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简称“北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时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年6月由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中文、外语及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科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理学等九个门类。

截至2022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330288.7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27441.8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7111.38万元;设有3个学部、24个学院(系) ,开设本科专业42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有教职工总数2085人,其中专任教师771人;在校生总数47860人,普通本科生4654人,研究生2668人。

历史沿革

1962年建校,时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5年1月9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65年2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北京语言学院题写了校名。

1971年10月19日,根据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决定,“北京语言学院”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合并。

1972年10月16日,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复校。

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

1986年,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1988年,学校首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研究生。

1996年6月13日,经国家教委(现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2年7月2日,经教育部批准,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2013年,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20年8月4日,北京语言大学任丘国际教育园区项目签约仪式在河北沧州任丘市举行。

2023年2月5日,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拉美汉学与文化中心成立仪式举行。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7月,学校设有3个学部、24个学院(系),开设本科专业42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总数2085人,其中专任教师771人,行政人员551人,教辅人员153人,科研机构107人。本科生专职辅导员33人,研究生专职辅导员17人。心理咨询工作人员3人。有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4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团队获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4个。有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3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汉语言、日语、朝鲜语、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对外汉语、汉语言、英语、汉语言文学、日语、阿拉伯语、法语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团队、汉语言专业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初级日语(1)、中国文化概论

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室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汉语言、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学团队、汉语言专业本科教学团队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语言学导论、法语高级口译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科学实验中心、对外汉语教学实验中心

北京市级精品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实用语法分析》、《新标准汉语》、《汉语强化教程》、《法语语言学教程》、《大学汉语精读(第一册)(维文版)》、《计算机应用基础(第5版)WindowsXP与Office2003环境》、《英汉互译策略对比的应用》、《大学意大利语听力教程》、《日本古典文学史》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对外交流

截至2021年8月,学校与世界上75个国家和地区的386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哈佛大学合作设立哈佛北京书院,在泰国设立了曼谷学院,在日本设立了东京分校。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各类中外联合办学项目100余个,如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开展的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德国波恩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开展的学生交换项目,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开展的短期项目。承办了18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被评为“先进中方合作院校”。近年来,平均每年有100名左右的教师在海外任教,有400余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每年接待外宾1500余人次。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16个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基地)。其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是教育部、科技部支持的 “111计划”引智平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国家工程的专业机构,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北京高校中仅有的两个文科类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

2022年8月8日,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启动仪式在金沙滩接待中心举行。

该校设有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或基地)12个,其中:

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阿拉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重点培育基地;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是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监测的重要基地;

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研制和修订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阵地;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国家工程的专业机构;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是国家汉办首批建立的汉语国际推广十大研究基地之一;

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是文化部投入建设的中外文化互译合作平台;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北京市教委建设的“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唯一一家语言类中心;

中国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心是国家民委支持建立的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机构;

中医药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基地是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的特色基地;

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是与《光明日报》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

建设成果

2013年度,该校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总计789名,共发表论文441篇(其中国内学术刊物395篇,国外学术刊物27篇,港澳台刊物14篇,译文5篇),出版著作86部(其中专著37部,编著或教材37部,古籍整理1部,译著11部),提交被采纳研究与咨询报告15篇,获得1项新的发明专利。新立项的科研项目总计177项(其中纵向项目54项,横向项目24项,校级项目99项)

2006年至2014年1月,该校共批准校级项目400余项,投入经费1475.46万元。经过校级项目的”孵化”,共有254项课题获得上级部门项目支持,批准经费3780.55万元。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4531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其中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9月,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总量90万册左右,古籍8万册左右,期刊合订本6万册左右。中文期刊2722种,外文期刊484种,国内主要报纸70余种,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报纸20余种。

截至2021年8月,学校编辑出版《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报)《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研究》《汉学研究》《文献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和《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等近二十种刊物。

文化传统

  • 校徽

校徽突出了北语的国际化特色。校徽以地球为背景,中间为盾型;盾型内是两个绿色字母“Y”,代表“语言”两字。整个设计寓意深刻;北语素有“小联合国”的美称,地球正是北语国际化的象征,绿色则赋予了语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北京语言大学简介插图

北京语言大学校徽

  • 校歌

北京语言大学校歌

作词:阎纯德

作曲:吕远

跨过海浪云涛,为了梦中的寻找

五洲朋友相聚我们学校,漫天飘荡着美丽歌谣。

敬业簇拥鲜花,勤奋培育英豪

我们耕耘人类文明,文明把进步锻造。

啊,美丽的学校!啊,我们的骄傲!

不同的肤色,相同的声调,同声祝福世界美好!

跨过海浪云涛,为了梦中的寻找

四海学子相聚一个家园,理想编织着青春微笑。

语言牵手和平,文化搭起长桥

我们放飞人类希望,祈愿天下真情拥抱。

今天用爱心播种,明天鲜花开遍天涯海角!

不同的地区,相同的声调,同声祝福世界美好!

  • 校训

德行言语 敦睦天下

所获荣誉

2018年10月,《中国高校媒体影响力榜单》发布,北京语言大学排名第六。

2021年5月,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党委入选“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2022年4月,入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名单。

2022年4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康复学院20级特殊教育专业1班团支部被表彰为“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