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山科大,SDUST”,主校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是一所山东省属重点高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山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实施高校,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为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成员高校,对口支援建设长江师范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源起于1951年在淄博洪山设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和1956年建立的济南煤矿学校,两所学校分别发展为淮南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矿学院。1963年,淮南矿业学院撤销并入山东煤矿学院。1971年,山东煤矿学院与泰安煤矿学校在泰安组建山东矿业学院。1999年,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2004年,学校主体搬迁至青岛。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主校区在青岛,总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8亿元;设有教学单位33个,科研单位5个,有本科专业97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有教职工3300余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23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

学校前身

  • 山东矿业学院

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同意在洪山开办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于1951年秋季开始招生,校舍选定于洪山煤矿西山,即原华东工矿部疗养所旧址。9月10日,学校名称由“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改为“山东矿务局第二煤矿职业学校”。10月23日,根据国家煤矿管理总局教育处文件“山东矿务局第二煤矿职业学校”改称为“洪山煤矿职业学校”,隶属山东矿务局。

1952年7月,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的指示,学校名称改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简称“洪山煤校”。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插图

历史沿革

1953年4月30日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下文华东煤矿管理局,指示将洪山煤校的办学地点设在原淮南煤矿工人速成中学的旧址,即淮南市洞山车站北。7月,洪山煤矿工业学校改称“淮南煤矿工业学校”,后定名为“煤炭工业部淮南煤矿学校”。

1956年7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煤炭工业部济南煤矿学校宣告成立。

1958年7月,淮南煤矿学校升格为淮南矿业学院,济南煤矿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山东省济南煤矿干部学校创建。

1960年,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招收四年制本科和少量三年制专科两种学制的学生。

1962年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决定裁并一批新上马的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随后山东省委召开了高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决定山东煤矿学院下马,撤销停办。

1963年3月,国务院批准保留山东煤矿学院,淮南矿业学院撤销并入山东煤矿学院”的批示。6月,国务院批复教育部和煤炭部,同意撤销江西煤矿学院,将其部分并入山东煤矿学院。煤炭部和山东省煤管局将山东省煤管局所属的山东煤炭干部学院(即马鞍山干校)撤销,所有人员、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房产家俱等均由山东煤矿学院接管使用。7月,山东省教育厅决定济南工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学生170名和教师、干部10名,并入山东煤矿学院,煤炭部致函山东省委,拟将江西煤矿学院现有学生450人于1964年暑假并到山东煤矿学院。

1964年4月,煤炭部同意将山东煤矿学院由部直接领导。

1966年8月,学院受教育部委托接收越南留学生20名。

1971年1月,由济南搬迁到工矿开门办学,在兖州、肥城设立教学点。10月,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山东煤矿学院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11月,山东煤矿学院由济南迁至泰安煤矿学校校址,原济南校址改为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

1974年,山东矿业学院(工民建专业)并入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现为河北工程大学)。

1979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获批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学院煤田地质与勘探、矿山建设工程和矿山机械工程等3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管理系和会计系成建制搬迁至烟台成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为山东工商学院)。

199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具有单独组织硕士生招生入学考试权的单考单位。

199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学院从9月份开始按新的管理体制运转,即: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 山东煤炭教育学院

1975年7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山东煤矿干部学校,但因种种原因,拖延未建。

1979年6月,山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重建山东煤矿学校,与山东煤矿干部学校结合办学。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插图1

青岛校区

1983年2月,经山东省局党组研究决定,将在新汶市郭家泉办学的“山东煤矿教师进修学院”改名山东煤矿教育学院,并于12月迁往泰安,与“山东煤矿学校”、“山东煤矿干部学校”合并组校,形成“一院两校”的办学模式。

1992年,被原能源部命名为“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学校”。

1994年8月,被原国家教委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 山东省财政学校

1964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创中等专业学校-山东省会计学校,建校初期暂借青岛卫校校舍办学,同年6月迁至泰安。9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为山东省财政会计学校。

1976年5月,山东省革委会将其更名为山东省财政学校。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插图2

济南校区

1977年始,学校普通中专班招收高中毕业生,设置财政税务、企业财务和建设银行三个专业,学制两年。

1982年6月,山东省职工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山东省财政职工中等专科学校,主要为财税系统的部分职工进行学历进修教育,与山东省财政学校同属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98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东省财政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山东省财政职工大学,与山东省财政学校保持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992年7月,山东省财政职工大学迁入山东财政学院。

合并组建

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同时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2003年,经国家劳动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插图3

泰安校区

2004年,山东科技大学办学主体搬迁至青岛校区。教育部批准设立独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2007年4月,山东科技大学法人注册地登记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泰安和济南分别注册了校区。

2011年7月,学校入选首批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接收学校。9月,学校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6月,学校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7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2013年1月,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2017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函签的形式签署了共建山东科技大学协议。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1月,学校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建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3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7月,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成立,由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市应急管理局、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 9月,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商学院成立。 11月,学校成立能源、人工智能、先进制造3个学部。

2020年7月,学校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10月,学校获批教育部“全国书画等级考试”省级承办机构。 11月,山东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斯威本学院正式获批,学校加入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 12月,山东科技大学进入山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

2021年3月,学校与淄博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框架协议。 2022年9月,发起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创新共同体并担任第一届轮值理事长单位。2022年7月,山东科技大学·泰山智慧谷大学科技园揭牌成立。

