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简介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简介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Zheng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所河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

学院创建于1980年的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分校;1981年,更名为郑州走读大学;1985年,更名为中州大学;2009年,郑州艺术学校并入学校;2014年,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并入学校;2016年3月,升格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截至2022年3月,学院共有英才校区、金河校区、航海路校区、龙子湖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484.84亩,建筑面积54.1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1亿元,馆藏纸介质图书163万册,电子图书130余万种;有教职工1288人,专任教师818人,在校学生12866人;开设19个教学单位、34个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

学校溯源

  • 中州大学

1980年3月,学校创建,初名郑州大学(郑州分校)、河南医学院(郑州分校)。

1980年9月25日,学校举办首届开学典礼。

1981年,郑州大学(郑州分校)、河南医学院(郑州分校)合并为郑州走读大学。

1985年,郑州市走读大学更名为中州大学(专科),同年航海路校区奠基。

2002年3月26日,学校北校区奠基。

2011年12月,金河校区在郑州市惠济区北大学城奠基。

  • 郑州艺术学校

1956年,郑州戏曲学校创建。

1961年,郑州戏曲学校停办。

1976年,郑州戏曲学校复办。

1985年,郑州戏曲学校更名为郑州艺术学校。

  •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

1979年,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工作站)创建。

1982年,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工作站)更名为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分校)。

1987年,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分校)改建为郑州广播电视大学。

合并升格

2009年,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郑州艺术学校并入中州大学。

2014年,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整体划入中州大学。

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州大学正式更名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简介插图

2023年2月,郑州市印发《郑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计划,将支持推动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支持助推驻郑高校“双一流”建设。

2023年8月,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郑州市开放大学更名和设置工作方案》,拟依托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设立郑州开放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体制。 11月18日,河南陶瓷工匠学院在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揭牌成立。

院系专业

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9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31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

学院 本科专业: 专科专业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化工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化学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道路桥梁工程方向和智能建造方向)、工程管理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3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酒店管理 会计、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经济法方向)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应用英语、商务日语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传媒学院 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文秘、摄影与摄像艺术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艺术舞蹈、国际标准舞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美术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郑州中德学院 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车辆工程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开放教育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基础科学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288人,专任教师818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0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30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原千人-基础研究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科研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专家2人,省优秀教师11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0人,市级教学名师7人,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30余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市级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1个。

项目 名单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卢奎
河南省优秀专家(部分) 甘勇
河南省教学名师(部分) 关秀芬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部分) 苏炜 马宏霞 吕村 孟繁玲 王宏伟 郭琰 易宇丹
郑彦离 周晓莉 苏玉 汪菁 李靖靖 刘冬敏 仲岩
李欣 孙龙国 薛培军

学科建设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省级教学团队4个;241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317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电子信息工程”“特殊教育”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三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校内实验实训场所256个,面积15.17万平方米。有校内外本专科实习实践实训基地104个,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改革试点专业、示范专业等)(专科层次)20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专科层次)。

类别 名称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专科层次) 秘书(2001年)
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专科层次)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011年) 物流管理(2011年)
河南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3个)(专科层次) 秘书(2005年) 装潢艺术设计(2005年) 旅游管理(2005年)
河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专科层次) 计算机信息管理(2005年) 装潢艺术设计(2003年) 旅游管理(2003年)
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专科层次) 装潢艺术设计(2007年) 旅游管理(2008年) 食品加工技术(2009年) 建筑工程技术(2010年) 物流管理(2011年) 机电一体化技术(2013年)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专业(5个)(专科层次) 机电一体化技术(2012年) 应用化工技术(2012年) 旅游管理(2013年) 应用电子技术(2014年)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2014年)
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专科层次) 旅游管理(2008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2009年) 食品加工技术(2010年) 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综合实训基地(2011年) 中州大学·河南笑脸食品有限公司(2012年)
河南省精品课程(3门)(专科层次) 传统艺术与设计(2005年) 创意设计与设计思维(2006年) 普通逻辑(2007年)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专科层次) 创意设计与设计思维(2013年)

学校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河南省文明单位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先进单位
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
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2020年1月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2021年2月19日 荣获2020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4月29日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国旗护卫队团支部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建有电动汽车电池网络组合与维护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学术研究基地、中原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各级研究平台35个;与企业联合建立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建有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学术研究基地、中原绿色发展研究院、高性能有机功能材料郑州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郑州安全检测中心等16个研究所(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

