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学院简介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

河南工程学院(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于2007年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原煤炭部直属院校;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4年,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和南阳路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00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设备总值3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403万册,电子图书68万种;有24个教学单位,开设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有教职工16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

合并之前

  •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插图

1956年,煤炭工业部郑州工人技术学校创建。

1959年,萍乡煤矿干部学院(1958年创建)并入郑州工人技术学校。8月,学校更名为郑州煤矿学校

1962年8月,郑州煤矿学校更名为中南煤矿干部学校。

1978年7月,中南煤矿干部学校更名为河南煤炭工业干部学校。

1979年,河南煤炭工业干部学校更名为郑州煤炭工业学校。

1983年12月,郑州煤炭工业学校更名为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由原煤炭工业部划转到河南省,由省煤炭工业局负责办学管理。

2001年5月,学校更名为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2年6月,郑州煤田职工地质学院(1980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职工学校创建;1982年,更名为郑州煤田职工地质学院)并入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始于1954年成立的郑州纺织工业学校,其办学历史主要可追溯到1910年成立的河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还可以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卫辉府蚕桑讲习所和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

1.开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10年,创办河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于旧粮道署(今开封市北道门街),设有正科1班,预科1班,工业教员讲习简易科1班。

1914年,河南官立中等工业学校改名为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1923年,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再次改名为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

1927年,河南省第一工业学校和河南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址在今开封市大纸坊街)合并,组成河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翌年,河南省教育厅委许寅亮任校长,并指拨前河南省立第一农业学校为校址,设织染科,招收一年制和二年制各一班。

1929年春,又招收一年半制学生一班,二年制学生34名,三年制学生20名。同年7月,学校迁小南门里南仓旧址(今开封市汽车发动机制造厂厂址)。

1930年春,招收三年制(27名)和二年制(30名)各1班,秋季招收三年制1班(17名)。

1933年,河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改名为河南省立开封职业学校,校址迁至大纸坊街(今开封市五中处)。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迁往内乡县西峡口(今西峡县城),后再迁至陕西槐牙,只设高级织染科6个班,学生122人(其中男生117人,女生5人),教职员11人,年支经费32245元。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迁回开封大纸坊街原校址,校名改为河南省立高级织染科职业学校,共有学生9个班,316名,教职员44人。

1948年,河南省立高级织染科职业学校改名为开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由河南省教育厅直接领导。

1951年,通许县职业学校并入开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2.卫辉府蚕桑讲习所

1909年,选址西关青龙庵,开办卫辉府蚕桑讲习所,李寅叔为校长,王传绪为学监。

1912年,奉令改称卫辉府中等实业学校,增开蚕桑别科、完全蚕桑科。

1914年,改名为河南省立汲县甲种农校,迁校址于城内试院(现汲县师范处),由河南省拨给常年经费,汲县又划给该校试验地使之植桑养蚕。

1927年,改名为河南省立第四职业学校,以纺、织、染三科为主。

1933年,改称河南省立汲县高级织染科职业学校。

1937年,迁往禹县,后因禹县沦陷暂时停办。抗战胜利后,学校返汲,于马市街袁宅(今汲县城关镇政府处)重新开办。

1949年1月,改名为太行公立卫辉职业学校,后又改名平原省工业学校,校址迁至现新乡医学院二附院处。

1953年,易名新乡纺织工业学校,迁至西牧村(今河师大附中院)。该校原以纺织专业为主,后增设机械、工厂管理专业。

1954年,迁往郑州市,并入郑州纺织工业学校。

3.湖北工艺学堂

1898年底,湖北工艺学堂正式招收第一批学生,学额定为60名,学制三年,有教职工30余人。

1907年,湖北工艺学堂更名为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此时,湖北工艺学堂名称消失),校址于武昌昙华林原道师范学堂。学制5年,前2年为预科,后3年为本科。

1913年,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校址于昙华林原省城中等工业学堂旧址。

1922年,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武昌工科中学校。

1926年,湖北省立武昌工科中学校、湖北省高级商科中学校、湖北省立第五中学合并组建湖北省立第二中学(此时,湖北工艺学堂主体已消失)。

1927年,湖北省立第二中学改建为湖北省立第三中学,校址在汉阳针钉厂。

1935年,湖北省立第三中学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持久抗战,沿海沿江的工厂、学校大规模内迁。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师生先从武汉到长阳,又从长阳到巴东,再从巴东辗转到宣恩,颠沛流离,艰难迁徙,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结束后,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于1946年迁回汉阳针钉厂。开设土木、机械、应用化学3科。春秋两季招生。

1949年,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湖北省高级职业学校,后又更名为武昌高级工业学校。设有土木建筑科、电气科、化工科、纺织科、机械科。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一分为五。武昌高级工业学校纺织科并入武汉纺织工业学校。

1954年,开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新乡纺织工业学校、武汉纺织工业学校合并组建郑州纺织工业学校。

1955年,沈阳纺织工业学校部分并入郑州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郑州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学校。

1992年,河南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4.沈阳纺织高级职业学校

1949年,沈阳市成立沈阳纺织高级职业学校。

1953年,更名为沈阳纺织工业学校。

1955年,部分并入郑州纺织工业学校。

合并发展

2006年,河南省政府做出了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升本,设置河南工程学院的决策。

2007年初,河南省申报设置河南工程学院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会议上获得通过。3月,教育部下文批准由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程学院。4月,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组建河南工程学院的实施意见》。10月,河南工程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2年,学校撤系建院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2013年12月,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后研发基地在学校建站。

2016年6月,学校获批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2022年5月,河南工程学院举行河南工程学院工业软件产业学院与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插图1

院系专业

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4个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60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七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河南省重点学科4个、1个联合培养硕士点。

