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校本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创建于1945年,几易校名,1958年正式定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历经与安徽工学院、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合并重组,先后隶属高教部、机械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部管辖。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占地总面积5千余亩,在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设有22个学院(部) ,开设101个本科专业;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专任教师23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4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

办学溯源

1、原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安徽省教育厅决定在省立第七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立蚌埠初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

1946年9月,国民政府安徽省教育厅决定,将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校于当月29号启用新印。

1947年6月3日,学校校址由蚌埠迁淮南洞山。8月,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在淮南洞山正式成立。学校设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三科。

1949年1月,淮南解放。2月2日,淮南煤矿特区政府接管了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1950年1月,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改建淮南工业专门学校,归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领导。6月20日,学校改归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领导。10月,学校改名为淮南工业专科学校。11月28日,淮南煤矿管理总局通知学校改名为“淮南煤业专科学校”,由煤矿管理总局和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双重领导。

1951年3月13日,学校更名为“中国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其任务是专门培养煤矿工业所需的技术干部。4月17日,学校改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6月18日启用新印。

  • 合肥矿业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

合工大历史沿革图

1955年2月,高等教育部和燃料工业部同意在合肥新址建校。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改建为合肥矿业学院,隶属煤炭工业部。1955年暑假后,各专业全部招收4年制本科新生,停招专科学生。

1956年6月,西北工学院矿区开采专业学生65人、教师9人及专业设备一并调整到合肥矿院。暑假后,各专业全部招收4年制本科新生,停招专科学生。

1958年9月,合肥矿业学院改名扩建为合肥工业大学,属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双重领导,迁合肥建校。10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正式成立。

1962年,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60年,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部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合并升格为安徽建筑工程学院。7月,工大附属中学成立。10月22日,合肥工大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32所重点工科院校之一。同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70年,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安徽工学院并入合肥工业大学,学校采矿系和地质系的煤田地质专业分出成立淮南煤炭学院。1977年,重新招收本科生,1978年,重新招收研究生。

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90年11月22日,学校培养的首位博士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1995年10月10日,由学校和安徽省财政厅共建的合肥工业大学财经学院正式成立。

2、安徽工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

合工大历史事件摄影资料

1951年,皖北干校并入(合署)皖南革命干部学校。

1952年,皖南革命干部学校、皖北干校合并组建安徽干部学校,后更名为安徽行政学院。

1958年,安徽行政学院、芜湖电力学校(机械科)合并升格为安徽工业专科学校,蚌埠工业专科学校创建,安徽省建设厅干部培训班、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和苏州建筑工程学校(部分)合并组建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创建。

1959年,安徽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安徽机械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安徽机械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安徽机械学院,蚌埠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蚌埠机械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部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合并升格为安徽建筑工程学院。

1961年,蚌埠机械学院、芜湖电力专科学校、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淮南化工专科学校、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并入安徽机械学院。

1962年,安徽轻工业学院、安徽交通学院、安徽建筑工程学院(专科部分)并入安徽工学院。

1978年,合肥工业大学农机系分出,恢复安徽工学院建制,改名为安徽农机学院,后安徽农机学院更名为(复名)安徽工学院。

合并组建

1997年2月,机械工业部正式通知,安徽工学院与原合肥工业大学组建为新的合肥工业大学。

1998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合肥工业大学被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0年9月20日,合肥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

2002年,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成立。

2001年,学校开始建设新校区——翡翠湖校区。

2003年8月,翡翠湖校区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

200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6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9年,学校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计划。

2007年,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创办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2010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校对口支援北方民族大学。同年9月,由新华社安徽分社、安徽省科技厅和合肥工业大学三方联合共建的科学研究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信息研究院成立。

2012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3年5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合肥工业大学。9月,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成立。

2014年,合肥工业大学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2015年7月,学校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6年6月,学校由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原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合并组建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

2017年2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3月,学校获批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9月,学校入围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合肥工业大学位列其中;同月,学校入选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2月,合肥工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5月,蚌埠市人民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7月,学校与华为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安徽首个5G联合创新实验室。 10月,加入“城乡规划扶贫联盟”。

