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简介
齐鲁师范学院坐落于泉城济南,前身系创建于1948年的山东教育学院,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2010年4月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截至2018年5月,学院设历下、章丘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3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设有各类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有多功能体育馆、田径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学院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有众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资助专业、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脱颖而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39%,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院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有百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或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健美操队代表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历史沿革
1948年9月,山东教育学院成立。
1949年1月,学校更名为山东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50年9月,学校更名为山东省中等学校教员训练班。
1953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
1956年,学校分成山东省速成师范专科学校和山东省教育干部学校。
1957年,山东省速成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教师进修学院。
1958年2月,山东省教师进修学院与山东省教育干部学校合并为山东省教育干部学校。
校园风貌
1960年,学校更名为山东教育学院。
1966年初,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教师进修学校。
1970年6月至1977年间学校停办。
1978年6月,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教育学院。
2010年4月,学校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
科研项目
齐鲁师范学院截至2014年3月,齐鲁师范学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文化部重点项目1项,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1项,共承担省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118项;出版著作、教材近300部,发表论文1300多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2篇,学术论文被SCI、EI索引157篇。学校教师先后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 “泰山文艺奖”、”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厅局级以上奖励80项。
研究机构
齐鲁师范学院
截至2013年,齐鲁师范学院建有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3个、研究所7个。
校级重点实验室
能源植物实验室、多酸化学实验室。
校级研究中心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中心、山东书学文化教育研究中心、齐鲁名师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
陶瓷艺术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教育管理研究所、人口教育研究所、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齐鲁师范学院
截至2014年4月,齐鲁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中文纸质文献总量达到94.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600多种,报纸60余种,电子图书68.9万册,电子期刊29700种。拥有线装书369函,总计2488册,其中《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华严经音义二卷》一函6册,释玄应(唐)著, 为清乾隆五十一年武进庄炘陕西刻本;《韩非子集解二十卷》一函6册,王先慎(清)著,为清光绪二十二年长沙王氏刻本,这两部书参加了《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已被定为”古籍善本三级”和”古籍四级”。另有清乾隆三十八年刊刻的《历城县志》二函16册(缺两册),属”古籍善本三级”;1915年山东通志刊印局排印的《山东通志》十二函128册,属”古籍善本三级”。 馆藏珍贵文献还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四部丛刊》、《民国丛书》、《碛砂大藏经》、《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英藏敦煌文献》、《甲骨文献集成》、《台湾文献丛刊》等。图书馆拥有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37个,录像带、数据光盘、随书光盘、影视课堂教学资源光盘库等其他资料近1.8万盘(件),资源总量达到38TB。
- 学术期刊
齐鲁师范学院
学校主办的《齐鲁师范学院学报》被”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教育学院十佳学报”,2008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已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学术交流
校园风貌
齐鲁师范学院具有国家认定的聘请外国专家和接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截至到2014年3月,学校先后聘请了180多位外籍教师任教,并接收了多个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和专业课。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联合办学、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学校与澳大利亚南岸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织多名学生赴台湾玄奘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研修,并与韩国平泽大学进行艺术生培养及多形式合作办学。
院系专业
齐鲁师范学院
截至2014年3月,齐鲁师范学院设有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6个教学单位,设置普通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32个,其中普通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学院名称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社会工作 |
教师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师范类)、学前教育(师范类)、心理学 | 学前教育(师范类)、教育类(中外合作办学,学前教育,师范类)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文秘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类) | 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航空乘务方向)、商务英语(航空服务方向) |
经济学院 | 经济与金融 | 会计与统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统计实务、保险实务 |
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 |
数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物理学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 | 应用化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化学制药技术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 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企合作培养,软件外包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企合作培养,物联网方向)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 |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类)、舞蹈学 | 音乐教育(师范类)、音乐表演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师范类)、书法学(师范类) | 美术教育(师范类)、装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
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民航空中安全保卫方向) | |
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9月,齐鲁师范学院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化学、生物学4个校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齐鲁师范学院
截至2018年3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39%,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院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有百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或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健美操队代表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省级教学名师(4人)
陈海燕、魏培海、吴冰沁、宋继和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3月,齐鲁师范学院有3个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专业被评为山东省成人教育品牌专业,12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
应用化工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学前教育。
山东省成人教育品牌专业(2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
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12门)
仪器分析、市场营销、微生物学、现代汉语、植物组织培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古代文学、大学体育与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5月,科研工作取得多项突破,形成在教师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学校管理研究等方面的科研特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荣获“齐鲁文学奖”、“齐鲁人口奖”、“泰山文艺奖”、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等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100多项。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前五位) | 获奖等级 |
高职音乐专业《和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房思钊、曲永新、徐承跃、孙伟亮、王笑荣 | 山东省三等奖 |
《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 李志香、宫志远、张海龙、张帜、丁宏伟 | 山东省三等奖 |
英语”合作教与学”模式研究 | 梁承峰、宫丽艳、臧学运、冯晓凌、石磊 | 山东省三等奖 |
教材名称 | 编著者姓名 | 获奖等级 |
应用写作教程 | 李清民、刘雁冰 | 山东省二等奖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陈海燕 | 山东省二等奖 |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 亓莱滨 | 山东省二等奖 |
合唱指挥的基础与实践 | 房思钊 | 山东省二等奖 |
文化传统
- 校徽
校徽
齐鲁师范学院校徽采用近代中国高校”圆形宽边”印章式模式设计。内容包含学院全称(英文)、学院简称(汉字)以及建院时间等相关元素信息组合而成。校徽主体以中国印章为载体,寓意齐鲁师范学院 “内方外圆”的师范精神。徽面为基准红色,传达和代表了60余年办学的诚信与沉稳。一笔一划浓缩了学院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也诠释了古代哲学”中庸”的主流教育思想。
主体篆刻”齐鲁师院”古朴、稚拙、浑厚。其章法纵横有度、疏密有致。字法方圆兼施、遒劲苍茫。刀法左右顾盼、上下贯通、露而不张、显而不狂,神定气足。院徽外沿选用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英文黑体,间架方正、排列有序,并方便于国际交流。
该校徽彰显了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知识性、独特性、艺术性、简洁性浑为一体,并能适应不同人群对它的正确认识、理解、记忆等特点。徽面阴阳对比适中,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
- 校训
校训
博学明道,崇德象贤
博学明道:”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 –《晋书·儒林》。”博学”是基础,其意在”明道”。”博学”是手段,是方法;”明道”是目的,是归宿。
崇德象贤:”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尚书·微子之命》。崇德,推崇高尚的品德;象贤,效法贤人。两词并举意谓见贤思齐,提高修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博学明道,崇德象贤”既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作为校训,不仅体现了以齐鲁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和精华,而且强调了师范学院的教育思想、办学特色、治学精神和育人追求,也涵盖了学院的深厚办学历史,为全体师生员工在新的时代确立了思想行为准则。
- 校歌
齐鲁师范学院校歌
你是我生命的阳光
你是我理想的殿堂
学海求新知
矢志成栋梁
书中大千世界
真理指引方向
我们在千佛山下放飞美丽的梦想
蓝天任我翱翔
你是我心灵的故乡
你是我前进的力量
教坛显风流
育人谱新章
真情化作雨露
滋润万物生长
我们在百脉泉边播撒春天的希望
迎来桃李芬芳
啊!啊!
齐鲁师范学院
山东教育之光
我们在这里起航
明天更辉煌[9]
- 三风
校风:崇真、务实
教风:敬业、严谨
学风:明理、践行
特色专业
学前教育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8年的山东教育学院,主要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早教中心、高级家庭幼儿教师、社区幼教机构工作人员等学期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