类别 名称
河南省重点学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纺织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应用数学
联合培养硕士点 运筹学与控制论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插图2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5个、省级规划教材12门、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改项目23项。

项目类别 项目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 安全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土木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南省特色专业 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
环境工程 、艺术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采矿工程、工业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纺织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
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中心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针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机械制图
河南省精品课程 针织工程 、针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
  • 教学成果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插图3

截止2022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1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师资力量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河南工程学院师资水平较高。现有教职工1600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50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00余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9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3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6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类别名称 教师姓名
国家“万人计划” 高丹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高丹盈 、卢奎 、刘文锴
中原学者 高丹盈
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 许瑞超、卢奎、段文平
河南省优秀教师 卢奎 、李晓春、王宏、王延伟 、张海霞、段文平 等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刘文锴、卢奎、方建印、张海霞、郝好山
河南省教学名师 卢奎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 卢奎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 卢奎、方建印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 王非 、黄全振、张海霞 、刘文锴、李红艳、张松顷 等
河南省教学团队 纺织化学 、市场营销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季超(特聘教授)

学校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15年1月 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
2020年1月 河南工程学院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2021年2月19日 入选2020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全国煤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
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插图4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7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平台级别 科研平台类别 科研平台名称
省级科研平台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纺织新产品开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煤化工资源综合利用与污染治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微生物治理瓦斯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服用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厅)级科研平台 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轻化工程实验室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 河南省高校棉型纺织新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州市重点实验室 纺织新材料新产品郑州市重点实验室
郑州市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与防治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 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与郑州大学联合申报)
市厅级科技创新团队 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 纺织工业企业碳核算系统
新型面料纺织品研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服装与家用纺织新产品
纳米纺织新产品
矿山安全与绿色开采
互联网+智能制造
校级科研平台 研究中心 数字印刷和纺织品印花色彩控制研究中心
能源资源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资源环境与特色旅游研究中心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环境监测与修复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棉型纺织新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煤矿清洁开发与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轻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气测量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所 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
应用化学研究所
程序交易研究所
纺织科技与标准应用研究所
系统工程研究所
纺织企业低碳经济研究所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会计研究中心
企业经营与决策研究中心
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
实验室 纺织材料实验室
煤矿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
轻化工实验室
现代设计技术实验室

科研成果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插图5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7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70余项。

2015年,学校共组织申报国家级课题108项,省部级课题130余项,市厅级课题130余项,博士基金41项,创新人才2项,科技创新团队1项;共获立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0项,市厅级课题65项。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77项,顺利结项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结项1项,省级项目结项21项,厅级项目结项2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奖115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3项等。教师共发表收录论文164篇。其中SCI57篇、EI38篇、ISTP13篇、CSCD29篇、CSSCI27篇;出版专著19部;获得发明专利14个、实用新型专利31个、外观专利11个。

类别 名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4月,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5万㎡,由龙湖校区西区图书馆、南区图书馆、桐柏路校区图书馆组成,有纸质文献235万余册,古籍图书309册,期刊1098种,电子图书77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40个,图书收藏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 学术刊物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主要栏目有:经济管理,财会、金融与审计,哲学,法律,语言、文学与艺术等。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主要栏目有:工程技术研究、材料与化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

合作交流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20多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办7个本专科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联合开展了博士培养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开展了大学生海外实习就业项目,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形象标识

  • 校徽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插图6

(校徽参考资料: )

校徽由河南工程学院中的“河”、“工”两字拼音首写字母“H”、“G”变形构成。

“H”是两本书的形状,又象征打开知识的大门,“G”是祥云的造型,象征学院积极进取,蒸蒸日上的精神风貌。“H”又可视为书本打开后的两个部分,分别象征文、理两科,“G”变形环绕使之融为一体,寓意学院办学文理两科兼容并蓄,协调发展。

整个标志由“书本”的静与“祥云”的动相结合,通过“书本”和“祥云”的透视变化造型,增强标志的立体感,给人以简洁明快,独具个性的视觉效果。

  • 校歌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插图7

《河南工程学院校歌》

作词:阮志斌

作曲:刘永阁

一曲时代的弦歌,在这轩辕故里传唱。

一个七彩的梦想,从那大河之南起航。

一本青春的日记,相伴我们春风化雨。

一串成长的故事,处处都是桃李芬芳。

严谨勤勉、求实创新、文明智慧的光焰点燃你我灿烂的希望。

自强不息、博学精艺、奋发求索的步履奏响人生精彩的乐章。

精神文化

  • 校训:自强不息、博学精艺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以刚毅坚卓的品质,发奋图强,奋斗不止。

“博学”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首句。“博学”意谓为学要广泛猎取,采纳众长,兼容并包,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艺”是指“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艺是古时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泛指用以安身立命的各种才能、技艺。“精艺”就是要精通学业专长,精湛专业技术,这与学院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要求相匹配。

以“自强不息、博学精艺”为校训,其一是彰显学院的办学精神:奋发向上,奋斗不止,以世界性的眼光和开放的胸襟,博采众长,强化特色,培养专业扎实、技艺精湛的人才。其二是激励师生刚毅自强,在前进道路上永不停息,广泛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锻造精良的专业技能。

  • 校风:严谨、勤勉、求实、创新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插图8

严谨:是指师生在治学求知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谨慎、严格细致,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坚持真理,求真务实,锲而不舍,学而不厌。

勤勉:努力不懈,勤奋自勉。勤勉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代学子求知成才的必由之路。

求实:强调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这既是格物致知、理在事中、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又是实现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

创新:创新是学校建设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开发人的创造性是教育的本质功能,也是学院建设高水平学府的战略要求。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21年5月 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10月 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2021年12月3日 河南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601)入选2021年度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拟增补名单
2022年4月 河南工程学院团委获得2021年度“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荣誉称号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