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Chengdu Sport University)简称“成体”,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也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和全国田径短跑、跨栏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成都体育学院始建于1942年,前身系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校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开设22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4个;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

办学历史

1942年,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成立。

1950年,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

1953年,在“大区布局”的历史背景下,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全建制转为中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时名西南体育学院。

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

1958年,在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下,学校创建了全国首家体育医院。[1]

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扩充了学院实力。

2001年,划转地方,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

1979年,学院开始开展研究生教育。

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2000年,获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0年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7月,被正式确立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4月,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5年7月21日,成都体育学院整体迁建项目选址位于简阳市三岔镇。

2019年2月,成都体育学院整体迁建项目在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举行开工仪式,新校区预计于2021年建成。

2021年2月,成都体育学院与重庆市体育局、四川省体育局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作协议》。

2022年9月,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新校区预计投入使用。2022年9月,成都体育学院新校区亮相,可举办国际国内综合性赛事。

2023年3月,学校成为川渝高校体育产业联盟首届成员单位;8月4日,国际大学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在成都体育学院揭牌。 9月7日,成都体育学院新校区正式启用。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9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单位,开设22个本科专业。

教学单位 本科专业
足球运动学院 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 中医学、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学
武术学院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
艺术学院 舞蹈学、舞蹈表演、音乐表演
篮球排球系 篮球和排球专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田径游泳系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能训练
小球系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运动休闲学院 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播音主持与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外国语学院 英语
历史文化系 文物与博物馆学
体操学院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技巧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

类别 名称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体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 体育、中医、新闻与传播、艺术
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体育学、运动医学
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 体育学、临床医学(运动医学)、新闻传播学、中医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高级职称近280人。共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等各类专家112人次;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9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146人、国际健将与运动健将64人;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

类别 名单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刘建和、柳伯力等
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通讯评审专家 刘建和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 刘建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刘建和、柳伯力、王广虎、王明建
教育部“国培计划”国家级专家库 刘建和
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林青
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培养对象 李林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潘小非、刘建和、何颖、刘青、李林、杨世勇、柳伯力、刘英、程林林、王广虎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何颖、刘青、李林、邱建钢、王纯
四川省教学名师 刘建和、郝勤、袁琼嘉
四川省高校教学团队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立项时间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 张选惠 2010
运动训练教学团队 刘青 2009
体育教育教学团队 刘建和 2008
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团队 苏全生 2007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四川省特色专业7个;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个,四川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1个,国家体育总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四川省精品课程23个,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8个,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教育课程3个,四川省应用型示范课程8个,四川省思政课程5个;省级教学实验中心2个。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本科专业中有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学校有特色专业、规划教材、“大创”项目等“本科教学工程”、“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项目88项、省级项目255项。其中,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乒乓球》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旅游管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新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体育教育
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级精品课程 乒乓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 乒乓球
国家体育总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竞赛学
四川省教学实验中心 竞技体育实验教学中心、运动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中医学、英语、舞蹈表演、经济学、休闲体育、体能训练、中医骨伤科学和体育经济与管理
四川省特色专业 中医学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新闻学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 体育经济与管理、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旅游管理
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中医学
四川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卓越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卓越体育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
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 田径、运动心理学、体育产业概论、体操、排球、武术、运动解剖学、乒乓球
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排球、体操、乒乓球
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教育课程 体育旅游基础技能、体育产业概论、创业基础
四川省应用型示范课程 体育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概论、社区康复学、康复手法技术学、运动疗法技术学、健康与运动营养学
四川省思政课程 郑怀贤武学精粹、中国体育史、排球主修理论与实践、郑氏伤科理论与临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四川省精品课程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立项时间
网球 刘青 2010
艺术体操 洪小平 2010
体育产业概论 程林林 2010
举重 杨世勇 2010
体育旅游基础技能 柳伯力 2009
学校体育学 霍红 2009
游泳 丛宁丽 2009
篮球 郭永东 2008
体育史 郝勤 2008
传统体育养生 张选惠 2008
排球 舒为平 2007
乒乓球 刘建和 2007
足球 余吉成 2007
运动解剖学 袁琼嘉 2007
体操 潘小非 2006
郑氏伤科推拿学 蓝肇熙 2006
运动生理学 苏全生 2006
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 郝勤 2005
田径 刘建 2005
全民健身概论 王广虎 2005
运动生物力学 周继和 2005
体育保健学 侯乐荣 2005
武术 温佐惠 2005
  •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9月,学校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9-2017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览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 获奖等级 批准年份
应用计算机可视技术和高智能模拟技术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苏全生、周薇、王岚、朱寄天 二等奖 1996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陈宁、宋晓东、孙淑惠、周挺、胡惠芳 二等奖 2005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或中心。

