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21个教学机构,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9个;有直属附属医院8所;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全日制本科生14160人,研究生8790人,留学生1008人

办学历史

1951年6月, 原东北军区根据第二届全军卫生教育会议的决定,经军委批准,决定以第二陆军医院为基础,在齐齐哈尔市建东北军区军医学校。

1953年1月,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

1954年5月,根据全军《军医中学整编方案》,学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学校。

1956年1月18日,学校由原属东北军区领导转由总后勤部领导。

1958年7月,学校集体转业,移交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第十一军医学校与第2164医院合并,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制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

1962年1月,学校重归军队,隶属总后勤部,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

1966年10月,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

1969年9月,学校迁至湖南省长沙市。

1970年,广州军区卫生学校并入;2月,学校再迁至广州市当时已停办的暨南大学校址,由广州军区代管。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插图

第一军医大学校徽

1975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原由广州军区代管的军医学院改由总后勤部领导,“为统一番号序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并隶属总后勤部建制”。

1978年,年3月6日,总后勤部下发“关于调103医院给第一军医大学作教学医院”的通知。同年5月1日起,列编为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其主体发展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原暨南大学恢复办学;4月,中央军委批准第一军医大学新址定于广州市东北郊麒麟岗。

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0年,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再次并入。

1993年,第一军医大学(护理系,原广州军区军医学校部分)分出,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次并入。

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8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2006年2月,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粤发﹝2006﹞3号)明确提出:“ 支持南方医科大学发挥中西医结合学科群优势,建设一所投资主体多元、医教研一体、国内一流水平的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10月25日,学校新建的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I期建设项目中西医结合门诊部隆重开业。

2007年4月23日,隶属广东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的广州邮电医院整体划归到南方医科大学,其主体发展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11月,入选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6年2月6日,成为省部部共建高校;4月,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经省编委正式批准,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广东省深圳牙科医疗中心正式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并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2018年8月,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同月,南方医科大学成立中国国内首家护理与助产循证中心。

2020年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

2021年2月,学校“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022年10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中建立更加密切、融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力争建成“双一流”医科大学,建成国内一流、世界领先高水平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插图1

校本部正门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21个教学机构,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9个。

附属医院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14所、参照直属附属医院管理的政校共建医院5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9所。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68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74人次,其中: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21人,国家“杰青”21人,国家特支计划20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国家“优青”16人。其中,2022年入选国家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1人。

学科建设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插图2

顺德校区大观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临床医学入围ESI全球前1‰,ESI总体排名位居全国第52。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7个国家特色专业、16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1项。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已建成20门国家品牌课程。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2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医检贯通,虚实结合,校企协同,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公共卫生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四位一体,双向优化”提升本科教学治理能力的改革与实践》《慕课时代<医学寄生虫学>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筑梦引航工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等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插图3

校本部教学馆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脑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0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29项,省部级一等奖50项,获国家科技奖数量位居广东省属高校第一。连续3个五年计划牵头承担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2年,获国家自然基金356项,立项数居全国第22位、广东省高校第2位,连续7年跻身全国30强,排名稳步上升;博士后基金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12位、独立医科大学第1。

2022年9月,由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格里菲斯大学以及中国厦门大学、江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两国多所科研机构参与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大气压冷等离子体能够抑制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为研发可预防新冠病毒的鼻喷剂等药物打下基础。相关论文近日已发表在澳大利亚《诊断治疗学》期刊上。

南方医科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0项。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插图4

顺德校区综合馆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月,图书馆文献资源累积量477万册;拥有 SCIE(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Nature、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Lancet(柳叶刀),BMJ(英国医学杂志)等世界权威综合医学杂志、各医学学科外文核心期刊、电子图书、实验室指南、临床医师考试题库及手术视频、解剖图谱等数据库;自建了南医院士文库、南医学位论文库、南医专业课程电子教材库、南医机构知识库和学科资源网等, 形成了以生物医学文献为重点,涵盖文、史、哲、政、经、法、教育、管理等学科的馆藏资源体系,基本实现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建设目标。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插图5

