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为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发起高校,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 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3年1月,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办学。 2009年,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独立办学。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开设35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各类教职工1074人,在校学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466人,硕士生5834人,博士生1741人

办学历史

1909年3月,焦作路矿学堂成立。

1913年12月,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

1915年福公司和中原公司合组为福中总公司,恢复了停办两年的路矿学堂,校址设在开封改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

1919年2月,学校举办专门本科后改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

1920年4月,学校从开封迁回焦作路矿学堂原址。

1921年夏,学校增设大学本科,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

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

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

1949年,回迁焦作。

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

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天津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

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1978年,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1988年4月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中国矿业学院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5月11日,邓小平为中国矿业大学题写了校名。

1997年7月1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在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驻地设置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在北京的一个实体;7月30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复中国矿业大学 “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学校作为 “211工程”项目院校,在 “九五”期间重点建设;9月25日,北京市教委同意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业务关系纳入北京市高等学校管理序列。

1998年9月22日,经教育部批准,国家煤炭工业局宣布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1999年5月,江泽民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

2000年2月12日,中国矿业大学成建制由国家煤炭工业局划转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71所直属高校之一。

2002年5月9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决定北京校区与徐州校本部党委分设;10月28日、29日 ,学校 “十五” “211工程”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论证。

2003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来校宣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两地校长分设。

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2009年,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独立办学。

2011年10月,学校参与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

2012年1月,学校果断成立沙河项目组。同年4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学校购置沙河校园。2013年3月,学校与北京外事研修学院和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签订《校园整体转让协议书》,完成校园交接。

2013年5月26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启用。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11月9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

2019年11月10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举行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 同时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

2020年9月30日,成为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员。

院系专业

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开设35个本科招生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各类教职工106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先后有5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7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 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6人获评“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入选项目名称 入选人员 入选时间 批准单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满潮 2013 技术科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韩德馨 1995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钱鸣高 1995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陈清如 1995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周世宁 1999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彭苏萍 2007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武强 2015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葛世荣 2021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双聘院士 谢和平 2001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袁亮 2009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刘炯天 2009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王国法 2017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谢克昌 2003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任辉启 2015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张铁岗 2003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金智新 2015 工程管理学部
康红普 2015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葛世荣 2012 俄罗斯工程院
赵景礼 2014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
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 何满潮 2018 阿根廷国家工程院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彭苏萍 2001 教育部
代世峰 2008 教育部
周宏伟 2011 教育部
鞠杨 2012 教育部
胡振琪 2017 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左建平 2017 教育部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何满潮 2006 科技部
姜耀东 2010 科技部
代世峰 2014 科技部
葛世荣 2014 科技部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钱鸣高 1982 人事部
谢和平 1992 人事部
葛世荣 1997 人事部
何满潮 1998 人事部
王家臣 2013 人事部
周宏伟 2014 人事部
鞠杨 2015 人事部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谢和平 1997 人事部等七部委
何满潮 1999 人事部等七部委
彭苏萍 1999 人事部等七部委
葛世荣 2004 人事部等七部委
武强 2004 人事部等七部委
胡振琪 2006 人事部等七部委
程久龙 2006 人事部等七部委
乔建永 2007 人事部等七部委
代世峰 2009 人事部等七部委
王家臣 2013 人事部等七部委
周宏伟 2014 人事部等七部委
鞠杨 2015 人事部等七部委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 何满潮 20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全国优秀教师 武强 2001 教育部
王家臣 2004 教育部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谢和平 1994 教育部
何满潮 1996 教育部
胡振琪 1998 教育部
彭苏萍 2000 教育部
武强 2000 教育部
刘青平 2002 教育部
马念杰 2003 教育部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胡振琪 2004 教育部
邵龙义 2004 教育部
乔建永 2004 教育部
周宏伟 2004 教育部
徐志强 2005 教育部
鞠杨 2005 教育部
郭德勇 2005 教育部
程久龙 2005 教育部
毕银丽 2006 教育部
陈忠辉 2006 教育部
代世峰 2006 教育部
李贤庆 2006 教育部
崔希民 2007 教育部
聂百胜 2007 教育部
孙晓明 2007 教育部
赵峰华 2007 教育部
杨峰 2008 教育部
杨晓杰 2008 教育部
刘波 2008 教育部
王凯 2009 教育部
张淑琴 2009 教育部
左建平 2009 教育部
刘淑琴 2010 教育部
宋世栋 2010 教育部
刘海滨 2010 教育部
赵毅鑫 2010 教育部
关东明 2011 教育部
宋梅 2011 教育部
汪文生 2012 教育部
赵艳玲 2012 教育部
郭东明 2012 教育部
彭瑞东 2012 教育部
竹涛 2012 教育部
李晓丹 2013 教育部
鲁静 2013 教育部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彭苏萍 2004 教育部
何满潮 2006 教育部
武强 2010 教育部
代世峰 2013 教育部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代世峰 2016 科技部
聂百胜 2016 科技部
鞠杨 2017 科技部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左建平 2014 中共中央组织部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张晓宁 200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周宏伟 2006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刘青平 2007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王红梅 2009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王家臣 20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邵龙义 20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王启宝 201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胡振琪 201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曹代勇 201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王聪 201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宋彦琦 201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刘波 201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朱红青 2015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易成 2015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童磊 2016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李英骏 2017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郑晓雯 2018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优秀教师 王家臣 200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周宏伟 2006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王立杰 2009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刘波 201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邵龙义 2017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易成 2017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 左建平 2017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中央国家机关会计领军人才 陈平泽 2016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杨晓峰 2015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 钱鸣高 1990 国务院
马念杰 1992 国务院
葛世荣 1993 国务院
陈华辉 1993 国务院
何满潮 1993 国务院
林福严 1993 国务院
孙继平 1993 国务院
吴淼 1993 国务院
杨仁树 1994 国务院
姜耀东 1998 国务院
王立杰 1998 国务院
武强 2000 国务院
王家臣 2000 国务院
彭苏萍 2001 国务院
胡振琪 2004 国务院
朱书全 2004 国务院
丁日佳 2004 国务院
范迅 2006 国务院
刘青平 2006 国务院
高全臣 2008 国务院
代世峰 2008 国务院
周宏伟 2010 国务院
鞠杨 2012 国务院
孟国营 2012 国务院
单仁亮 2014 国务院
刘宗光 2014 国务院
毕银丽 2016 国务院
刘波 2018 国务院
王永刚 2018 国务院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 学科设置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2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进入A+类,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A-类。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1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83%的专业入选国家和北京市一流专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保障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资源学院与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电学院与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地质工程、工程力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项目: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地质类

