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简介
新余学院(Xinyu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学校是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项目建设实施单位、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首批试点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江西省高校首届十大文明校园、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始创于1985年创办的新余职业大学,1987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并入,1992年新余职业大学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新余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新余卫生学校并入,2010年3月18日,升格为新余学院。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3公顷,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图书馆藏书168万册,电子图书138万册;设有13个教学学院,开设40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813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办学历史
- 新余师范学校
1985年,新余师范学校创建。
2002年2月,新余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并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 新余卫生学校
1960年,新余卫生学校成立。
2002年2月,新余卫生学校并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
1985年,成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
1987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并入新余职业大学。
1992年4月,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归属新余高等专科学校领导。
1998年,因职能归属,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独立办学。
- 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
1987年,设立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
1987年,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并入新余职业大学。
1992年4月,江西师范大学新余大专班自然消失。
-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1985年,创办新余职业大学。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新余职业大学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新余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新余卫生学校成建制地并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新的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5月18日至20日,学校通过了省教育厅设置本科学校专家组的评估。
2009年12月27日,通过了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评估。
- 新余学院
2010年1月2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上,在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设置新余学院获得通过。
2010年3月18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新余学院。
2015年,被确定为江西省本科高校首批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2020年4月8日,新余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揭牌成立。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学院,开设4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八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学科一个。
类别 | 名称 |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81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12人, “双师型”教师293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师552人)。有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4个。
类别 | 名单 |
省级教学名师 | 熊春如凌水明 、陈裕先 |
省级教学团队 | 市场营销教学团队(负责人:刘立新)、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创新教学团队(负责人张发云)、融探究教学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负责人:陈裕先)、电子信息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陶瑞民) |
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教学团队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专业4个和省级一流课程24门;在第二轮全省专业综合评价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全省第一并获批为四星专业。
2015年7月,学校签约2015年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及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 涉外文秘 |
省级特色专业 |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 、商务英语、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省级特色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学教育 、新闻采编与制作 |
省级重点示范建设专业 | 商务英语 |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 涉外文秘 |
省级特色专业 |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 、商务英语 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
省级重点示范建设专业 | 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学教育 、新闻采编与制作 |
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 | 商务英语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
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 材料物理 |
省级精品课程 | 高等数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环境生态学、太阳电池硅材料生产技术、健美操、建筑工程计量、机械制造基础、英语视听说、太阳电池材料、语言学概论、机械设计、数学分析、管理学、排球 |
省级创新实验区 | 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并行 合二为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模式实验区 | 新能源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区 |
- 教学成果
2011年,光伏专业系列教材被评为江西省第四届高校优秀教材。2013年,“面向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1234工程’创新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2010年3月升本到2014年底,学校共获批省级教改课题81项,其中重点课题4项,共获资助经费25.7万元;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三届,获奖成果35项;校级教改课题单独立项72项。
2014年,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学生成绩
截至2015年5月,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省运会等重要比赛中多次获奖。
2014年,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88项,共有877人次参加,525人获奖。其中,全国性总冠军1项、冠军2项,国家级团体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入围奖1项;省级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一等奖49项人次、二等奖99人次、三等奖132人次。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建有江西省太阳电池新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交邮融合农村电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
2014年5月,由学校牵头,与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开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协同联合组建“光伏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60余项,教师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40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9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88项、科研成果奖8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6月,新余学院图书馆纸质图书168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37.79万种;引进清华同方中国知网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等多种数据库;自建“胡述兆教授文库题录型数据库”。
- 学术期刊
《新余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新余学院主办,中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大16开156页,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2095-3054,中国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315/G4。
学报的主要栏目有新能源·新材料、中小城市发展、工业技术、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生物、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高等教育教学。
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文献检索系统的全文收录和上网期刊,也是中国千余所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期刊。
校徽
校徽上部是新余学院四个字,下部是学校英文和建校时间。
校徽中间是图形化的学校主体建筑。
标志的背景是红色,文字图形部分是白色。
外部是一圈红色的环。
校训
求新、求实、求善
追求创新、实在、善良、真诚、美德。
校歌
2017年9月7日,新余学院发布校歌《驭马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