下总理那首诗的题目“仰望星空”赠送总理时,温总理挥毫相和写下的四个大字。这八个字寄托着总理对学子、也是对民族的殷殷期盼之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代表着一种价值观,一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种工作作风。“仰望星空”是针对国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要树立远大理想而提出的,“脚踏实地”强调他们应有的工作态度。其寓意是,人们不仅要有远大理想,而且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只有胸怀远大才能找到人生中为之奋斗的目标,并在理想和信念的鼓舞下不断进取,才能成功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则是实现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温家宝总理的这两句话,既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也是对中华民族的期望。学院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作为校训,目的在于号召全体师生胸怀远大理想,并通过扎实的工作,铸就学人学魂,共赴学院发展。
校风:培育高尚 追求卓越
培养高尚的品行,既要讲公德,又要讲私德。公德是服务社会国家的根本,大家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碍公德的,没有做的即下定决心不做,已经开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而私德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公德的根本,那些不讲究私德的人,通常也是妨碍公德的人。因此要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非常优秀的状态,完善自己的私德,共同组建社会的公德。
教风:严谨治学 诲人不倦
严谨治学:一是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和品德;诲人不倦: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风:明德励学 笃行至善
明德至善: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学者的最高追求。“尽责笃行”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笃行至善:静心方可悟道,笃行始达至善,坚定理想与信念,努力奋发拼搏,一直做到能做到的最好,达到最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