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简介插图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 、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始终与中国和中国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

科研成果

  • 人文社科成果

北京大学简介插图1

燕园春景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1998年以来,北大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1999年)特别荣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第二至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98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一等奖27项、二等奖80项、三等奖100项、普及奖10项;第五至第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2014年)特等奖7项、一等奖87项、二等奖188项;合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15项。

  • 自然科学成果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2013年,北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自然科学奖4项,技术发明奖1项。此外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1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获得一等奖数量为高校并列第一;近十年,北大获得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总数为高校第一。

2013年,北大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5889篇(其中第一作者3360篇)、平均影响因子3.68,其中包括:Science6篇,Nature7篇(Nature子刊38篇),Cell5篇。

2013年,北大共申请专利509项(本部390项、医学部119项),申请国际专利6项、外国专利9项;获权专利383项(本部287项、医学部96项),其中中国专利381项、外国专利2项。

2022年7月,由鹏城实验室、北京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百余家国内外单位共同参与推出的AVS3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已被正式纳入国际数字视频广播组织(DVB)核心规范。

  • 科研成果转化

北京大学简介插图2

静园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北大凭借每年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项目、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研究项目,产生出一批适合产业化合作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具有北大特色的科技成果项目库,内容涵盖了电子与信息技术、工业制造与机电、能源与环保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与医药、化工与新材料等类别;通过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技术咨询、联合成立实验室、共同组建产业化公司等多种形式与企事业单位共同搭建起了科技合作和企业孵化平台;北大每年的科技合作超过500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促进行业发展的成果,并且以北大原创技术为基础孵化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9月26日下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位于浙江桐乡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北京大学的“超高清视频编解码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入选2021年度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2022年11月3日,由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工程在北京怀柔科学城竣工 。

学术资源

  • 学术研究知识库共享设施

1、机构知识库

北大机构知识库作为支撑北大学术研究的基础设施,收集并保存北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与智力成果;为北大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系列服务,包括存档,管理,发布,检索和开放共享。

2、开放研究数据平台

北大开放研究数据平台以“规范产权保护”为基础,以“倡导开放科学(Open Science)”为宗旨,鼓励研究数据的发布(Publish)、发现(Discover)、再利用(Reuse)和再生产(Reproduce),促进研究数据引用(Citation)的实践和计量,并探索数据长期保存(Preservation),培育和实现跨学科的协同创新。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平台已经收录了北京大学中国调查数据资料库(包括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调查等)、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研究组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学中心等跨学科的开放数据。

  • 馆藏资源

1、图书馆

北京大学简介插图3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截至2017年底,北大图书馆总、分馆纸质藏书近800余万册,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特色,其中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20万件,此外还有北京大学及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名人捐赠等特色收藏,如:侯仁之赠书、晚清民国旧报刊等。

2、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该博物馆收藏有数万余件藏品,其中多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时代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铜器、玉器等,还有陶器、钱币、封泥和民俗文物等。这些藏品始于上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之后陆续汇集了北京大学博物馆和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的收藏,以及北京大学从田野考古工作地点获得的教学标本,中国各文物、考古机构和博物馆调拨、赠送的标本,还有中国海内外文物收藏家的捐赠。

此外,“中国考古学教学标本陈列展”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七个部分。

3、地质博物馆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该馆荟萃了1955年北大地质学系恢复建系以来的地学教学标本精华和世界各地的典型地学标本2000余件。

  • 学术期刊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北大拥有社会科学类期刊52种、医学类期刊20种、人文学类期刊29种、理学类期刊8种、综合类期刊4种和信息与工程学类期刊1种。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北大拥有教职工(不包含博士后)21183人;专任教师数7317人,其中,按职称划分:正高级2217人,副高级223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5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3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7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40个,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7人,博士生导师2474人,科研机构人员1161人,附属医院教职工10131人。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师资名录

学科建设

  • 授权学科·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

北京大学简介插图4

燕园春景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0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7个: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教育学、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测绘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 重点学科·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5个:国民经济学、基础心理学、英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天体物理、固体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核技术及应用、环境科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肾病, 心血管病, 血液病)、儿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骨外,泌尿外)、妇产科学、眼科学、肿瘤学、运动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企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图书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亚非语言文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教学建设

