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工程大(WIT),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人民政府。1980年3月,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学校划归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6年2月,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占地约2000亩,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297余万册;设有18个学院(部),1个研究设计院,1个独立学院,开设73个本科专业;拥有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在职教职工2216人,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558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本科生近20000人,留学生300余人。

历史沿革

  • 湖北化工石油学院

1972年4月20日,湖北省化工石油学院筹建领导小组成立;6月25日,湖北省政府同意以湖北省工业学校为基础,组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

1974年,学校校址迁移至伏虎山麓、南湖北畔(现武昌卓刀泉路366号)。

1977年,招收首批四年制本科生。

1980年3月31日,教育部批准湖北化工石油学院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化学工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化学工业部为主。

199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价;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同年7月3日,学院由原化工部主管改为中央与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

2000年,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整体进入学院。

2002年11月19日,流芳校区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2003年9月11日,流芳校区正式启用。

2004年2月份,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武汉工程大学

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同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9月,入选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2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8年1月,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月,入选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0年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

2021年12月28日,武汉工程大学举行聘任仪式,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科协主席涂善东院士为武汉工程大学特聘兼职教授。

2022年11月16日,武汉工程大学校史馆开馆仪式举行。

武汉工程大学简介插图

学校风景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7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1个研究设计院,1个独立学院,开设7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1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汉工程大学研究设计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重点学科

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化工与矿业工程

  • 学科评估

截至2022年7月,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2216人,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558人,高级职称教师824人,占比52.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9.48%。有引进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获得者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池汝安、陆培祥、姚槐应

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姚槐应

全国优秀教师:鄢国平

湖北省教学名师:潘志权、吴锋、丁一刚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3项、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品牌专业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3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4个、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1个、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9个、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荆楚卓越计划7个。

项目 名称 获批时间
国家级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07
制药工程 2008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0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10
应用化学 2010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3
国家级精品课程 制药工艺设计 2007
化学反应工程 2010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实验教学中心 2009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有机化学及实验 2009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9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化学反应工程 2012
制药工艺设计 2013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谁来给中国“加油”——中国石油安全的困境与出路 2014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创业基础 2018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1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1
制药工程 2011
矿物加工工程 2011
软件工程 2013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化工”工程化实践教学中心 2014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014
药物制剂过程装备与工程设计 2014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2014
省级精品课程 化工原理 2003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2003
大学物理 2003
物理化学 2004
计算机应用基础 2004
线性代数 2005
高等数学 2006
大学体育 2006
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2006
经济数学 2007
制药工艺设计 2007
电路 2008
大学物理实验 2008
基础化学 2008
化学反应工程 2009
文字创意设计 2009
管理信息系统 200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09
人工智能 2010
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 2010
大学英语 2010
水污染控制工程 2010
材料科学基础 2011
民法学 2011
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 2011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2011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大学生创业基础 2016
省级品牌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03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0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05
制药工程 2006
环境工程 2007
应用化学 2007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08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009
土木工程 2010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3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2007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7
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 2008
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 2009
工程实践与创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
省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 化工与环境类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 2010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化学反应工程 2012
制药工艺设计 2013
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 2014
西方经济学(微观) 2014
化工原理 2015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2015
水污染控制工程 2015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从石油到iPhone4 2012
管理信息化与现代生活 2013
谁来给中国“加油”——中国石油安全的困境与出路 2014
生命要素与医药工业 2014
机器人足球中的人工智能方法 2015
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宜化集团实习实训基地 2012
武汉人福医药实习实训基地 2014
武钢集团大冶铁矿 2016
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人福医药集团实践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2012
大冶铁矿实习实训基地 2015
上海第九城市实习实训基地 2015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公司 2016
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0
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制药工程 2010
材料物理 201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1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12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13
智能科学与技术 2014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4
工业设计 2015
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1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013
会计学 2014
采矿工程 2014
应用化学 201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15
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化工”工程化实践教学中心 2014
智能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15
省荆楚卓越计划 自动化 2016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2016
材料化学 201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8
汉语国际教育 2018
法学 2018
会计学 2018
  • 教学成果

2008年至2019年4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 学生成绩

截至2022年7月,五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际奖项10项,国家级奖232项、省部级奖项593项。本科生就业率达96%,每年到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企业等知名公司就业的比例约占就业人数70%,毕业生升学率超30%。

所获荣誉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团委”“团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高校”“湖北省‘两访两创’先进高校”“湖北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人才工作‘十强高校’”“湖北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被教育部授予“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2年11月,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重庆大学圆满落幕,武汉工程大学获高教主赛道1项金奖、2项银奖,高教主赛道获奖项目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

