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东北林大(NEFU)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校园占地136公顷,总面积3.3万公顷;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68个本科专业;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2.9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411人、研究生9561人。

历史沿革

  • 东北林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简介插图

东北林业大学

1952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公布成立东北林学院的决定,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森林系基础上建立成立,同时将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并入,暂与东北农学院合署。

1956年5月1日,教育部、林业部联合通知,决定东北林学院独立建校,并划归林业部主管。

1958年2月,建立凉水林场。10月,带岭分院正式成立。

1962年,东北林学院(大专部)并入牡丹江林业学校(现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964年,经林业部批准,吉林林业工程学院(部分)并入东北林学院。

1968年10月,各系师生上山搞”政治野营”,迁往带岭林区,林学系去美溪、大丰林业局,采运系去凉水林场,水利系去南岔林业局,机械系去翠兰林业局,道路去友好、双子河林业局参加劳动。同时并入带岭林业干部学院,领导关系下放给黑龙江省。

1970年,大批教师和干部下乡插队,连续7年没有正式招生。

1973年6月,在农林部的建议下,省决定东北林学院迁回哈尔滨办学。同年7月10日,迁回哈尔滨原址。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东北林业大学

1985年8月,林业部林教字335号文批准该校改为东北林业大学。

1992年2月,经林业部批准该校原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所更名为东林大工程勘察设计院。

1996年11月,林业部批准了该校“211工程”部门预审。

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

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东北林业大学。

2011年,学校成为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10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3月,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东北林业大学。

2014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7年9月,东北林业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0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学校校牵头组建的自然保护地国家创新联盟、东北森林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及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顺利揭牌成立。

2019年4月,教育部同意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开展合作办学,设立东北林业大学奥林学院。12月,东北林业大学成立全国首个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

2020年11月,东北林业大学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东北林业大学简介插图1

东北林业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68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0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青年学者6人,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7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近年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4人,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级教学名师21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次,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李坚

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祖元刚、王政权、杨传平、胡海清

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马建章、杨传平

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马玲、迟德富、穆立蔷

黑龙江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肖向红、马建章、宋冶、严善春、杨传平、郭明辉、邹红菲、张伟、吕洁华、岳桦、程瑞香、裴玉龙、迟德富、冯富娟、迟德富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有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8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林学、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园林、森林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和生物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交通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森林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林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林产化工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野生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野生动物虚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动物生理学》《保护生物学》《木材学》《资源昆虫学》《毛皮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室内花卉与装饰》《木材与人类生活》《森林与人类》《走进毛发世界》《动物与中国文化》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会计学、物流工程、经济统计学、社会工作、化学、车辆工程、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动物科学、产品设计

黑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机械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风景园林学、交通运输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咨询设计研究院

  •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林业工程、林学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和林产品加工产业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省级):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林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金融、法律、社会工作、翻译、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交通运输、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农业、风景园林、林业、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 学科评估

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学科评估结果为:

学科名称 评价等级 学科名称 评价等级
林业工程 A+ 生态学 B
林学 B+ 机械工程 C+
风景园林学 B+ 交通运输工程 C+
农林经济管理 B 马克思主义理论 C+
生物学 B 管理科学与工程 C-

学校荣誉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在2011年、2014年和2017年连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首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连续1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21年,学校党委获评“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第七届和第十届“母亲河奖”、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保密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22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5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猫科动物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其中1个升级为“2.0”计划);有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智库;有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的长期科研基地;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质量检测总站检测中心等。个

科研成果

“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7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53项(其中一等奖24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89项(其中一等奖7项),获得授权专利5450余件。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8月底,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43.13万册(含院系资料室和各个分馆),电子图书92.05万册,电子期刊91.68万册,电子学位论文613万册,音视频42.3万小时,中外文数字资源127个。是国内林业文献信息收藏最完整的图书馆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物指定收藏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中国林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

  • 博物馆藏

截至2022年5月,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展品近千个,展品中既有3万年的长背鳍燕鲟化石、非洲野生动物标本、也有原始人类生活相关的建筑、家具等。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毛皮标本室以木头本色为装饰,与毛皮相互映衬,有150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的1700多件毛皮标本,囊括了所有中国产的珍贵毛皮,包括猫科、灵猫科、鼬科、犬科的所有物种。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等罕见标本。