科研成果

2017年,该校共有2项成果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分别是李欣主持申报的《中国古诗的春节习俗文化研究》和谭笑风主持申报的《听障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探析》。

2015年,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厅级项目共940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199项。获省部级、厅级奖共512项,其中省部级奖11项。发表学术论文4056篇,其中SCI、EI、CSSCI等收录237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14 篇,学院年均科研经费318.59万元。

2014年,学院共获批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立项3项,结项2项;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中标4项,结项2项;省科技厅科研项目获得立项17项,获得科研经费共6万元,结项16项,鉴定成果17项;河南省社科联项目批准立项63项,通过2013课题结项项目61项,获得一等奖20项,二等奖5项;河南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项目立项4项;郑州市社科联项目批准32项;通过2013年度课题结项50项,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奖4项;获批郑州市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1项;郑州市科技局项目批准立项38项,结项17项,获得经费支持40万元;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获得立项结项2项;获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4项,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立项4项,结项2项;人文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三重”专项立项2项;获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教育厅就业专项课题立项2项;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郑州市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项1项。

2014年,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451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的著名期刊1篇,CSSCI收录21篇,CSSCI-E收录7篇,EI收录13篇,EI期刊2篇,CPCI-SSH收录2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文章179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介质图书163万册,电子图书130余万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15个中外文数据库。

据2018年7月学院图书馆官网显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有各类纸质图书文献140余万册,拥有电子图书120多万种,订阅纸质报刊1132种,并拥有中国期刊全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万方、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库克音乐、中科软股学习、乐考、EBSCO、中数图学术视频等中外文数据库。

  • 学术刊物

《中州大学学报》设置有: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法学研究,文艺学与文学评论,语言文化与翻译,出版与传媒,社会学与历史,教育学研究,数理工程技术研究等栏目;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全国报刊索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11家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CAJ—CD》执行优秀期刊,全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6月,学院先后与加拿大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英国奇切斯特学院、日本筑波技术大学、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形象标识

  • 校徽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简介插图1

校徽图案由英文校名、校训、建校时间及轮廓所暗喻的车轮、船舵组成;以“锦红色”为主色系。

车轮代表着勇往直前,象征着郑州工院与时俱进的步伐,也阐述了校训的“笃行与拓新”。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八角形分别指向八个方向,体现郑州工院的八方桃李,学生遍天下。船舵,指引船舶的航向。船舵形象代表了郑州工院为莘莘学子指引着人生航线,也代表了学生是未来的舵手。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结字富有装饰性。体划严肃,布白严谨,体态端庄而妍美,采用篆书体现了郑州工院对中国文化传承,更具文化氛围。

校徽以“方圆”为基本轮廓。方,是规矩、做人之本;圆,是圆融、处世之道。无方,没有了规矩;无圆,将不能自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才会和谐,人生自在方圆。

红色为中国色,蕴涵着中国文化,锦红,彰显含蓄稳重。象征郑州工院莘莘学子的前程似锦。

  • 校歌

歌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歌》

作曲:李仲党 张超超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简介插图2

河之南,国之央,青云志,聚同窗,修德敏学,德才兼备承伟业

笃行拓新,振衣千仞行无疆,修德敏学,德才兼备承伟业

笃行拓新,振衣千仞行无疆,少年当志强

法自然,齐物理,上下求索,上下求索,启睿智,毓灵秀,灼灼其光。

河之南,国之央,青云志,聚同窗,河之南,国之央,青云志。

复兴家国梦,道略阻且长,理想扬风帆,少年当自强。

复兴家国梦,道路阻且长,理想扬风帆。

少年当志强,法自然,齐物理,上下求索,上下求索,启睿智,毓灵秀,灼灼其光。

精神文化

  • 校训

修德、敏学、笃行、拓新

修德: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美德与学识历来就是人们所需具备和追求的。所谓“修德”,就是要让学生拥护党的方针路线,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敏学: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古人所谓“敏”,为“敏捷”“灵敏”“多干实事”的意思。而“敏学”则意味着能勤奋地学习,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笃行:《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讲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是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到“笃行”。“笃行”也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拓新:拓新要求学校师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既要踏踏实实做事,又要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不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如何,则决定了我们民族的前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是在塑造着民族的未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进取创新精神是每一所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把拓新写在校训中,是对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积极回应,反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学校学人的要求、激励和鞭策。

  • 三风

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教风:博学、善教、爱生、敬业

学风:勤学、善思、励志、诚信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