截至2019年9月,建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四川省运动健康社科普及基地。建有“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及2个四川省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类别 名称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科研基地或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四川省运动健康社科普及基地

科研成果

2009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2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300余项,形成了以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4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截至2019年9月,学校自2009年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2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300余项,获得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4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学校2019年国家级科研立项一览
序号 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1 李顺昌 运动模拟药物MOTS-c通过调控NRG1-ErbB4-C/EBpβ诱导心脏生理性重构的机制研究 面上项目
2 尚画雨 FKBP8在运动诱导骨骼肌线粒体自噬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李军汉 CNPY2在有氧运动改善高脂膳食诱导脂肪肝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王璐 PDE4在运动延缓脑衰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5 刘娟 星形胶质细胞P2X7受体介导针刺保护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新机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6 丁海丽 MGF-Notch/CollagenⅤ/CalcR-MSC:推拿增强骨骼肌重塑的新机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学校代表性获奖科研成果
负责人 项目名称 奖项 获奖年份
周继和 竞技体育运动技战术监控系统的建立与应 四川省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2017年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设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已与美国、英国、爱尔兰、丹麦、澳大利亚、泰国、港澳台等20个国家和地区3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与多所中国国外大学构建了“2+2”“3+1”和“3+1+1”学士、硕士学位学生联合培养体系。

形象标识

  • 校徽

学校徽志为正圆形图案,由学校英文译名首字母构成的火炬图案、“1942”字样和环绕的启功体中文校名和英文译名组成。“1942”为建校时间,燃烧的火炬象征着学校事业生生不息、蓬勃向上。

成都体育学院简介插图

  • 校旗

学校校旗是以学校徽标和校名为图案的宝蓝色旗帜,用作对外交流时,校名下方加注外文译名;校旗分为通用旗(横式)和交流旗(竖式),通用旗旗杆套为白色,交流旗旗杆套颜色与旗面一致。

成都体育学院简介插图1

精神文化

  • 校训

行健不息,积健为雄。

  • 成体精神

坚韧不拔的集体人格,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和谐包容的人文氛围,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 校风

团结务实 ,自强不息。

  • 教风

严格、严谨 、精心、精良。

  • 学风

勤学苦练,自信自强。

  • 校歌

成都体育学院简介插图2

社团文化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设有棒垒球协会、花样跳绳协会,CWT轮滑协会,舞龙舞狮协会、月光下音乐协会、足球协会、舞蹈协会、读书协会、书法协会等49个社团。其中,足球协会获2016年全国校园足球百佳社团 。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学校社团开展了社团文化节等学生活动。

知名校友

界别 名录
体育界 余维立 郑嘉 秦平村
尹靖 柯荣亮 朱东
严弟楠 邹敬园
教育界 杨桦 刘鸣 陈宁
周西宽
政界 张作哈 刘践 徐青
覃文林 王建初 李昆学
肖和联 黄重九 和育东
文娱界 谷嘉诚 宁小花 谢黎明
邓长城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22年5月 成都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团总支被授予成都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022年5月31日 入选四川省第十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名单
2023年7月 成都体育学院获得国际大体联“FISU健康校园认证”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