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学校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学校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分开,分别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和平街、望京和良乡3个校区,占地面积108.30万平方米;下设13个教学单位,开设16个本科专业;有3家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8所教学医院;有教职工6184人,专任教师1727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5474人,其中研究生6029人

学校前身

  • 原北京中医药大学

1956年,学校于北京市海运仓成立,隶属于原卫生部,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

1960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六十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为五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

1971年7月至1977年11月,学校与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并,保留学院名称和建制。

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1986年,北京针灸学院创建,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代管。

1987年,北京针灸学院更名为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1992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卫生学校)并入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改建为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中医药学校)。

合并组建

2000年,学校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教育部。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中医药学校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

201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6月,北京二七机车厂医院、北京通州区中医院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7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4年10月,枣庄市中医医院挂牌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2015年4月,学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揭牌。12月,学校成为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创始成员。

2016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巴塞罗那分校成立。10月,龙岗区中医院挂牌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12月,大连市政府、瓦房店市政府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签署北京中医药大学大连校区项目合作协议。

2017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12月,厦门市中医院挂牌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

2018年6月,房山区中医医院正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托管,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即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

2019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等6所医学院校发起成立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 同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9月27日,加入健康扶贫联盟。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下设13个教学单位,有16个本科招生专业。

直属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山西省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市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非直属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安门临床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西苑临床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望京临床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含直属附属医院)有教职工6184人,专任教师172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医大师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1.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4.64%,有博士生导师346名;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4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国医大师:吕仁和、王玉川、王绵之、颜正华、王琦、孙光荣

全国名中医:聂惠民、田德禄、王庆国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张冰

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田德禄、高学敏、王庆国、张冰

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王新月,2007)、中药学教学团队(张冰,2010)、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团队(李宇航,2008)

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高学敏、陈家旭、王新月、李澎涛、王天芳、王庆国、张冰、林谦、李宇航、于天源、郭霞珍、赵百孝、赵吉平、李峰、侯俊玲、赵进喜、贺娟、陈明、石晋丽、刘雁峰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中药学教学团队(张冰,2008)、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王新月,2007)、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团队(李宇航,2008)、针灸推拿教学团队(赵百孝,2008)、中药分析教学团队(乔延江,2008)、中药制药学教学团队(倪健,2009)、中医临床前基本实践技能教学团队(李峰,2009)、中药制药学教学团队(倪健,2009)、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孙建宁,2010)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囊括4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5个专业学位类别,囊括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民族医药、中医五官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脑病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东方医院)、中医肝胆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肺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血液病学、内经学、金匮要略、古汉语与医古文、中医脑病学(东方医院)、中医痹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周围血管病学、中医男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中西医结合临床(东直门医院)、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文化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循证医学、中医体质学、中医药英语、中医国际传播学、中医药管理学、医药卫生法学、航天中医药学、航海中医药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药管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人文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护理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中医生命科学、系统中药学

学科评估

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学科评估结果为: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评选结果
1005 中医学 A+
1006 中西医结合 A+
1008 中药学 B+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针灸推拿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东直门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东方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第三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基础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伤寒论》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望闻问切话中医》《中医内科学选讲》《中医学专业导论》《儿童亚健康状态与常见病证的中医调治》《常见病艾灸、拔罐、耳针技法选粹》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

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年制)、中医拨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3”一体化)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中医药学)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院校教育—师承—家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中药学》 《针灸学》

北京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针灸推拿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中医儿科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伤寒论》《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化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理学》《中医诊断学》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推拿实践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训练中心

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开放性中医临床前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优秀中药学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中日友好医院、护国寺中医院、河北省安国药材种植试验场、北京中医医院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时珍国药班)

学校荣誉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92位。

2020年10月16日,被教育部选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2021年4月2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援鄂医疗队(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

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养生(中医传统导引法)保护单位。

2022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针灸推拿学第二团支部被公示为“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拟表彰对象。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62个。其中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国际合作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国际合作研究基地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实验室、中医药抗病毒实验室、中医养生学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中心: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工程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西医结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医学与中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神经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化学实验室、神经免疫实验室、病理实验室、中药鉴定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针灸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分子技术实验室、微生物与免疫实验室、中药分析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心脉病证益气活血研究室、糖尿病肾病微型症瘕研究室、证候规范化方法研究室、中医体质辨识研究室、针灸特色疗法评价研究室、中药信息工程研究室、方剂配伍效应评价研究室、脑病中医证治研究室、中药经典名方有效物质发现研究室

北京市教委工程中心: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中心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基于老年痴呆防治的中医药慢病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肝病动物模型与新药研发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西医结合肿瘤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神经变性病中医药防治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养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药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13-2017年,学校科研课题中标总经费7.34亿元,其中2017年中标经费达到21140万元,较2016年增长123.85%,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标38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获得重大突破,2015年首次获得重点项目的资助,2016、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标2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标4项。