2020年10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2

合肥工业大学老教学楼

师资力量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3

图书馆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专职)、吴剑旗(双聘)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双聘)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信东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徐常胜、刘永胜、何怡刚、陈斌、谢康、梁樑、汪萌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洪日昌、张博、龙建成、姜元春、黄海鸿、付超、段亚君、毕传兴、汪萌、吴宗铨

国家级教学名师:朱士信、杨善林

安徽省级教学名师:朱士信、王左辉、江立成、张崇高、鲁道荣、宋传中、蒋建国、胡学钢、李学良、张辉、朱家诚、方敏、宣天鹏、徐科军、陈新生、朱华炳、唐烁、姚日生、朱晓临、檀江林、高飞、侯整风、黄志斌、程继贵、张本照、张洪斌、杨志林、叶明、张建设、何建民、李早、黄康、刘丽、梁昌勇、崔鹏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101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4

校园风景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7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级及以上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124个校外联合创业实习基地。 有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6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级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车辆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材料)、物联网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电子商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与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力叉车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专业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教学成果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国家级精品教材5门,57部教材遴选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65部教材遴选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教材入选第一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

  •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 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美术学、设计学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建筑学、艺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翻译、金融、法律、药学、风景园林 、应用统计、新闻与传播

  • 学科评估

2012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3学科分列第6、第8、第10位。

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学科评估结果为:

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信息与通信工程 B-
数学 B- 控制科学与工程 B-
地质学 C+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生物学 C- 建筑学 B-
力学 C- 土木工程 B
机械工程 B+ 水利工程 C-
光学工程 C- 化学工程与技术 B
仪器科学与技术 B+ 环境科学与工程 C+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食品科学与工程 B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C- 城乡规划学 C+
电气工程 B 软件工程 B
信息与通信工程 B- 工商管理 B+
控制科学与工程 B- 管理科学与工程 A
资料来源:

学校荣誉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1月,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

2022年2月,选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2022年3月18日,入选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预选名单。

2022年4月,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

科研成果

  • 科研综述

根据2018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创造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三相异步电机,第一个客机防雷系统等,填补了众多领域的空白,五年来,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44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5项;获批授权专利1675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持有量高居安徽省高校和科研院所首位。

  • 项目承担

2017年,学校纵向科研项目到帐经费为24361.43万元,首次获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同时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4项,总直接经费6285.1万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获批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3项,其中获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牵头项目1项,牵头课题7项,总合同经费3547.83万元;获批各类军工项目19项,其中首次获批装备发展部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1项,合同经费700万元;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10项,首年合同经费845万元;获批主持和参与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30项,其中学校作为主持单位6项;首次获批中国科协重大调研课题1项,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2项;新增立项横向项目740项,合同总经费19405.88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39项。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12408.47万元。

  • 授权专利

2017年,以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申报专利1330项(其中发明专利1176项、PCT申请3项);获批授权专利57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62项)。

  • 科研获奖

2018年,合肥工业大学共有49项成果获2016年度、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3项。同时,合肥工业大学作为共同完成单位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 11月,学校申报的科技项目“现代传媒建筑(安徽广电中心)复杂钢结构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5

学术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报连续荣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安徽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全国高校优秀学报称号;2001年,进入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行列;该刊是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 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成为《中国科学引文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来源期刊; 2001年,获得《CAJ-CDF规范》执行优秀奖; 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2003年,入选《中国期刊综合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2004年,获评“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同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

《预测杂志》

《预测杂志》(双月刊)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1)。

《大学数学》

《大学数学》杂志为数学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类学术刊物,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大学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主办,为国家级数学专业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2月,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合肥校区)有馆藏图书297.95万册,电子图书218.6万册;订购中外文数据库186个,中外文电子期刊6.9万种;订阅中外文现刊1061种、1634份。图书馆书刊在屯溪路校区馆西楼和翡翠湖校区馆实现借阅一体化服务。保留屯溪路校区馆东楼有《科图法》书库。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6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6月,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10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有来自各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标识