  • 本科生培养

1、通识教育课程

北大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把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以“懂自己、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为目标,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北大下设人类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人文/自然与方法三大类课程,涵盖了62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开设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社会可持续发展六大领域课程,涵盖了300门通选课。

2、专业教育模式

北大尊重学生选择,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荣誉课程等适合不同志趣学生的多层次跨学科课程体系。各院系梳理凝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模块化培养方案,增大研究性学习项目和实践技能训练项目的比例;在条件成熟的院系设立“荣誉学士学位”,激励学生选修更具挑战性的课程并参与实践创新。

3、自由化的专业选择&辅修&双学位

北大鼓励跨学科专业学习,设立学生自主选修学分,加大非本院系课程比重,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强调跨学科的本科教育项目,开设“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古生物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等跨学科专业项目,探索辅修学位申请制和双学位课程同质化管理,即辅修和双学位与主修课程采用相同教学和考核标准。

辅修无需申请,在学习年限内修完主修专业同时,完成辅修专业规定的课程及学分即可获得主修与辅修专业合一的毕业证书。

双学位需专门申请,在学习年限内修完主修专业同时,完成双学位专业的课程及学分即可获得双学士学位证书。

4、日常化的学习生活体验

北京大学简介插图5

燕园春景

北大以发现和探究为中心,实施导师制、本科生科研项目、实验与实践课程和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等,鼓励教师参与本科生“小班课教学”改革、利用慕课等形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探索,激发学生获取新知、探索未知的潜能。此外,学校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建设“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改造教学楼公共空间、图书馆和校内公共区域,增加互动讨论区、交流活动区,促进师生交流。、

5、质量工程·截至2017年12月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6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1个:数学、物理学、核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力学、基础医学、基础药学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中文学、历史学、哲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35个:经济学、西班牙语、非通用语种群(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梵文、巴利文5个语种)、地质学、核技术、临床医学(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结合)、口腔医学、法学、阿拉伯语、非通用语种群(蒙古语、菲律宾语、泰国语、波斯语、西伯莱语等12个语种)、微电子学、软件工程(设5个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结合)、哲学、化学、药学、保险、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城市管理、汉语言文学、考古学、世界历史、预防医学、国际政治、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新闻学、环境科学、金融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与资源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宪法与行政法教学团队、生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口腔医学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普通化学本科主干基础课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田野考古实习教学团队、国家理科基地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现代汉语教学团队、外科创新教学团队、基础数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90门:分析化学、中国古代史、邓小平理论、细胞生物学、大气探测学、电磁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现代汉语、法理学、弹性力学、近代国际关系史、普通和无机化学、世界近代史、动物生物学、高等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实验心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艺术概论、哲学导论、政治学原理、遥感概论、民族与社会、生物化学、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光 学、图书馆学概论、离散数学、中国哲学史、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刑法学、西方文明史导论、思想道德修养、基础分子生物学、数理统计、普通物理实验、变态心理学、药物化学、口腔正畸学、外科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微观经济学、保险学原理、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几何学及其习题、数学分析、近代物理实验、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医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麻醉与重症医学、微观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历史地理、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率论、大学体育、量子力学、力学、计算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眼科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人体解剖学、行政管理学、线性代数、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自然地理学、博弈与社会、田野考古实习、数字逻辑电路与实验、神经病学、流行病学、药理学、妇产科学、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语言学、财政学(网络)、环境科学、生理心理学、软件工程、儿童口腔医学、行政管理学、影视批评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考古实验实践教学中心、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 研究生培养

北京大学简介插图6

燕园春景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北大的研究生教育可以上溯到二十世纪初,从1917年沙滩红楼的研究所,到未名湖畔的研究生院,再到新太阳学生中心,北大的研究生教育已有近百年历史。1917年,北京大学成立研究所并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1952年至1966年,共招收研究生1200余人。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和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北大的研究生教育以改进博士生、留学生的选拔方式为切入点,推动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分类指导和弹性学制,激励学术创新,规范学术行为;改革导师遴选机制,允许多种遴选方式并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跨学科人才培养为契机,推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

截至2016年9月,北大有在校研究生26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6000余人;共授予18209人博士学位,77106人硕士学位;共发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6篇。