东北林业大学简介插图2

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

  • 学术期刊

东北林业大学简介插图3

学术期刊

《林业研究》(英文版)(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在被18个国际文献数据库(BIOSIS、ChemicalAbstract、AbstractJournal of VINITI等)收录的基础上,《林业研究》(英文版)自2013年第1期起,被评价性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Search)和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Science Edition所收录。

《森林工程》主要反映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森工产品加工与利用、森工企业管理、森工技术、森林工程机械设备、森工土木建筑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科技动态、林业建设方针政策、生产管理与技术经验、学术研究、技术革新与技术引进等内容。

《植物研究》由中国植物学界专家周以良担任主编,是中国植物界创刊最早的期刊之一,为植物学研究科研成果展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野生动物》是中国唯一一份关于野生动物科普宣传与保护管理相结合、以科普宣传为主的国家级杂志。

《中国林业经济》是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全国性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杂志。

《绿色财会》杂志由中国会计学会林业分会和东北林业大学主办,是全国性财会专业指导性刊物,1986年创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是中国首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国内外几十种重要文摘杂志和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有近150位来自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访问考察;每年派出120余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新西兰、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了学生交流项目,并中国选派学生通过国家公派渠道赴国外攻读学位。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项目。近年来,学校举办了“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虎豹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生源来自五大洲100余个国家。

学校标识

  • 校徽

东北林业大学简介插图4

东北林业大学校徽

东北林业大学校徽为绿色中英文校名与绿色F型图案的组合,F代表林木的英文缩写,绿色洋溢生机活力,代表学校的林业特色。

  • 校旗

东北林业大学简介插图5

东北林业大学校旗

绿色旗面与白色森林、地球和书本的组合。

精神文化

  • 校训

学参天地,德合自然

“学参天地”取意出自《中庸》:“唯天下至诚……可以参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第二十二章》)。 后朱子又发扬其说:“此儒者之学,必至参天地,赞化育,然后为功用之全也”( 《白鹿洞志》)。 “学参天地”古意为“治大学问者可了解天地间的规律,参与天地生化不息的进程。”现在可以解释为“治学要努力学习天地间的知识、学问,探索世界的奥秘,揭示事物的科学规律。” “德合自然”取意出自《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指“道”的自然状态。老子原文的古意有两层:第一是说天、地、人都有其应该遵循的自然规律,第二是说天、地、人、物都应遵循自然规律。老子在这里其实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境界。“德合自然”字面的含义为道德要符合自然规律,可以引申解释为:“不断进取,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东北林业大学1952年建校,首任校长刘达先生教育全体师生“建校伊始,创业维艰”。建校以来,几代东林人披荆斩棘,万众一心,严以治学,谨以修身,不断探索天地之间的科学规律,努力揭示世界的奥秘,创新技术,报效祖国,为国家保护环境、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先导、道德示范、技术支撑的作用。

建校以来,东北林业大学正是以这些理念教育和训导东林学子,培养出不计其数的祖国建设有用人才,汗洒大地,绿染山河。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大潮中,我们凝练出“学参天地 德合自然”作为东北林业大学的校训,相信全体东林师生会以此为目标和动力,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东林精神

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

  • 校庆日

学校确定每年的7月10日为校庆日。

  • 校歌

东北林业大学简介插图6

《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作词:董林仁,作曲:姚明

前进,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前进,前进,一路猛进,一路高歌。

悠悠黑土我们开拓,茫茫林海我们拼搏;

朗朗校园我们奋发,无悔追求我们探索;

森林茂盛我们茂盛,大自然欢乐我们欢乐;

前进、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一路猛进,一路高歌。

拳拳心海荡起绿波,树木树人留给山河;

燃烧真情结下硕果,争创一流报效祖国;

事业神圣我们神圣,星辰执着我们执着;

前进、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一路猛进,一路高歌。

小树老树那就是我,我和大地连着脉搏;

我们未来前程广阔,新的世纪气势磅礴;

生活美好我们美好,太阳蓬勃我们蓬勃;

前进、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一路猛进、一路高歌。

一路高歌、一路高歌、一路高歌。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