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简介

榆林学院简介

榆林学院(Yulin University)坐落于陕西榆林,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与榆林市政府共建,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创建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58年改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成立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2017年,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并入。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2.02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83亿元;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2个在招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有在职教职员工1175人,其中专任教师862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548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589人,专科生575人,硕士研究生307人,学历教育留学生15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31人。

学校前身

  • 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

1923年5月,在绥德县城疏属山腰北门巷原绥德中学堂校址上,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正式创建。

1934年,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更名为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

1941年2月,更名为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并把干部培训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解放战争后期与绥德分区党校合办。

1950年5月,学校更名为“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

  •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

1970年10月,在绥德县十里铺开办榆林地区中学教师学习班。

1972年9月,改名为榆林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

1976年,更名为榆林五七师院。

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

1983年,学校迁址榆林西沙。

1984年6月,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

1992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

升格成立

  • 榆林学院

2003年4月,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

2014年10月,学院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2015年1月,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签订协议共建榆林学院,同年4月,位于榆横工业园的榆林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

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2017年7月,经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准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并入,保留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校牌并且增挂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校。

2018年7月,榆林学院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获批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2019年11月,学院获批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试点院校。

2021年6月,学院加入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

2022年3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在学院挂牌建立。 4月,学院获批陕西省“双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 8月,学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科技小院建设单位。

2023年3月,榆林学院王阳明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5月,绥德师范学院在绥德师范校区揭牌成立。

榆林学院简介插图榆林学院简介插图1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2月,学院设有15个二级学院,52个在招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榆林学院简介插图2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教职员工117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09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3人,正高职称121人,副高级职称424人,博士216人,专任教师队伍808人;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人,特支计划人才6人,三秦人才4人,陕西省高校杰出青年4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陕西省教学名师6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陕西省级教学团队4个。

聘用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正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等

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张雄

陕西省特支计划人才:闫龙、张峰 等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屈雷、马举魁 、贺智利 、刘翠英 、张雄 等

陕西省级教学团队: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教学团队(2011年,亢福仁) 、基础化学教学团队(2013年,马亚军)、机械基础教学团队(2015年,拓耀飞)、民俗学教学团队(2014年,贺智利)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有陕西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陕西省级特色专业4个,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陕西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数17门。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

陕西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 、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陕西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

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农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陕西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源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陕西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榆林学院-陕西亚华煤电集团锦界热电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榆林学院-达内集团计算机类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区域需求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2月,学院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2022年,学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数达20个,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47项,学生获奖人数1234人次,1部教材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5部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陕西省级重点学科1个,陕西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

陕西省级重点学科:油气储运

陕西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民俗学(陕北文化学)

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作物学畜牧学学科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等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教育(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语文、数学、思政)、体育、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旅游管理、农业、材料与化工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陕西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陕西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级“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陕西省级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50余个,7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名单。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洁净兰炭与污染控制创新团队、煤制半焦衍生液高效利用研究创新团队

陕西省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陕西省级研究中心:陕西现代能源化工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陕西省榆林市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陕北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北羊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农业农村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黄土高原饲用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肉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沙地生态保护修复与沙产业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高容量储氢材料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22年,学院获得各级各类项目670项,立项金额1.68亿元,到账经费1.4亿元,获批纵向科研项目324项,立项经费8670万元,较去年增长106%,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16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立项103项,厅局级项目立项204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项14项,其中学院主持的有11项,包括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国家民委优秀成果奖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全校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560余篇,其中SCI收录139篇,EI收录9篇,CSSCI收录12篇,CSCD收录37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2篇,取得专利123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国际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被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采纳的资政建言报告共8项。

2023年5月,学院在202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底,榆林学院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本书刊119.4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近117.5万册(种),中文期刊1600余种,各种报纸近百种,自建了《榆林学院非书资源管理平台》《榆林学院图书加工平台》《陕北文化特色数据库》数据库3个,本地存贮电子资源达10TB以上,开通了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超星读秀、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掌阅精选电子书、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数据库资源20余个,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以及陕西省多所高校图书馆合作开展资源共享、文献传递业务,加入了陕西高校图书馆区域馆际互借服务平台,为Socolar资源一站式检索平台成员馆之一。 校内设有榆林学院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

  • 学术期刊

《榆林学院学报》主要栏目包括“陕北历史文化研究”“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文学与语言学研究”“经济与法学研究”“能化工程技术研究”“生态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数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等。 学报获“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栏目“陕北文化研究”获“陕西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称号。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2月,学院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开展合作。

学校标识

  • 校徽

榆林学院简介插图3

榆林学院校徽由绥德师范老校门作为主形象元素,融合了字母“Y”、展开的书本、奋斗之路、嫩叶、飞翔的翅膀等基本元素。校徽上半部分造型元素为坚毅挺立的绥德师范老校门,象征榆林学院“读书报国”的育人初心与理念,寓意读书是通向未来的光明之道。中间部分“1923”字样,突出学校百年奋斗与传承的辉煌历史,与其他视觉元素形成由远至近的空间感。下半部分由榆林学院首字母“Y”作为创意元素,造型似一本打开的书,并向前方不断延伸,最后展翅高飞,寓意厚重的“历史”、绵延的“文化”、强劲的“翅膀”,标志着学校铸魂育人的使命和培养面向榆林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主战场人才的目标。嫩叶元素,象征着生机和活力,代表着成长与发展。校徽整体构图为扎根大地的柱子,形象揭示出学院扎根榆林大地办大学和培养顶天立地人才的理念。红色作为校徽的主色调,象征着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和不断赓续的红色血脉,既富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厚重感,又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文气息,彰显出学院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的精神气质。

  •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规格是240cm×160cm,以“深红”为底色,是学校深厚红色文化底蕴所寄。红色底上印校徽和白色的学校中英文名称。学校中英文名称居中偏右,中文名称在上,英文名称在下;校徽在校名左侧

榆林学院简介插图4

精神文化

  • 校训

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

榆林学院简介插图5

榆林学院从绥德师范走来,1924年北大毕业的李子洲就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提出“求学勿忘革命,革命勿忘求学。如求学而忘革命非真求学,革命而忘求学非真革命”,使绥德师范成为“革命英才的摇篮”“西北革命策源地”。学校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读书报国”育人理念为核心,教育引导莘莘学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校庆日

校庆日为每年的5月4日。

  • 校歌

榆林学院简介插图6

《激情追梦》

作曲:刘朝晖,作词:苗地

远闻名州钟声,近观驼城八景;我们抖落了历史的风尘,朝着太阳前行。

看沙场虎跃龙腾,看古道再展雄风;

在这片火热的土地,我们正创造奇迹。

在这片火热的土地,我们正创造奇迹。

大漠托起朝阳,塞上洒满霞光;我们依偎着长城的臂膀,增添无穷力量。

为祖国繁荣富强,为家乡改变模样;

在这个神圣的地方,我们正长成栋梁。

在这个神圣的地方,我们正长成栋梁。

沁园书声琅琅,中长步伐铿锵;我们奋发在知识的殿堂,放眼海阔天广。

用心血描绘理想,用汗水滋润韶光;

在这个美好的岁月,我们正畅想蓝天。

在这个美好的岁月,我们正畅想蓝天。

时代在召唤,学子在期盼;时代在召唤,学子在期盼;

我们要展翅飞翔,我们要展翅飞翔,追逐青春青春梦想!青春梦想!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