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简介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

淮南师范学院(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淮南师院”、“淮师”,坐落于国家重要能源城市安徽省淮南市,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安徽省文明单位”、“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建于1958年,时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淮南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978年,学校复校后正式用名为“安徽大学淮南师范专科班”。1983年7月9日,正式批准建立淮南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淮南教育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举办本科层次函授教育的协议。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原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淮南师范学院。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2个校区,占地77.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8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3万册,电子书刊178万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5个;有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998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历史沿革

建校背景

建国初期,为解决基础教育师资紧缺问题,国家提出培养“百万师资”的教育目标。为适应淮南教育的发展,皖北行署区提出筹建淮南师范学校以顺应时代需求。1951年,淮南师范学校筹建工作开始启动,校址选定于田家庵淮舜中路北端,并于当年秋季由淮南初级中学代办两个师资短训班。1952年起,淮南师范学校正式招生。至1957年,按当时的办学条件,淮南师范学校已基本形成一所规模完备的中等师范学校。

专科办学

1958年9月28日,安徽省委批复“在淮南师范学校基础上增设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师范专科学校自此创建。至1962年,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包括专科、预科、中师、初师的综合性师范学校。

1962年,由于历史原因,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停办,改建为淮南教师进修学校。

1963年,淮南教师进修学校停办,学校重新更名为淮南师范学校。

大学沿革

1977年,淮南师范学校恢复办学。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

1978年春,淮南市教育局牵头重新筹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拟用校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南专科学校”。1978年3月28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教育局给淮南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成立安徽大学淮南师范专科班的通知》(教字[78]第68号),确定学校复校后正式用名为“安徽大学淮南师范专科班”。同年,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

1982年10月25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升格为淮南市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9月更名为淮南教育学院,同年底与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实行“一个学校、两块牌子。”1985年元月,又重新分为两校。

1983年7月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关于建立淮南市师范专科学校的批复》(皖政[1983]99号),正式批准建立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1989年,淮南教育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举办本科层级函授教育的协议,开启了淮南教育学院本科层次的教育。截止1999年底,先后培养函授本科生673人。

1999年,淮南教育学院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团体会员资格,负责承担淮南市初中教师全员培训任务。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

1999年6月25日,淮南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筹备小组,讨论筹建事宜。同年8月2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批复,同意三校合并成立新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更名为淮南师范学院。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2009年,学校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率先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1年,淮南师范学院英语、生物科学2个师范专业纳入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第一批次招生。

2022年,淮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4个师范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3个非师范专业,纳入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第一批次招生。

2023年,淮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学前教育3个师范专业,以及法学、会计学、软件工程、财务管理、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社会工作等8个非师范专业纳入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第一批次招生。

截至目前,学校共实现9个师范专业和11个非师范专业在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第一批次招生。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99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3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852人。学校现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级教坛新秀34人;有16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学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科类别 学科名单
省级重点学科 物理化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安徽省教育厅高峰培育学科 材料与化工、生物工程、教育学
校级重点学科 区域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材料学、生态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
资料来源: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6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6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智慧课堂试点课程等共125门。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

专业类别 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 小学教育
省级特色专业(7个) 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化学、自动化、会计学、体育教育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 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英语、文化产业管理、社会工作
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4个) 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应用生物技术示范实习实训中心、艺术实训中心、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生物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 法学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应用生物技术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动画设计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淮南师范学院—亚鹏盛农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教学团队(6个)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政治学专业教学团队、中外文学教学团队、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气信息学科平台课程双能型教学团队、管理学教学团队
省级精品课程(10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号与系统、中国文化概论、政治学原理、行政法学、中国文化概论、电磁学、大学物理实验、公共体育课、文学概论。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 大学物理实验、有机化学、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高等数学、逻辑学、结构化学、文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大学化学实验、中国画、数学分析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 中国文化概论、有机化学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 省级卓越营销师教育培养计划、省级卓越环境设计师培养计划、省级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化学生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6月,近年来,学校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4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1个省级高校智库;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5个校级一流学科,31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9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机构类别 机构名单
省级重点实验室 淮南低温共烧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高校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校智库 安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6月,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9项,教育部项目26项,获批省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项目6项。获批各类专利268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两次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单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先后获政府部门各类奖项20项,其中安徽省科学技术奖7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4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2项。

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教师大奖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等传统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数十个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展现才华、实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底,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131万余册,电子图书近83万种,现刊426种,报纸21种;建有30余个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5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建设有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汇文查询系统和非书管理系统。纸本书刊与电子文献形成了学科性互补的资源结构体系。图书馆开放社会科学书库、自然科学书库、文学书库、新书借阅室、工具书与样本书库、报刊阅览、院系资料、经济类书库等服务窗口。

  • 学术刊物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3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淮南师范学院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原名《淮南师专学报》,2000年淮南师专升格为淮南师范学院,本刊也相应更名为《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本刊坚持坚定的政论方向和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注重学理探索的深度,信爱真知灼见的创识,张扬视野开阔的宏论,注重对当代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探讨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刊物设有“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教育学”、“历史文化”、“心理学”、“体育学”等固定专栏,并设有“淮河文化研究”“沿淮绿色发展研究”等特色栏目。本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收录期刊。刊物设有“邓小平理论研究”、“诗学建设”、“思维学研究’、“研究生论坛”等固定 专栏。 该刊已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文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质量 进步奖”两项荣誉称号,并已加入“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2001年 刊发论文的摘编率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术交流

截至2023年6月,学校与国(境)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内外高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在校生文化交流和学生互派活动。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4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5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6

校园环境

学校位于罗山下、淮河之滨,是淮南市政府命名的花园式学校、园林式单位。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216亩,建筑总面积48万平方米,共有泉山校区、北院校区两个校区。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7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8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9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0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1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2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3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4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5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6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7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8

文化标识

校训:明德、至善、博学、笃行。

校风 :严谨、勤奋、求是、创新。

社团活动

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教师大奖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等学校传统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3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9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0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1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2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3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4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5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6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7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8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9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插图30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