  • 校徽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7

校徽

校园标志是整个设计系统的核心。该标志为圆形,内外双环结构显示了学校上下万众一心、团结努力的精神;采用红、白、黑三色,红色选取的是学校1958年建成的主教学楼的红砖颜色,与黑、白搭配,鲜明协调的色彩展示出工科院校稳重大方的气质。

标志主体是该教学楼的正面视图,庄重典雅的造型,象征了学校厚重的文化积淀、扎实的人才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以及求实的学术态度。标志上的中文校名是1979年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1945为建校年代。

  • 校名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8

校名

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

  • 校旗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9

校旗

合肥工业大学校旗印有学校标识和中英文校名,呈竖式排列,中文校名文字为邓体;校旗的颜色采用红白相间,红色取自校区内1958年建造的教学主楼的红砖颜色,区别于一般旗帜颜色,凸显其历史的厚重感。白色取自校园广植的白玉兰花色,因其白玉兰为合肥市市花,从而体现学校所处地域的特色;校旗白色部分占整个校旗面积的三分之二,寓意工科在学校学科布局上的主体地位,上下红色部分占三分之一,分别寓意理科和文科,诠释了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科性大学特点。

尺寸规格:一号旗帜:2880mm×1920mm;二号旗帜:2400mm×1600mm;三号旗帜:1920mm×1280mm;四号旗帜:1440mm×960mm。

精神文化

  • 校训

厚德、笃学、崇实、尚新

厚德,为开阔、大度、包容之意(见《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笃学,意为致志专心(见《三国志》之《孙瑜传》中“笃学好古”);崇实,即为实事求是之意;尚新,为在推究(调查研究)事务(学术)的原理上开拓创新,提出科学可行的理念。

  • 校歌

《弦歌一路高声唱》

北带淮河,南襟浩浩长江。

合肥工大在皖中央。

器识为先,品德为上,求知求真,弘实学养。

弦歌一路高声唱,培育万千栋梁。

厚德笃学,我们毕生的追求;

崇实尚新,我们永远的理想,

永远,永远的理想。

东临巢湖,西眺巍巍大别山。

合肥工大在皖中央。

学术精进,思想开放,科技创新,教学相长。

青春如火好时光,志在祖国富强。

厚德笃学,我们毕生的追求;

崇实尚新,我们永远的理想,

永远,永远的理想

综述

根据2018年11月综合信息显示,学校合肥工业大学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宣城校区共4个校区。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简称“合肥校区”;宣城校区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区。

合肥校区

  • 屯溪路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0

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南校区),地处合肥市繁华路段,根据2018年11月综合信息显示,校区由屯溪路(南一环路)、马鞍山路、九华山路、宁国路环绕,校区占地面积1250亩。屯溪路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基地,也是学校行政与教职工生活的主校区。校区正北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主教学楼,东北部为本科生宿舍楼和教职工住宅,西北部为西二教学楼和各学院、研究院的科研楼群,中北部为运动场。中部为后勤服务楼群与图书馆。东南部为三国古迹斛兵塘,西南部为教职工生活区与附属中学,中南部为行政办公楼群与学术会议中心。

2010年,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主教学楼被列为合肥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月,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1

合肥工业大学老教学楼

  • 翡翠湖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2

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

2001年4月,合肥工业大学新校区开始建设,校长陈心昭命名新校区为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

根据2018年11月综合信息显示,翡翠湖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坐落在风景旖旎的翡翠湖畔,由丹霞路、环湖路、翡翠路环抱,呈“心”形;东临锦绣大道商业区,北倚大学城公共建设区,西傍翡翠湖公园,处在合肥大学城的中心位置。

  • 六安路校区

六安路校区为原安徽工学院校址,安徽工学院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与合肥工业大学合并,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址恢复安徽工学院。1997年1月重新与合肥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合肥工业大学,当年6月挂牌,成为合肥工业大学六安路校区,也称北校区。

宣城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3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位于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薰化路301号,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首届招生,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按两个代码。

根据2018年11月综合信息显示,校区规划办学用地面积为21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系、电气与自动化系、能源化工系、城市建设工程系、生态环境系、物流管理系、经济与贸易系、文法系、英语系、食品科学系等12个系,1个基础部,在校本科生11000余名,研究生200名。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4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