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简介

河海大学简介

河海大学(Hohai University),简称“河海(HHU)”,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优势,经、管、文、理、法、艺、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河海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张謇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首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1924年与国立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60年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西康路、江宁、常州3个校区,占地面积2464亩,下设20个院系,开设71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535名,16个博士后流动站,42个学位授权点;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5912名。

历史沿革

  • 老河海时期

河海大学简介插图

河海大学历史沿革图

1915年,时任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张謇主持创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由黄炎培任学校筹备主任,3月15日正式开学,由许肇南任第一任校长,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学校教务主任。这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隶属于全国水利局并报教育部备案。

1924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并入的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成立河海工科大学,仍隶属于全国水利局,茅以升任首届校长。

1927年6月,河海工科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等校合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国立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全部学生以及图书器材并入工学院土木科(1928年改为土木系),部分教师继续应聘任教,其中卢恩绪为工学院院长,张谟实为土木系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下设水利组,1937年6月成立水利系,但此后土木系水利组仍继续存在。

1939年,中央大学成立工学研究所,其中土木工程部下设水利工程组。

1941年,水利组划归水利系。

1949年5月,成为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

河海大学简介插图1

1915年3月15日开校典礼

  • 华东水利学院时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建院初设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利发电和水工结构等4系。

1953年,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业、山东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并入。

1955年,华东水利学院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与武汉水利学院的水道及港口水工专业对调。

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0-1980年,学校开设海军阵地工程和军港建筑专业,培养海军高级专门人才。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新河海时期

1985年,华东水利学院更名为河海大学,恢复了“河海”传统校名,邓小平亲笔题写校名。水电部常州机械制造职工大学和常州电力机械厂划归河海大学领导管理。

1996年11月,河海大学被国家教委审批为首批“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1997年12月,河海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0年6月,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学校由水利部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2年6月,学校根据教育部通知,成立河海大学研究生院,撤销河海大学研究生部。

2005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实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同年,河海大学与江苏大业投资有限公司、无锡市大业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2009年11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成为江苏省第四所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

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合作共建河海大学等1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同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之一。

2012年,学校与武警水电部队签订培养协议,为国家培养抗洪抢险专业技术人才。

2017年9月,河海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高校。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12月,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9月30日,学校成为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员。 10月,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0年6月,河海大学与法国里尔大学合作举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河海大学河海里尔学院正式获教育部批准。

2021年5月12日,河海大学信息学部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 9月25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揭牌成立,2021年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河海大学简介插图2

河海大学

院系设置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0个院系,开设71个本科专业。

学院 专业名称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水务工程、地理信息科学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 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质工程、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农业水利工程、土地整治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海洋科学、海洋技术
河海大学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
河海大学商学院 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工程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学
河海大学法学院 法学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
河海大学大禹学院 水利土木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徐芝纶班)、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工业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机器人工程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河海大学信息学部人工智能学院

师资力量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5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40名,博士生导师596名;有院士5人(其中外籍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1人次,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逾600人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8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省级创新团队24个。

专职院士:吴中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钱正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梁应辰(中国工程院院士)、汪集旸(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厚群(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耀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茆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符淙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疏浚教育和研究教师团队(倪福生)、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师团队(高玉峰)

国家级教学团队:力学教学基地团队(王慧民,2007)、水文与水资源教学团队(芮孝芳,2008)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赵振兴、王慧民、武清玺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武清玺、芮孝芳、陈元芳、黄振平、曹平周、朱昌平、顾冲时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 [1]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务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交通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力学与水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水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水利学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江苏省品牌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机械工程、社会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江苏省级实践教育中心:电力能源实践教育中心、常州移动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江苏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水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测绘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 教学成果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3项。2018年,河海大学三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学校5个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5项教育部首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学科建设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等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世界排名前1‰;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6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6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42个学位授权点,其中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农业工程、软件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海洋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

  • 学位授予目录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海洋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地理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心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社会工作、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工程管理

  • 学科评估

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水利工程学科获评A+。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位列A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学科获评B+,力学、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社会学5个学科获评B,电气工程等5个学科获评B-。]

交叉学科

2021年10月,河海大学自主设置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移民科学与工程”两个交叉学科成功获批备案。截止目前,河海大学共自主设置三个交叉学科,其中“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于2020年完成备案

获奖荣誉

2021年5月28日,河海大学派驻安康市石泉县帮扶工作组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9月30日,入选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

2022年2月14日,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科研平台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

科研成果

  • 项目承担

2018年,学校共有153项申报课题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获得经费资助7987.8万元。其中面上项目7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4项,重点项目5项,其他项目6项。