校本部图书馆

  • 学术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为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

截至2023年6月该刊已被美国《医学索引》(PubMed)、美国PubMed Central(PMC)、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荷兰Scopus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等中国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3-2020, 2022);连续7年获得“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6-2022);是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项目来源期刊;并获得广东出版政府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与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知名高校、医疗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制定“因公出国(境)培训中期(2018-2020 年)计划”,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干部赴国际高水平医学教研机构进修;2018年以来,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申报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部开展“全科医师核心能力构建与发展项目”,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开展“专业人员中期培训项目”,累计选派687人次教师出国(境)交流互访、专题培训。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插图6

顺德校区紫金坛

所获荣誉

2023年2月,入选“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

形象标识

  • 校徽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插图7

校徽

校徽整体呈盾牌形,由多元素巧妙组成,各设计元素内涵如下:

皇冠:皇冠在西方文化中是顶级水平的象征,校徽顶端用皇冠意指要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

麒麟:校徽上方两只奋力攀登的麒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象征祥瑞、繁荣与昌盛,同时也含有南方医科大学坐落于麒麟岗的寓意。

木棉花:木棉花是广州市花,表达了南方医科大学地处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同时一朵盛放的木棉花,也象征了南方医科大学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持续发展的势头。

双蛇杖:双蛇杖可作为医学事业的象征,表达了学校的办学性质是以医科为主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飘带:波浪状的飘带寓义南方医科大学人具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办学思路。

橄榄枝与五星:两束相对的橄榄枝环抱在校徽两侧,既是军队的象征,也是人类健康、和平友好的象征。鲜红的五星表达出了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雄心。同时校徽通过橄榄枝与五星也表达了学校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学校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建设一流大学的决心。

南方医科大学:学校中文全称(毛体),体现了办学指导思想。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学校英文全称。

1951:表达了学校于1951年建校的办学历史。

盾牌:整个校徽为盾牌形,表达了学校甘作医疗卫士保卫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理念。

精神文化

  • 校训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

校训释义

博学:取自宋代张商英《素书》“博学切问,所以广知”。意为广博学识、丰富见闻、开阔胸襟、追求真理。广泛地猎取知识,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这是完善自身、发展自我的客观要求。

笃行:取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不空谈,不浮躁,确立目标,切实而坚定地行动,这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基本要求。

尚德:取自《左传•襄公二十四章》“德,国家之基也”。意为诚信为本、德行为先、修身敬业、求真求善。培养纯正的品行,诚恳的态度,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教书育人、立身社会的根本要求。

济世:取自《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意为尊重生命、拯救疾苦、乐于奉献、创新拓取。锤炼精湛的医术,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是传承医学、造就人才的最高要求。

  • 大学精神

诚信务实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南方医科大学精神释义:

诚信务实,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内在品质,体现了南方医大人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的理念。

自强不息,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刚性气质,表达了南方医大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概。

敢为人先,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傲然风骨,表现出南方医大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

追求卓越,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优秀品格,阐释了南方医大人永不满足、超越自我的气势。

  • 教风

品正 学高 敬业 爱生

  • 学风

德能双修 学以致用

  • 校歌

爱在南方

——南方医科大学校歌(歌词)

作词:陈道斌 作曲:胡 平 绍 章

白云山下麒麟岗,

是我们神圣的殿堂。

勇攀医学高峰,

和谐春风伴随成长。

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

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

明理诚信,勤俭自强,

青春为理想闪光。

爱在南方,

情比珠江水长,

我们托起生命的希望。

白云山下麒麟岗,

是我们神圣的殿堂。

勇攀医学高峰,

和谐春风伴随成长。

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

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

明理诚信,勤俭自强,

青春为理想闪光。

爱在南方,

科学发展指引方向,

我们意气风发扬帆远航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