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北京市双培外培计划、北京华文教育基地;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

学校创建于1954年,原名北京师范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1960年后,华北人民大学、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等部分院系先后并入。1992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并入,同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此后,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北京第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先后并入。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占地约8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5.7万平方米;设有30个院系(中心)、2个教研部,开设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现有教职工2961人,各类学生总数27741人,全日制贯通培养生441人,专科生225人,本科生12151人。

北京师范学院

1954年,北京师范学院创建。

1960年,华北人民大学哲学系、政治教育系并入。

1962年,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并入。

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和音乐系合并组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

1960年,北京艺术学院创建。

1961年,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并入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部分并入北京师范学院。

1978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北京语言学院分院相继创建。

1979年,体育系分出,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

1980年,北京师范学院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属重点大学。

1980年,北京外国语学校并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北京语言学院分院等三校合并,定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

198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划入北京联合大学,定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1992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

1993年,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并入。

1999年,北京第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1905年成立)并入。

2003年,学校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5月,首都师范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1年12月,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整体并入,与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组成学前教育学院。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4年4月,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都师范大学。同年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数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2018年4月13日,成为京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首都师范大学简介插图

首都师范大学

2018年9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10月11日,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2所高校联合长沙第一中学、长沙市明德中学、重庆清华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以及清华大学附属小学6所基础教育学校共同成立6+2“傅任敢教育思想实践联盟”。 同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1年11月29日,首都师范大学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

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名师培养基地。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30个院系(中心)、2个教研部,开设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961人,在1670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418人,副高职称人数728人,博士1199人,硕士418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入选“北京学者计划”,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计划,入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计划,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11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6人,入选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兼职):方复全、匡廷云、林群、杨国桢、张杰、姚建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刘先林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专职):宫辉力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专职):宫辉力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9人):方复全、刘兆理、葛根年、李海梁、任东、徐飞、马力耕、付红兵、张爱兵

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9人):任东、孟繁华、吴相洲、方复全、王德胜、刘乐贤、葛根年、金寿福、夏静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18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

  • 重点学科

北京市“211工程”重点学科(9个):首都基础教育创新与现代化、中外历史与文明、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化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研究、艺术教育与艺术理论、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遗传与生物工程、城市地理信息技术与首都圈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光物理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基础数学、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二级学科):美术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数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学、俄语言文学、音乐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遗传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美术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3个):宗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础心理学、光学、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自然地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分析化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数字文献学、数学与信息技术

  • 学科排名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共有17个学科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博士一级授权学科15个),其中5个学科进入中国前十,7个学科进入中国前20%,在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排名第36位,在中国地方大学和市属高校中排名第一。在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评估验收工作中,该校8个重点(建设)学科获评“优秀”。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共有17个学科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博士一级授权学科15个),其中世界史(第4名)进入参评学科的前10%;教育学(6)、中国语言文学(12)、音乐与舞蹈学(7)、美术学(5)、数学(13)、统计学(15)等6个学科进入参评学科的前20%;哲学(18)、中国史(17)、地理学(9)、生物学(26)等4个学科进入参评学科的前30%。该校进入前20%的学科数量(7个)在中国师范大学中位居第四,在地方大学(与南京大学并列)和北京市属高校中均位居第一。

  • 学位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历史学、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物理学、考古学、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艺术学、心理学、地理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5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1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4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3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7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1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6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西班牙语、俄语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世界历史、英语语言文学、心理学、俄语

2019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都教育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地理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语种实验教学中心、美术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范燕宁)、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杨青)、历史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刘新成)

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孟繁华)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

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教师教育校内创新实践基地、语言类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不全):历史学

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北京凯思昊鹏软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海幼儿园、芳庄三幼、安华二幼、首都师大幼教中心、青苗幼儿园,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钢琴、代数学、音乐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地理信息系统、世界近现代史、文学理论、美学、电路分析、中国近代史纲要、教育研究概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细胞生物学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20世纪国际关系的历史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美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音乐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电路分析、教育研究概论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儿童发展、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书法技能培养、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师职业道德

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美术教育学新编》、《微分几何(第四版)》、《近世代数初步(第2版)》、《编排设计基础》、《新编书法教程》