  • 科研获奖

2015年,由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17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2月,学校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2019年1月,由河海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2021年,学校五项成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其中河海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4项成果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00余项。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河海大学简介插图3

学术刊物

河海大学期刊部是河海大学下设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编辑出版河海大学主办的6种学术期刊:《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水资源保护》《水利经济》、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与环境、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洋工程、机电与信息工程等,入编的数据库和文摘有: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编期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主要栏目有水问题论坛、研究探讨、工程技术、水管理、专题综述、国外动态等,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AD)、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广泛收录。

《水资源保护》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中国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水利经济》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全国农业系统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河海大学图书馆由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常州校区3个校区图书馆及各学院资料室组成,图书馆纸质文献馆藏量达340万册(件),各类电子数据库资源116个(含300余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近9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重点收藏有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纸质及电子类书刊资料,形成了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为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学校与江苏省各高校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省内外多家科研单位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

河海大学简介插图4

江宁校区逸夫图书馆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渡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葡萄牙科林比亚大学等境外院所新签署合作协议共计16份。牵头省内29所高校成立江苏-加拿大合作高校联盟并担任轮值主席单位。加入江苏-英国合作高校联盟、苏港澳合作高校联盟,与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利物浦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开展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共建网络课程等双边合作。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深化与中东欧各国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入丝路大学联盟,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 。与合作院校西澳大学、里尔大学、昆士兰大学和马来亚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在硕士、博士、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层次开展合作交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4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河海大学河海里尔学院”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开展本科、硕士学历教育,2020年首批招收本科生154人。与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合作举办的环境科学专业本科项目,被评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4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备案建设。在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合作框架下,完成金砖国家网络大学网站建设,首批发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网络课程。

学校标识

  • 校徽

河海大学简介插图5

校徽

河海大学校徽为梅花形图案。校徽中间的“河海”篆字和白底蓝字的整体色系是继承1915年学校创建时期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校徽图样和色系,选取河海蓝为标准色,体现了河海大学具有大江大海的宽广胸怀和磅礴气势,代表了河海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为、顺水而长的水利专业办学特色。

篆字图样的上方是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时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校名标准字,图样下方是学校的建校年份“1915”和英文名称,凸显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校徽外圈是继承1924年河海工科大学时期校徽外圈的梅花瓣形图样,象征河海大学傲雪凌霜、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梅花是南京市市花,喻示了学校所在地,同时梅花瓣形图样与水波浪图样暗合,也喻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名或者学校徽志与学校英文大写的标准组合,旗面采用学校标准色。

精神文化

  • 校训

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河海大学简介插图6

河海大学校训

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名誉校长严恺教授提出。

校训内涵:“艰苦朴素”是学校在创业和奋斗历程中的精神写照,也是对全校师生员工提出的生活准则,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在水利水电事业上有所作为。“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在全校科研工作者中倡导的科研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严格要求”是对全校师生员工提出的工作标准,就是对待学习和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勇于探索”是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倡导的精神风貌,只有不断探索,克难奋进,才能大胆创新,取得卓越成就。

严恺院士曾多次陈述校训含义:“水利是艰苦的事业,所以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在生活上一定要艰苦朴素。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是严肃认真的,不能马虎,所以还要严格要求,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取得独特成就。”

  • 河海文化

上善若水,笃学敦行。

  • 河海精神

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

  • 水利精神

献身、求实、负责(河海大学90周年校庆温家宝提出)

  • “三爱”

爱国 爱水 爱校

  • 校歌
《大哉河海奔前程》

钟灵毓秀石头城,人才蒸蔚起。

河疏湖蓄水利兴,工学昌明时。

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

普下利物沐群生,智者惟乐水。

乘辇山行乘橇泥,祖述神禹绩。

天下有溺犹己溺,此志毋稍驰。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

河海大学简介插图7校歌

校歌

  •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10月27日。

综述

根据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河海大学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462亩。

校区分布

  • 西康路校区

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北麓,占地800余亩。

河海大学校西康路校区工程馆建成后成为江苏省当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59年入选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建筑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1949-1959)》图册,为华东水利学院时期老建筑之一。

  • 常州校区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河海大学机械学院,1996年5月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分校,2000年6月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根据2019年4月常州校区官网信息显示,常州校区地处江苏省苏锡常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占地436亩。常州校区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和基础学部;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及15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生5503人,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667人,留学研究生54人,继续教育学生5879人,教职工604人;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河海大学简介插图8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江宁校区

根据2019年4月信息显示,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教学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占地面积863亩,学生生活区占地面积134亩,教职工住宅占地80亩,总面积1077亩。江宁校区临近将军山、秦淮新河,是南京新时期发展的前沿,并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邻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