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察学院简介

浙江警察学院简介

浙江警察学院(Zhejiang Police College),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为中国四所开展体制改革试点的警校之一 ,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培养公安高等应用人才、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学校始建于1949年5月的杭州公安人员训练班;1949年底更名为杭州人民警察学校;1950年更名为浙江省公安干部学校;1955年更名为浙江公安学校;1959年浙江公安学校、浙江政法干部学校(筹)合并组建浙江省政法干部学校;1966年学校停办,1974年复办;1985年建立浙江公安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开办大专学历教育;2000年浙江人民警察学校并入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3月更名为浙江警察学院;2011年3月获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滨江和临安两个校区。下设8个院部,8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图书馆馆藏文献84.2万册,中外文报刊813种,本地镜像电子图书260.2万册,数据库14个,。有教职工473人(其中专任教师249人),正高职38人,副高职102人,博士学位91人。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1949年5月,建立杭州公安人员训练班;

1949年底,更名为杭州人民警察学校;

1950年,杭州人民警察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公安干部学校;

1978年,开始中专学历教育;

1982年中专学历教育单独划出,建立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

1955年浙江公安干部学校更名为浙江 公安学校;

1959年浙江 公安学校、浙江政法干部学校(筹)合并组建浙江省政法干部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浙江省政法干部学校停办;

1974年,浙江公安干部学校复校 ;

1985年,建立浙江公安专科学校;

1994年,浙江公安专科学校更名为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开办大专学历教育;

2000年,浙江人民警察学校并入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并迁址滨江新校区办学;

浙江警察学院

2007年3月,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浙江警察学院;

2011年3月,获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

2016年9月,浙江警察学院临安校区正式启用。

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浙江警察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系专业

系别 层次 专业名单
侦查系 本科 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
治安系 本科 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
刑事科学技术系 本科 刑事科学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 本科 网络安全与执法
法律系 本科 涉外警务、警务指挥与战术
社会科学部
公共基础部
警察体育部

师资力量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473人(其中专任教师249人),正高职称38人,副高职称102人,博士学位91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8人,“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7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4人。

类别 名单
特聘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资料来源:

省级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 带头人
刑事案件侦查教学团队 徐公社
痕迹检验教学团队 吕云平
道路交通管理教学团队 杜心全
警务战术教学团队 赵军

教学建设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编有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4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3个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点、6个实验教学中心(下设49个实验室),及多功能室内射击靶场等29个实训教学场所。

浙江警察学院简介插图

等级类别 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治安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侦查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涉外警务、网络安全与执法、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
省重点专业 道路交通管理、刑事侦查、刑事技术
省重点建设专业 治安学、侦查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公司企业犯罪案件侦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公安部精品课程 侦查情报学、计算机辅助侦查、警察临战应用射击
省级精品课程 涉外警务与执法合作、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禁毒实务、公司企业犯罪案件侦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痕迹检验、治安管理学,查缉战术、治安案件查处、刑事照相、法医学、公安行政法、警务英语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刑事科学技术实验中心、侦查综合示范中心
“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 治安学、侦查学、网络安全与执法技术、刑事科学技术
省高校重点扶植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
省社会科学“学科共建”学科 公安学
硕士学位授权点 警务硕士
资料来源

对外交流

浙江警察学院简介插图1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的大学或警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知名高校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每年有百余名学生被选送到国内外高校学习。学校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国际警务人才培养。2009年起,学校每年选派学生赴各校学习,并接受云南警官学院学生和韩国、美国的留学生来校学习。2003年起学校每年举办“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2004年每月举办“浙江公安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为公安机关开展高层次警务交流协作和学校师生参与学习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09年,学校被列为公安部引进外国专家项目执行单位。2011年,学校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1月,该校有校级研究中心4个、校级研究所15个。

机构类别 机构名单
校级研究中心 公安理论研究中心、警务科技研究中心、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研究中心、警察话语行为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 警务指挥控制研究所、应用心理研究所、现代警务机制研究所、警务文化研究所、公安政工研究所、电子取证研究所、道路交通管理研究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视频侦查技术研究所、警察法学研究所、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研究所、禁毒科学研究所、国内安全研究所、公安情报研究所、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11月,该校出版《国家安全学》、《依法侦查问题研究》、《国家安全与反渗透问题研究》、《转型期犯罪侦查理论与实践》、《追逃理论与实务》等专著6部,《依法侦查问题研究》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科研成果三等奖(2007年);承担并结题的省部级课题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3项;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公安研究》、《中国刑事警察》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3月,浙江警察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84.2万册,中外文报刊813种,本地镜像电子图书260.2万册,数据库14个。

学术刊物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原名《公安学刊》,1988年创刊,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浙江省公安厅主管、浙江警察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公安理论研究和业务指导刊物。设有本刊专稿、“枫桥经验”与和谐社会、侦查学研究、治安学研究、法学研究、犯罪学研究、警察教育训练、公安管理与改革等栏目。

校徽

浙江警察学院简介插图2

校标由内外环形构成,体现团结、和谐、包容万象的寓意。校标内环以学校“忠诚”雕塑为主形, 是“忠诚”政治本色的反映,同时也体现校标的唯一性。“忠诚”雕塑下方的波浪形曲线指代学校位于钱江之畔。视觉上,用柔性的水形与阳刚的雕塑形成互补,代表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和综合性。校标外环由中、英文校名及橄榄枝三部分组成,中、英文校名的字体设计易于识别,便于校标推广和使用;两侧的橄榄枝代表了希望与和平,也是崇高的警察职业所追求的目的,以增强教员与学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校标的内外环采用不同的均衡感设计,外环以均衡为主,保证了校标的严肃和正气;内环中的雕塑采用偏上的布置,凸现学校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校标色彩上采用警察制服的藏青色为主调,凸显出学校的公安行业属性。

校训

“忠诚、严谨、团结、献身”

滨江校区

浙江警察学院滨江校区将用于研究生教学。除了培养公安后备力量,将来,临安校区还将着手打造在职特警、警卫人员培训基地。

临安校区

2016年9月,浙警院临安校区一期工程交付启用。该校警务战术与网络信息安全两个系的大一、大二学生,已先期入校就读。加上体改试点班首批学员,截止2017年3月,浙警院临安校区已共计迎来600多名学员。

等浙江警察学院临安校区二期落成后,坐落在滨江校区的该校全日制本科教育将悉数西迁至临安校区。

获得荣誉

时间 荣誉名称
2008年 根据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浙江省文明单位的复评结果,继续保留“浙江省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2022年12月 浙江警察学院教务处招生办公室荣获“浙江省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