2022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北京大学计划招生30人。

  • 留学生培养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每年来北大学习的留学生已经超过7000人次,留学生来北大学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申请攻读本科、硕士或博士等学位项目;也可以申请非学位项目,进修专业课程,补习汉语,从事专题研究,参加预科项目或短期培训项目,项目名录包括:本科生项目、硕士生项目、博士生项目、高级进修生项目、普通进修生项目、研究学者项目、预科项目、短期项目等。

  • 继续教育

北大的继续教育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包括了各类党政管理干部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高校教师和访问学者进修访学、考试辅导和海外培训等。

北京大学十大王牌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重点学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北京大学最有名的专业之一。其所属的中文系目前有全国最完整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制。1986年5个二级学科入选首批全国重点学科。 2001年6个二级学科入选第二届全国重点学科,也成为了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整体被评为全国首批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次。自2011年英国QS发布“现代语言”和“语言学”学科排名以来,始终居于第5-26名之间。2020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现代语言”列第9位,“语言学”列第16位。

口腔医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四位一体的大型口腔医学院。作为全国两个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由教育部批准招收口腔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口腔医学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单位,全国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口腔医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国家首批口腔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2018年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均荣列“A+”。

哲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在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次。哲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一流学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之一,由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开设。数学科学学院在2001年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2002年、2007年、2012年北大数学均名列全国首位;2017年北大数学和统计学均获评A+并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四个博士专业,都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全部被评为重点学科。据买购小编了解,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1913年秋北京大学数学门的招生,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的先河。

经济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双一流建设学科

经济学专业是北京大学十大王牌专业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双—流建设”名单中,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同时入选。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同同时被评为A+。据maigoo小编了解,北京大学经济学科最早可追溯到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02年建立的商学科。1912年,严复先生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后始建经济学门,这是中国大学中建立的第一个经济学专业。1919年,经济学门改为经济学系,马寅初先生任系主任。学院有国内最早设立的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社会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世界—流学科

一百多年前,北大校长严复先生将“社会学”译为“群学”,开启了中国社会学跌宕起伏的光辉历程。2007年8月,北京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北大社会学名列A+,是全国社会学仅有的两家A+机构之一;在2021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大社会学名列21位,连续超过了香港大学、东京大学而在亚洲名列第二,说明了北大社会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跻身于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社会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心理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简称:心理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ESI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理学院一直位列大陆高校心理学院/系的榜首,在QS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科)排名世界第47位。历年EI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心理学院人数均位居大陆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前列。2017年,学院主持建设的心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心理学A+单位。心理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法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法学专业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开设,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北大最牛的专业之一。2013年,在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QS排名中,北京大学法学院名列中国大陆法学院第一名。2015年至2017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连续三年位列QS排名全球前20名左右,稳居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名及亚洲前三名。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被评为A级学科。据买购网编辑了解,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26日,其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科发轫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

考古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现隶属于考古文博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系,设有考古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点和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考古学在第三和第四学科评估都获得了A+级。考古文博学院在我国考古学界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承担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项目的测年工作,对夏商周年代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叫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该系拥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系的中国史和世界史一级学科分别获评A等级和A+等级。历史学专业入选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精神传统

  • 五四精神——北大精神核心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是这场运动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五四运动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底蕴。

  • 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北京大学简介插图7

北京大学大饭厅学风墙

说勤奋,战争年代的北大学子在炮火和硝烟中笔耕不辍,和平年代的图书馆、实验室中依然是北大人忙碌的身影;

论严谨,文史学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工学科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讲求实,费孝通深入江村开展社会调查,马寅初校长“单枪匹马”坚持“新人口论”的风采犹存;

谈创新,北大一直在持续改革中前进,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培养着“引领未来的人”。

  • 学术精神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延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人才在北京大学就职或任教。蔡元培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 校庆日

北大校庆日为每年5月4日

形象标识

  • 校徽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的设计稿丰富和发展而来,标志中心“北大”二字饱含篆刻风韵,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标志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标志中间部分用阴文,体现了兼容并蓄、饱满深厚的内涵;外圈简洁明了,展现了广博开放、常为新的姿态。 1917年8月 ,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先生设计了北大校徽,标志中心“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象征着学校乃育人之所。

北京大学简介插图8

  • 校名

北京大学简介插图9

1950年3月毛泽东主席为北京大学题写的校名

北京大学中文校名为毛泽东同志于1950年3月17日亲笔题写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