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简介
保定学院(Baoding University)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标准化试点项目院校、河北省高校党建示范校、河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10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78年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与“保定教育学院”合并;1999年“河北保定师范学校”并入;2007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保定学院”。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校园占地874亩,建筑面积40.4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343.99万元,馆藏有纸质文献149.4万余册,电子图书16万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4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1064人(专任教师655人),全日制在校生15944人。
前身溯源
- 保定师范学校
清光绪30年(1904年)11月,教育家严修创办保定初级师范学堂,隶属于直隶省学务处;12月10日,举行开学典礼。
1905年3月,迁入学务处原址(现保定古莲花池旁)办公。
1909年暑期,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
1912年,改称直隶第二师范学校,隶属直隶省教育司。
1928年6月,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隶属河北省教育厅。
1932年9月,改称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
1949年3月,改称冀中保定师范学校,隶属于冀中行政公署教育处;8月,更名为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
1950年11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厅确定为重点学校。
1953年,保定市立师范撤销,3个前师班并入学校。
1957年,河北幼儿师范学校并入。
1961年6月,幼儿师范班分出,另建保定专区幼儿师范学校。
1962年9月,保定专区幼儿师范学校停办,师生重新并入。
1969年1月,根据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精神,下放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9月,更名为河北省保定地区第一师范学校。
1977年,改称河北保定师范学校,隶属于保定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
-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1977年—1978年,保定师范学校以河北师范大学名义增招大专班。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以保定师范学院为基础,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受省和地区双重领导,以地区为主。
1979年6月,经河北省教育局批准,在保定师范学校改建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后,原保定师范学校的校名、编制仍保留,另行筹建保定师范学校。
198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从保定师范学校迁出,搬至原河北省滑翔学校旧址。
1991年5月,在河北省本专科高校教学评估中被定位A级。
- 保定市教育学院
1963年7月,设立保定专区教师进修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办。
1978年2月,更名为保定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79年,与河北大学联合办学,招收高师本科函授生和高师专科函授生。
1981年2月,更名为保定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4年5月,更名为保定地区教育学院。
1995年2月,更名为保定市教育学院。
合并发展
1998年7月6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与保定市教育学院合并,仍称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1999年4月29日,保定师范学校并入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实现了三校实质性合并。
2001年12月,保定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依托保定师专改建保定学院的批复》,正式批准学校启动升本筹备工作。
2002年11月18日,保定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创建保定学院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保定学院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2003年3月29日,河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到校实地考察,因新校区工程尚未开工,未被列入河北省当年升本院校上报教育部;8月8日,学校新校区在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区奠基,被省政府列入河北省2003年重点推进项目。
2004年11月18日,新校区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12月3日,正式迁入新校区(保定市七一东路3027号)办学。
2006年5月28日,学校音乐系迁入新校区,结束了分散办学的历史;12月23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到校进行升本评估检查,一致认为完全符合升本条件,同意升格为本科专项。
2007年1月29日,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通过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保定学院;3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定名“保定学院”。
2015年2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列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试点院校。
2017年,成为“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全国首批13所试点院校之一。
2020年12月,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2018—2020年度“河北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1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标准化试点项目院校。
2022年5月,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入选中国青年报社推出的“追寻百年团史上的精神路标”。
2023年6月,入选“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2月,学院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4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1064人(专任教师65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7人,副高级职称30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省级高层次人才23人。
类别 | 名称 |
全国模范教师 | 王国英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胡连利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胡连利 |
河北省劳动模范 | 王国英 |
河北省教学名师 | 王国英、王克柱、张喜荣 |
河北省模范教师 | 张喜荣 郑伟红 |
河北省优秀教师 | 唐俊红 |
河北省师德标兵 | 乔凤霞、王克柱、李伟 |
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 | 王国英 |
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 分析化学教学团队、物理学教研室教学团队 、综合素质教学团队 |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
类别 | 名称 |
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 艺术学 |
中国哲学 | |
电工理论与技术 |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高等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8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9个校级类别实验室,各类实训室289个,单价千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343.99万元。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 | 保定学院现代实训中心等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小学教育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艺术教育 |
国家精品课程 | 艺术教育 |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艺术教育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艺术教育 |
国家高等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课程 | 艺术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西方经济学 |
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专业 | 小学教育、物理学专业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化学、物理学、小学教育、日语、软件工程、美术学、音乐学、体育教育、物联网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与新媒体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教育研究方法、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等 |
校级类别实验室 | 生物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汽车与电子工程实验中心、教师教育实验中心、地理与旅游实验中心、信息工程实验中心、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实验中心、外语教育与国际商务实验中心、公共机房 |
- 教学成果
2021年4月,学院教师唐俊红团队获得河北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正高组三等奖,教师刘仲鹏获得副高组优秀奖。
2022年4月,学院教师梁若雪获得第二届河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暨国赛选拔赛二等奖。
- 学生成绩
截至2023年2月,学院学生在近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获“合唱指挥”个人单项奖;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合唱节比赛中获金奖;“西部支教”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麦浪飞翔”乡村夏令营项目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在河北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2金1银16铜。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有国家级实验基地1个;2020年,获批省级科研平台1个。截至2021年6月,学院建有科研团队19个。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实验基地 | 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学院实验基地 |
河北省创新中心 | 河北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中心 |
校级科研平台 | 白洋淀研究中心、衙署文化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软件技术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关汉卿研究中心、地域文学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6月,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79项,9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成果获市厅级奖励。
2021年,学院9项课题获准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立项。
2022年,学校14项科学研究项目获得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其中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一般项目2项,自筹经费项目6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2月,学院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49.4万余册,纸质期刊近800种,电子图书16万册,电子期刊2.4万种,学位论文455万余篇,音视频资源5.4万小时;有清同治年间刊印的《二十四史》等线装古籍1万余册,其中珍善本16种,3种入选河北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自创刊至建国前的《申报》《大公报》等影印资料千余册;有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等24个全文数据库。
- 学术期刊
《保定学院学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保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7年,曾用刊名《保定师专学报》《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改为现名;主要栏目有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保定研究等;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 校际合作
截至2023年2月,学院先后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日本札幌国际大学,美国黑山州立大学、东肯塔基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韩国大田大学,俄罗斯楚瓦什国立师范大学等20余所海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百余名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20余名教师公派赴海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访学,20余名师生经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选拔赴美国、加纳、泰国、日本等国家开展汉语教学;受国家文化部委派,学校合唱团代表国家参加第四届爱沙尼亚流行音乐合唱节;2020年至2023年2月,与汉考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全国首家“HSK留学中国基地”,依托此合作项目,与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共同举办六期“HSK中国名校体验项目”线上课程,培养800余名日本留学生。
- 产学合作
2020年,学院先后与100余家企业共建产教融合项目,举办第五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峰论坛,落户“保定东软创业大学”。
形象标识
- 校徽
学院校徽以保定学院前身——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的校门为主要元素,以保定学院校园建筑的蓝色为主体色,1904代表保定学院前身“保定初级师范学堂”的创建时间。
精神文化
- 校训
德业兼修、知行并重
- 校风
爱国荣校、敬业乐群
- 教风
敬德明理、躬行化育
- 学风
勤奋求实、创新奉献
校训:德业兼修、知行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