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温医大”,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主管单位为浙江省。 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改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01年浙江省温州卫生学校并入。 截至2023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一共拥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7个专业硕士授予点,同时还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1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 另外还拥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436亩。图书馆馆藏文献约208万册;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28个本科招生专业;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在校本专科生15203人(全日制,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研究生6445人(含博士研究生472人),专任教师1792人。
办学历史
- 学校前身
1912年,留日学者韩清泉等人在浙江省杭州市创办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同年夏天开始招收第一期医科学生60名。
1913年,更名为浙江省公立医药专门学校。
1927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
1931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发动,10月,学校奉国民党浙江省府命令向浙西撤退,先后迁往淳安、缙云,最后在1938年迁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
1939年8月,被建立于1928年的国立英士大学兼并,更名为英士大学医学院。
1943年,浙江省立医科专门学校复校。
1947年6月,该校迁往杭州,并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同年,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也在浙江正式成立。重新复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1947年6月,浙江省立医学院和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为浙江医学院。
1952年2月,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医学院。
- 建设发展
1958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准备筹建一所新的高等医学院校。
1958年8月,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部分员工、设备和图书来到温州,成立“浙江第二医学院”。建校初期,由于校舍紧张,学校曾把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 10月,以校址所在地改名为温州医学院,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
1961年,该医院成为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3年,学校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1999年,国有民办独立学院仁济学院成立。
2001年,温州卫生学校并入温州医学院。
2002年,茶山校区落成。
2006年,该校又成为了博士学位授予点。
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学校。
2011年,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
2012年11月,温医获批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两项改革试点项目。
附属医院分布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复函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温州医学院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5月,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7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4年11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落户温州医科大学。
2015年4月,学校成功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并承担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和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9月,学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2016年5月,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妇女儿童医院。9月,学校首次入围国家外专局公布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高校名单。11月,新昌县人民医院正式成为学校非直管附属医院筹建单位。
2017年,学校成为浙江省的重点建设高校。
2019年12月,发起成立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
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病毒研究院揭牌成立;同月,经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设立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是全国首个聚焦临床医学的合作办学机构。6月,温州医科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增列金华市人民医院为学校非直管附属医院(筹);9月20日,加入海西医学联盟。
2021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举行。
2022年12月10日,担任浙江省新医科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疾病)、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药平台、3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市厅级科研平台29个。
研究成果
1958年,温州医学院缪天荣教授成功研制出“对数视力表”及“五分记录法”。1986年,“对数视力表”的研究成果在第25届国际眼科大会上“亮相”,引起了轰动。1990年,“对数视力表”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全国实施。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5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
奖项 | 项目 | 第一作者 |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我国原创细胞生长因子类蛋白药物关键技术突破、理论创新及产业化 | 李校堃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 池永龙 |
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一类新药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关键工程技术及应用 | 李校堃 |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单纯性近视防治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 瞿佳 |
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Leber遗传性视深井病研究 | 瞿佳 |
参考文献: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图书约为208万册。 馆藏资源以医学为中心,兼顾理、工、文等学科门类。该馆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第一批设立的五个分中心之一的温州分中心。该图书馆获得了“浙江省先进高校图书馆”及“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有丰富的纸质中、外文图书和期刊,并拥有各类数字资源,内容涉及全文期刊、文摘题录、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百科全书、电子图书、考试学习平台、光盘镜像、视频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以医学为中心,兼及理、工、农、文等学科门类、符合学校办学需要的馆藏体系。
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主办、编辑出版《温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Eye and Vision》、《浙江创伤外科》、《医学参考报-眼科频道》共5种学术期刊、1种学术报刊。
《温州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于1959年成立,月刊,由温州医科大学主办,面向世界发行,主要发表温州医科大学或者浙江省的医学科学研究成果、新动态等相关内容。该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经进入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等国内外十余家权威数据库。该期刊曾随学校更名等原因几次改名,其曾用名有《温州医学院校刊》《温州医学院学报》。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创刊于1980年,曾用名为《眼科通讯杂志》《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面向世界发行。该刊是以中西医结合眼科为特色的学术性期刊,重点刊登、发表中国眼科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新动态、新成果、新进展。 是中国惟一的眼视光学专业的学术期刊,该刊2000年获得浙江省优秀期刊一等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再次获得浙江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肝胆胰外科杂志》(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创刊日期为1989年,月刊,面向世界发行, 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等中国国内外十余家权威数据库收录。
《浙江创伤外科》(Zhejiang Chuangshang Waike)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慈溪市人民医院协办的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中国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被波兰哥白尼数据库文摘收录。
《医学参考报》(Medical Reference,MedRef)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于2007年1月成立,为周刊。该参考报会邀请专家对专业新闻内容进行剖析,也从国际上知名期刊、在职、学术机构等专业平台、机构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其中,该参考报有48个专刊,各专刊按照月刊、双月刊刊出。