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机械创新实践基地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实验示范中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中煤集团北京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中澳培训中心、中煤集团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

  • 教学成果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9项。1998年以来,学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中获奖千余人次

  • 学生成绩

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1998年以来,学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千余人次获奖;先后有8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19-2020学年度,学校组织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24项,761人次获奖434项。其中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次高奖1项、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24项、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1项。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铜奖,北京赛区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

科研平台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煤基浆体燃料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22年9月3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挂牌仪式在鄂尔多斯举行。

科研成果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刨煤机、第一台采掘机器人,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空气跳汰机、第一座重介质选煤车间,建成中国第一座干法选煤厂、第一个工业性地下气化基地,产生了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砌体梁”与科学开采理论、分形岩石力学理论、煤矿高分辨三维三分量地震探测技术体系、岩体大变形理论、矿井主要水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等,在煤炭地下气化、精细水煤浆、煤制油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近20年,完成与煤炭科技相关重要课题210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7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52项。

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2001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3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约100万册,电子图书205.43万册,电子期刊87万余种。学校图书馆是BALIS、CALIS、DRAA,以及高科大学联盟图书馆的成员馆,与北京地区80余所高校开展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合作。

  • 学术期刊

《矿业科学学报》主要刊载矿业科学领域的原创性成果,内容包括矿业工程、煤矿开采、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矿山机械工程、矿山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矿物加工与利用、煤矿环境保护、煤炭能源绿色开采与洁净利用、管理科学与工程、能源安全与发展战略等;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期刊,维普网、知网数据库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中国国内10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与65所世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百余所中国国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开展了学术交流;多次举办了国际煤岩学委员会年会、国际有机岩石学年会(ICCP-TSOP)联合会议、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国际有机岩石学会(TSOP)年会、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等国际性学术会议。

形象标识

  • 校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插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徽以内外两层同心圆环为主体结构,以“矿大红”为主色调,展现地球、光明、知识等元素,结合邓小平同志1988年5月11日亲笔题写的中文校名及创校时间,经专业设计而成。

“地球”寓意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火炬”及双手托举的造型,既寓意着学校引领能源科教事业发展,开采光明、造福人类,又寓意着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传播知识、服务社会,担负着培育能源工业精英的崇高使命。

  • 校旗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插图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旗

校旗为天蓝色旗面,旗面正中是白色中英文校名及校徽,中文为邓小平题写体。

  • 三风

校训:明德至善、好学力行

校风:勤奋、求实、进取、奉献

学风:好学力行

  • 校歌

学校校歌为1934年由李敏修作词、张洪岛作曲的《焦作工学院校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插图2

《焦作工学院校歌》

太行之阳河水东,

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

源深流自远,

物阜民用丰。

山葱葱,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所获荣誉

2022年2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团委荣获“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