2023年4月1日,山东科技大学西安校友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市钟楼饭店举行; 4月22日,发起倡导成立“全国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教育教学联盟”; 5月,山东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插图4

师资力量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3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60余人。有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2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2人。有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专家及青年专家3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有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7人,青岛市教学名师9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级教学团队8个。

专职院士:宋振骐(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蕴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宝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中国科学院院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蒋宇静(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宋振骐、刘宝珺、陈蕴博、曾庆良、田原宇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谭云亮、周东华、张延松、崔洪芝、曾庆良、田原宇

全国模范教师:王来、刘喜友、王世范等

全国煤炭教学名师:余继峰

山东省级教学团队:采矿工程教学团队(2007年,郭维嘉)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团队(2009年)、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王世范)、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卢秀山)、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张建中)、煤矿机电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1年,肖林京)、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1年,乔卫国)、计算机软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2年,王成端)

山东省教学名师:曹茂永、郑永果、王育平、秦忠诚、王来、刘伟韬、余继峰、宋燕、陈绍杰、赵文才、董华等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谭云亮、乔卫国、崔洪芝、曾庆良、张维海、刘培坤、田原宇、韩作振、李玉霞、程卫民、张鑫、钟佩思、彭延军、张媛、曾庆田、谷亦杰、陈绍杰、刘伟韬、孙林等

院系专业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教学单位33个,科研单位5个,有本科专业97个,涵盖7个学科门类: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 [1] 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山东科技大学新增了金融科技、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采矿工程、智慧交通、职业卫生工程等6个专业。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山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山东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山东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9个,山东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个,山东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山东省级精品课程58门,山东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山东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山东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山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山东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个。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1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成立山东省学校安全应急教育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青岛)培训基地,学校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绘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科学、统计学、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工业工程、英语、法学、产品设计、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 等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采矿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地质工程、安全工程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地方与行业双重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测绘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煤矿安全开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科技大学-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山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力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山东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测绘工程专业群、自动化专业群、采矿工程专业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工商管理专业群、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群、统计学专业群

山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测绘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矿业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山东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绘工程

  • 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获批9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年,学校获批10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0年,学校获批10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

2013年以来,学校学生参加“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1023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0466项,其中国家级3829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36项,省级立项61项。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118项。 2020年,学校22项成果获2020年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

学科建设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东省高水平学科4个,山东省一流学科5个,另有省市级重点学科19个,工程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采矿工程

山东省一流学科:矿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学

山东省文化厅重点学科:虚拟设计艺术科技

山东省高峰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山东省培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机械电子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应用数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工程力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青岛市重点(培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培育)

在青高校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 学科评估

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控制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获评B;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获评B-;化学工程与技术获评C。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插图5

山东科技大学

科研机构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科研单位5个,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及青岛市实验室(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个;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19个、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11个。学校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入选首批“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建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煤矿深部矿压与突水动力灾害机理与防治创新团队(2009年,郭惟嘉)、煤矿复杂条件开采成套装备关键技术团队(2012年,曾庆良)

科研活动

2022年10月,山东科技大学举行学校教师参加第39次南极科考队员出征暨智能无人船启航仪式,欢送王磊、马卫状、杨继超携带自研装备,与“雪龙”号一起出征南极,参加为期6个月的极地科考。

科研成果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27项,省部级项目92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1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00余项。

2020年,学校74个项目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7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

合作交流

根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每年在校外籍专家教师近百人。有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在校生规模近1800余人。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600余人。学校与莱州市、高密市、青岛海洋活力区、沂源县、淄博市临淄区等市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泰安市公路规划设计院、山东省地质测绘院、临矿集团等1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江师范学院签订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协议。

学校标识

  • 校徽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插图6

校徽

校徽在原校徽基础上演化而来,采用学校标准蓝色(科大蓝)为主色调。校徽为圆形,蓝底、白色字体、白色图形。

校徽以英文校名缩写“SDUST”作为形象设计元素,通过字母笔划的借用和伸延造型,演变为飞鸟的图形,象征学校教育事业积极向上、腾飞发展;图形中心有4个圆球,组成花的形象,代表“科技”,象征科技之花盛开;图形外环上方为毛体字校名“山东科技大学”,下方为英文标准字校名“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蓝色旗帜,旗帜中央印有白色学校中英文名称和校徽。

精神文化

  • 校训

惟真、求新

惟真,就是求真知、探真理、究真谛、存真率、做真人,是大学一贯的宗旨,更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底线;求新,就是想新事物、求新方法、图新变革、创新事业,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源原,也是科学研究追求的最高境界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插图7

  • 校庆日

校庆日为9月16日。

  • 校歌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插图8

《山东科技大学校歌》

孟广征词,刘寿臣曲

高山下,泉水旁,海滨好风光

采春华,收秋实,阳光伴成长

惟真求新,思精思进汲滋养

春蚕华发,编织青春的梦想

啊~科大,放飞心灵的乐园

啊~科大,天下学子向往的地方

松慠霜,水激扬,浪涛迎风唱

攀书山,游学海,勤奋争自强

惟真求新,思诚思爱向未来

校园如歌,唱响青春的华章

啊~科大,求知成才的殿堂

啊~科大,我们终身难忘的地方

我们终身难忘的地方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25日,山东科技大学的腾讯人工智能学院、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

2022年2月,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公示名单。

2022年5月,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山东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