武汉工程大学简介插图1

学校全景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7月,学校建有1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1个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北三峡实验室、1个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70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技术中心(基地);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是武汉市唯一设在省属高校的工业技术研究院;与荆门、鄂州、黄冈、重庆长寿区等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

平台类别 平台名录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成果转化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湖北省化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化工装备强化与本质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湖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生态环境设计研究中心
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湖北省道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智能焊接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湖北省有机胺肟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磷酸及衍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甾体化合物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磷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甾体激素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化工材料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专用化学品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工产品检测研发推广中心
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催化剂及其它化工产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混凝土外加剂研究开发中心
湖北省校企共建印刷技术及设备研发中心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乙烯工程下游产品开发及过程强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磷化工废弃物循环利用及磷钾伴生矿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平台
化工新材料协同创新平台
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技术研究院(武汉化院科技有限公司)
其他省级技术中心(基地) 湖北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
湖北省化工行业技术中心
湖北省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湖北省化工科技情报查新中心
湖北省化工清洁生产中心
湖北省化工节能监测评价中心
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
湖北省资源化工产品清洁技术的开发技术创新基地
湖北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作基地
武汉市绿色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
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市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平台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设计院
武汉工程大学测试中心
武汉工程大学纳米材料与新型陶瓷研究中心
武汉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武汉工程大学光电子系统技术研究所
武汉工程大学节能材料与膜技术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承担原973计划、原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4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各类奖项201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累计152.8759万册(含各院(部)、研究设计院的藏书),且拥有电子图书255.1794万册(含电子期刊113.198万册;其中100万册超星电子图书为网上访问权,3500册为超星电子图书借阅机供下载),各类中外文数据库31个。

  • 学术期刊

武汉工程大学简介插图2

学术期刊

《化学与生物工程》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道化学化工、生物化工、生物工程、医药化工、生态化工、化工环保等领域科技成果与技术进展,设有综述专论、科学研究、开发应用、分析检测等栏目,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等收录。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工程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化学工程、化工工艺、化工新材料、化工机械与智能制造、环境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土木工程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被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收录,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武汉工程大学简介插图3

学校全景

合作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法国上法兰西理工大学、兰斯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爱尔兰唐道克理工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魁北克大学三河城分校;韩国国民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沙巴艺术学院;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泰国暹罗大学;南非金山大学等4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师资互访、共同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每年有百余名世界著名科学家及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每年派出大批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访学进修、攻读学位、合作交流调研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信息进行科研合作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包括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国际交流班、双学位、本硕连读等。

学校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已招收来自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加纳,埃塞俄比亚、喀麦隆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就读于我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在籍在册各类留学生300余人。与南京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长期开展校际互换生工作。

学校成立有13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参加的董事会、41个校友分会以及武汉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武汉市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陂区、宜昌、十堰、黄冈、荆门、重庆长寿等市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学校设有“企业佳助学金”“人福药业奖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19项。

近年来,学校主办或承办了中国矿物加工大会、国际矿业学术论坛、WILEY-黄鹤楼先进纳米材料高端论坛、电气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第十一届SPIE多谱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国际学术会议、第一届国际磷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冶金与矿业领域在研项目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全国制药工程专业研讨会、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

2022年12月7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消息,由武汉工程大学主导的“资源与环境科技教育中非合作联盟”正式成立。

形象标识

  • 徽志

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以字母“W”和汉字“工”为设计元素,经艺术变形构成搏击长空的黄鹤,也象征着长江、汉水;右下方有“1972”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校名,下方是英译校名。

武汉工程大学简介插图4

校徽与文字

  • 徽章

学校徽章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 校训

格物明理、致知笃行

“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为探究事物原理而获得智慧和知识。“明理”即为明人伦,晓事理,是“格物致知”的目的和延伸。“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为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意谓坚持不懈,踏踏实实地实践。

校训的整体含义是: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伟大志向,继承“团结、严谨、勤奋、求实”的校风和“奋进、踏实、刻苦、活泼”的学风,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实践精神,获取知识和智慧,明人伦,晓事理,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为学校持续稳定发展、为国家文明富强不断作出创造性贡献。

  • 校歌

武汉工程大学简介插图5

《武汉工程大学之歌》

词:集体

曲:臧云飞

采撷南湖霞光逐梦飞扬

黄龙山麓绽放青春光芒

格物明理 致知笃行

莘莘学子耕耘心之所向

掬捧长江碧水激荡衷肠

静思湖畔浇灌明日希望

追求卓越 化育天下

英才辈出挺起民族脊梁

爱我工大 爱我工大

书写新时代的荣光

意气风发奏响奋进乐章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黄鹤翱翔

飞越天高水长

我们的工大 我们的工大

续写新时代的梦想

使命在肩自当乘风破浪

初心如磐 风华正茂

复兴征程

赓续工大辉煌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