国防教育:2019年8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聚焦四个着力 驱动国防教育创新》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 教学成果

截至2015年10月,首都师范大学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96项;获得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项。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情与理的交锋——英国财产继承研究1200-1800》(陈志坚)、《天道人妖:中古<五行志>的怪异世界》(游自勇)

对外交流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也是京港大学联盟学校。学校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个教育部授予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入选北京市首批“北京华文教育基地”的四所高校之一。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同49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7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留学生培养本硕博全覆盖,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并成立4所孔子学院、2所独立孔子课堂与1个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即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德国不来梅孔子学院、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独立孔子课堂、埃及卢克索大学独立孔子课堂以及美国明尼苏达州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同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联合培养了836名教育硕士。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综合榜排名第85位,“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75位。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建设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个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个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电子系统可靠性与数理交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北京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实验室

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民政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实验室(1个):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无损检测新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太赫兹与红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检测成像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高可靠嵌入式系统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9月,“十二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90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61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1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9项,“973”计划合作项目17项,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1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21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于1954年建立,共有各类图书文献1000万余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298万余册,电子图书679万余册,电子期刊20万余册;购买非书刊类数据库88个,自建数据库40个。图书馆形成了以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等学科文献为代表的重点学科资源体系。该馆通过参加CALIS、BALIS和主持“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项目建设等,通过开通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可获取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单位的文献

  • 学术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社科类双月刊,其前身是《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随校名的变更改为今名。栏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史学、哲学、法律、教育等领域,辟有“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世界历史研究”、“社会复杂性问题研究”、“专家访谈”、“博士论坛”、“百年文学透视”、“比较教育”等专栏。该刊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收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科技类双月刊,1976年创刊,1980年定为半年刊,1986年改为季刊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其前身为《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随校名的变更改为今名;被《数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校徽

首都师范大学简介插图1

校徽

设计者:美术学院教师闫学峰 设计时间:2004年

首都师范大学校徽中心部分CNU大写英文字母代表首都师范大学的英文缩写,也是简约易记的形象造型,字体造型庄重有力,特点突出且富有变化性,设计充分体现出丰富而具有内涵的象征性。敞开的书籍不仅是对传统典型认知“教书育人”的尊重性保留,更是师范大学恒久不变的办学宗旨。

设计整体在尽力保持传统校徽造型概念及印象习惯的前提下,努力在造型设计方面寻求较大的突破,橄榄枝与学校英文字体采用错动性建构造型,打破了传统的造型对称性,使设计带有很强的革命性,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吸引,更产生心理的震动。而错动性造型设计的深层理念在于她的象征性动意,代表着首都师范大学应是一所具有永不因循守旧、永远积极进取、不断突破自我、永久持续发展并且面向国际和开放理念与精神的大学。

校徽设计从整体上不仅仅做到了与传统自然良好的结合,更在其基础上做到了设计理念的准确表达与视觉造型的突破创新。

校训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

“为学”意味着教师要教书育人、勤勉治学;学生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首都师范大学简介插图2

《校训琮》主题雕塑

“为师”指的是首都师大是培育教师的摇篮,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生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善天下。

“求实”就是要求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治学、做事都要求真务实。

“求新”体现了时代精神,教师要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从兴学育人、培育师资的角度倡导“为学为师”,强调要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从做人治学、干事创业的角度倡导“求实求新”,强调要实事求是,创新创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在职教师和未来教师的要求。

校歌

首都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潘亮、张大成

作曲:尹铁良

沐浴着北京的朝阳,首都师大桃李芬芳。

学子播种美好的希望,青春点燃远大的理想。

首都师范大学简介插图3

校歌

啊,首都师大,你是学子的母亲。

首都师大,你是智慧的海洋。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如同破浪的双桨。

首都师大,我们同你一起远航!

伴随着祖国的步伐,首都师大前程辉煌。

汗水滋润教育的沃土,心血铸就伟大的栋梁。

啊,首都师大,你是学子的母亲。

首都师大,你是知识的殿堂。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化作腾飞的翅膀。

首都师大,我们同你一起高翔!

首都师范大学简介插图4

首都师范大学校友会

所获荣誉

2021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2月14日,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