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简介

甘肃中医药大学简介

甘肃中医药大学(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技术依托单位、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甘肃省牵头指导单位、甘肃省道地中药材标准制定工作牵头单位、科技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甘肃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常设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敦煌医学研究及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前身是1978年创立的甘肃中医学院;1989年,学校在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学专业基础上创办藏医系,逐渐发展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藏医学院;2014年,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和平、五里铺、定西、甘南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041.61亩,馆藏纸质图书90余万册,电子图书249.5万册;设有21个教学机构,开设32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280人,专任教师835人;全日制在校生18723人,其中本科生13852人,专科生1178人,硕士研究生3274人,博士研究生194人,留学生125人。

历史沿革

  • 甘肃中医药大学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甘肃中医学院。

1989年,学校在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学专业基础上创办藏医系,逐渐发展为藏医学院。

1990年,学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3年,学校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

2001年,学校获得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培养资格。

2002年,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兄弟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8年,增列为“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

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2008~2015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学校取得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4年5月,省政府下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甘肃中医学院的实施意见》,决定将定西师专整体并入甘肃中医学院。

2015年4月28日,被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5月28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同意甘肃中医学院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函》,甘肃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甘肃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1甘肃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2

  •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9年,将靖远、陇西、临洮等师范学院和清源大学撤销并入定西大学,定名为定西师范专科学校,设有8个专业。1962年撤销。

1975年,成立定西农学院,开设农学、林果、农田水利3个专业,并在定西县西寨公社建立分校,1976年增设畜牧兽医专业。1978年停办。

1979年8月,定西农学院改建为定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培养提高在职初中教师为主要职能。

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通知更名为定西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4年,更名为定西教育学院,是经国家教委备案的成人高等专科院校,主要轮训在职初中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先后设有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成人教育类专业。同年设立定西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定西教育学院改制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了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等15个师范类专业和生物技术及应用、会计电算化、马铃薯生产加工、中草药栽培技术等25个非师范类专业。

2008年,经甘肃省委、省政府同意,设立副厅级建制。

  • 新的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年10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建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同年,定西市出台《关于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实施意见》,定西市卫生学校并入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合并。

2016年底,定西师专(保留建制)整体并入甘肃中医药大学并成立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5月,教育部批准甘肃省中医药大学为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 同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本部设有21个教学机构(其中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共建第一临床医学院,与兰州市政府依托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第二临床医学院),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宝石花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2家实践教学基地(含11所附属医院),开设3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280人,其中专任教师835人;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6人,双聘院士4人,岐黄学者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86人,17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63人荣膺“甘肃省名中医”,11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14人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3人获“甘肃省园丁奖”,36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3人入选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被选拔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被选拔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有省级教学团队16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院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权;有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学科(A类)、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学科、9个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院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19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 教学成果

2021-2022学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2项立项建设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7项;立项建设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62项,资助研究经费67.1万元。

荣誉表彰

时间 名单
2022年4月 入选2022年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工)委”入围名
2023年10月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24-2028年度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甘肃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3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学院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科普示范基地,1个甘肃省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1个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实验动物省级行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其他科研课题826项,以第一单位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75项,获国家专利32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33部,发表学术论文2664篇。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底,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总量达91.9434万册,其中,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普通图书80.7271万,外文图书2.956万册,纸质期刊合订本4.327万册,纸质现刊504种,学位论文3450册,馆藏线装古籍2.4165万册,其中馆藏朝鲜内府刊《东医宝鉴》、元刻《(闻人氏)痘疹论》、明刻本《类经》等善本,台湾出版的《敦煌宝藏》、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等;购置电子图书93.3163万余种,电子报纸250余种,电子期刊24.4572种,拥有各类数据库或平台共28个,包括Springer电子数据库、Nature《自然》周刊、爱思唯尔(SD)电子期刊库、本地Pubmed、外文科技报告全文数据库、万方外文数据库等6个外文数据库;有千年医典-域外古籍丛书数据库、书同文—中医古籍大系数据库、爱如生—中医典海、甘肃中医药大学古籍特色库等4个古籍文献库;有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百度文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中科医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维普考试资源系统、中医药系列知识服务平台、中药材图像数据库、中草药化学图像数据库、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等在内的各种类型中文数据库22个;有维普经纶知识发现系统、百链云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维普论文检测系统、随书光盘系统、中医药趣味练习网上教学平台等学术搜索平台9个;有书香中国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新东方掌上学习平台、微信图书馆等移动端APP4个;自建甘肃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甘肃中医药大学古籍特色库2个,购置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系统1套。

  • 学术期刊

《中医儿科杂志》是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儿科专业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之一,入选“2022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报道中医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成果,设有名家真传、专题笔谈、专家诊疗经验、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实验研究、教学研究、文献综述、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名院名科名医风采、经典古籍研究、儿童养生保健、医案医话、中药研究等栏目;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该刊设有专家诊疗经验、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中药研究、工艺研究、技术与方法、教学研究、文献综述、百家园等栏目,并设有敦煌研究、藏医藏药、陇上医家、甘肃道地药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栏;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收录。

《甘肃基层卫生》由甘肃中医药大学编印、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甘肃省基层卫生协会主办的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被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评为全国“优秀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已与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建了9所“岐黄中医学院”和6个“中医中心”,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22年,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口支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签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框架协议。

形象标识

  • 校徽

标志主体为一栋具有传统中国特色重檐结构的楼宇,寓意甘肃中医药大学面向未来层层递进;楼宇具有古色古香的传统风格又具有现代特色的美感,易联想到古代藏经阁体现出学校文化和浓厚,下方是一组中草药叶子体现出校园传统中医文化;圆内中上方为汉字“甘肃中医药大学”字样,表明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中国的大学;下方为英文“甘肃中医药大学”字样,表明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向国际开放的大学;颜色上蓝色代表的医疗,土黄色代表中药,两者相结合即传统又不失现代感。

甘肃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4

精神文化

  • 校训

勤奋 严谨 继承 创新

做人要勤奋。 勤奋的人生来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动。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的航船才有了方向,人内在的潜力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做人要严谨。严谨地做人来自于强烈的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责任严谨地做人要通过加强个人修养来实现,古人强调慎独,独善其身。荀子《劝学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行而行无过矣。”做人严谨要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独具特色和优势。 继承主要是要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要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整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科学的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循环的理论,与时代隔膜的理论必然就要滞后,失去生机。中医药学形成于先秦, 吸取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的精华,也吸取了国外医学精华,不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历经几千年至今指导着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和合理内涵。

  • 校歌

甘肃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5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