《Eye and Vision 》是由温州医科大学主办的期刊,创刊日期为2014年10月16日。2015年7月7日,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该期刊获批连续出版物号,中文名定为《眼视光学杂志(英文版)》,同年11月,被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PubMed Central收录。12月,该期刊被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创建的开放获取数据库DOAJ全文收录。该期刊还被选进SCIE学术期刊。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一共有17个学院(部),分别是基础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体育科学部、外国语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口腔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精神医学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仁济学院(独立学院)和阿尔伯塔学院。 28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1个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另外还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和附属口腔医院。 开设28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医学技术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等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69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工程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989‰、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1.106‰。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4个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6个B类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个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
类别 | 数量 | 名称 |
博士后流动站 | 1 | 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专业学位博士点 | 1 | 临床医学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5 |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技术 |
专业硕士授予点 | 7 | 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12 | 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 |
ESI全球排名1% | 9 | 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工程学 |
浙江省重点学科 | 10 | 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神经生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危重病与灾害救援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
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 | 2 | 临床医学、药学 |
以上参考资料来自于 ,优秀学科较多,仅列举部分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5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800余人。学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79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7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08人,博士学位1369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2人;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国家万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级专家等,一批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2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温州医科大学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药学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
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护理学、麻醉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
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眼视光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眼视光学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浙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性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实验区
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生物技术 、制药工程
温州市重点建设专业:预防医学、生物技术、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康复治疗学、护理(专科)、眼视光技术(专科)
-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获有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1本(主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与阿尔伯塔大学、卢布林医科大学等150多所国际高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5所,分别是中美眼视光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美护理学本科教育项目、中瑞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泰护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中韩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
2001年,学校与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联合培养眼视光学博士,是中国第一个国际联合培养博士项目,2006年,学校创办了浙江省属院校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2010年,学校在纽约州立大学眼视光学院建立第二所孔子学院。2016年6月,学校入选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名单。学校联合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成立的华佗学院开始招生,学校与瑞典隆德大学合作开展的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成为国内第一个转化医学领域的中外合作培养项目,护理本科和眼视光博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浙江省合作办学示范项目。
2019年温州医科大学与韩国全南国立大学合作举办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
学校排行
截至2023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在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8位。
截至2023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69位
学校标识
- 校名
2013年3月,学校委托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启动了新校名标识系统的设计。新校徽中的温州医科大学6个字采用王羲之的字体。
校名
- 校徽
校徽
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形,外环为中文校名、英文校名(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徽志中心盾形图案寓意着生命卫士。盾形图案上方为榕树、蛇杖,寓意着“有容乃大”“神奇医术”;中间为图书馆,寓意着知识殿堂。
- 徽章
学校徽章为题有校名“温州医科大学”字样的长方形证章。本专科生徽章为白底红字,研究生徽章为黄底红字,教师徽章为红底金字,所有长方形证章都以金色包边。
精神文化
- 校训
温州医科大学校训为“仁肃勤朴、求是奋发”。“仁”代表仁心仁术,“肃”意为恭敬、严正和认真,“勤朴”为提倡师生勤勉刻苦、保持朴实。“求是奋发”是对温州医科大学自建校以来的创办历程和精神风貌。
学校校区
截至2023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共有三个校区,分别是茶山、学院路和滨海,占地总面积约为1436亩。
- 茶山校区
茶山校区建立于2002年,位于罗山脚下。内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眼视光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等19个院(部、中心)设在这里。学校主要党群机构也设在该校区。内有“小白宫”之称的茶山校区图书馆、体育馆、同济楼、同仁楼等建筑。
- 学院路校区
温州医科大学学院路校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学院西路270号,是温州医科大学设立最早的校区。内有眼视光科教楼、眼视光医院、综合教学楼、临床技能中心等建筑。继续教育学院设立在该校区。
- 滨海校区
温州医科大学位于温州市洞头区北岱桥街道新城二期围垦地块,占地面积515.24亩,于2018年建成。该小区紧邻拥有1500年历史的望海楼。该校区内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13229.64平方米,学生宿舍45869.38平方米,食堂9147.33平方米,图书馆面积为19535.99平方米。该校区产权归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拥有。
学校荣誉
2021年,入选第二批2021年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名单。
2022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健康管理师,入选首批浙江省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名单及开展职业(工种)名单。
2022年2月,入围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公示名单。
2022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的“肤生工程”入选第七届“浙江慈善奖”中的“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提名名单。
校园环境
茶山图书馆是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的主馆,位于茶山校区。 茶山图书馆的屋顶有一个白色的圆形屋顶,常被别人称为“小白宫”。 茶山馆舍、滨海馆舍和学院路馆舍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有28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