2017年,学校中标课题700项,横向课题96项,纵向课题60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6项、省部级课题46项、市级课题9项;纵向课题中标经费16323万元,横向合作课题经费4817万元,科研总经费21140万元;到位科研经费10845万元。获省部级奖项5项,学会奖项4项;SCI收录论文315篇,EI收录论文48篇,国际学术会议索引2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896篇,中文核心期刊被引频次9042次。

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0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9.79万册(含过刊13.45万册),新增纸质图书5.37万册;包库电子图书117.08万册,本地电子图书51.85万册;中文纸质期刊558种,外文纸质期刊15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10846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2883种。“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由图书馆自主开发建设,收录了学校1980年代至2018年6月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2万余篇。

图书馆馆藏珍贵古籍包括明、清、民国、新中国时期(含日本、高丽)的木刻本、石印本、手钞本、影印本线装(含经折装)近4000种、3.9125万册,其中,明版33种,清版925种,医学古籍2600余种、近2万册。馆藏善本中已有8部中医古籍进入《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外,藏有国家图书馆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丛书》正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民国张元济主编原版《四部丛刊》(初、二、三编)、清光绪年间成都二仙庵木刻原版《重刊道藏辑要》、民国年间上海影印原版《影宋碛砂藏经》等大型丛书,卷帙完整、刊印清晰,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包罗儒道佛藏。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1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主办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临床》《中医教育》和《中医科学杂志》(英文)4本高水平学术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国内6大检索系统10余种检索刊物的主要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首批收录的315种期刊之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统计和分析用期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联合开发的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首批刊源,分别美国化学文摘(CA)、国际药学文摘(IP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P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列为正式文摘刊源。2001年,成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推出的首批“中国期刊方阵”期刊。

《中医教育》属于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现代中医临床》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邮阅读网收录。

《中医科学杂志》(英文)杂志是中医药领域的同行评审杂志,杂志主要收录原创研究类文章,内容覆盖中医、中药、针灸领域,包括各种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综述、政策新闻和病例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2

学术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996年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率先在世界50强高校中开办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中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2019年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合作,在美国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

学校于1991年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医院,学校先后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3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校标识

  • 校徽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4

校徽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标图案由蛇、手杖、杨柳枝和心形外框组成。

标志中央“蛇与手杖”图案是国际通行的医药卫生标志。蛇象征智慧。手杖变形为针形,象征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融合。杨柳枝象征生命和吉祥,也是天然药用植物的代表,并寓意中医药人才的茁壮成长。蛇与手杖、交叉的杨柳枝分别组合成英文字母“B”和“U”的形状,是校名中“Beijing”和“University”的缩写,突显该校的地域特征和高等医学教育的特色。心形外框顶部镂“BUCM”,是英文校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的缩写。图案选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红色象征阳光,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和天空。

标志整体寓意: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仁爱之心包容四海,以中国医药造福人类。

  • 校旗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5

校旗

校旗设计为白底红字,中央印有启功题写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字样,左上方配以彩色校标。

寓意:北京中医药大学传承圣洁医道、播撒济世丹心。

精神文化

  • 校训

勤求博采、厚德济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6

校训

“勤求博采”:语出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现用以表示该校师生要做到勤奋研求,广博采搜,汇通中西,学贯古今。此四字集中讲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厚德济生”: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济生四字合而表示师生要宽厚仁爱,品德高尚,以仁术普济苍生,全面服务社会。此四字主要讲品德修养、做人、做事。

以上八字还寓含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

  • 校庆日

校庆日为每年的9月3日。

  • 校歌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7

承诺

今天是桃李 明天是硕果

京华的殿堂升华我们的寄托

走进了学府 我们认真求索

用百家医术 积淀身上的职责

今天是烛光 明天是星座

圣贤的智慧启迪健康的使者

走上了社会我们不做过客

为百姓造福 张扬博爱的人格

向祖国承诺 向人民承诺

勤求博采永远是我们的选择

丹心传承岐黄 汗水浇灌杏林

妙手把握苍生的脉搏

今天是烛光 明天是星座

圣贤的智慧启迪健康的使者

走上了社会我们不做过客

为百姓造福 张扬博爱的人格

向祖国承诺 向人民承诺

勤求博采永远是我们的选择

丹心传承岐黄 汗水浇灌杏林

妙手把握苍生的脉搏

向祖国承诺 向人民承诺

厚德济生永远是我们的本色

丹心传承岐黄 汗水浇灌杏林

仁术呵护美好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

所获荣誉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针灸推拿学第二团支部被授予建团100周年“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