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天师大”,位于天津市,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是天津市属重点大学。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师范学院。学校传承的师范教育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成立的北洋师范学堂、1921年成立的天津工商大学和1930年成立的天津市立师范学校。1982年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1999年4月,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天津师范大学。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校园占地3500亩,含771亩自然湖泊湿地,建筑面积85.08万平方米,馆藏书近400万册;设有2个学部,20个学院,开设75个本科专业;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041人,其中,本科生26318人,硕士研究生5915人,博士研究生663人;国际学生382人;有教职工2538人。

历史沿革

  • 学校前身

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30年,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创建。

1937年,天津市立师范学校撤销,并于1938年复校。

1938年,河北省立女师学院(原北洋女子公学)之师范部并入天津特别市立师范学校。

1945年,天津特别市立师范学校更名天津市立师范学校。

1949年,更名为天津市师范学校。

1968年,天津市师范学校更名下瓦房中学。

1978年,天津市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天津师范专科学校。

1980年,天津师范专科学校(塘沽分校)并入天津师范专科学校。

天津师范大学简介插图

校园一角

1996年,天津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天津教育学院

1950年,天津教师业余学院创建。

1952年,天津教师业余学院更名天津教师学院。

1954年,天津市中小学教师马列主义业余学院创建。

1956年,天津教育行政学院创建。

1958年,天津教师学院、天津市中小学教师马列主义业余学院、天津教育行政学院、天津师范学院(业余部)、天津市教育局教研室合并组建天津市教师进修学院。

1958年,天津市教师进修学院撤销。天津市教师进修学院参与合并组建天津师范学院。

1962年,天津教师进修学院复校。

1967年,天津教师进修学院撤销。

1972年,天津教师进修学院复校。

1975年,天津教师进修学院撤销。天津教师进修学院并入天津师范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简介插图1

天师大图书馆正门

1979年3月15日,天津市革委会批准恢复天津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天津教育学院。

天津师范学院

1958年,天津市划归河北省,改为省辖市,原天津师范学院(前身为天津工商大学、私立津沽大学,原址马场道)改为天津师范大学,由河北省直接领导。

1960年夏,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教五字第258号通知决定,将天津师范大学改为综合性的河北大学。

1958年5月,天津市委、市人委将天津师范学院教师进修班、天津教师学院(1952年组建)、中小学教师马列主义业余学院(1954年组建)和天津市教育局教研室等5个单位组建天津教师进修学院,又将筹建中的天津教师进修学院与天津市工农速成中学合并,9月10日成立天津师范学院,选址在六里台,由天津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子庸任院长,吴兴任党委书记,并在行政上隶属天津市教育局。

1959年8月,河北省、天津市决定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将天津师范学院全部学生、部分教师、干部调往天津师范大学。留下的教师、干部和从天津市中学抽调的骨干教师,另组建天津师范专科学校。

1960年5月,中共天津市委、市人委又批准将天津师范专科学校恢复为天津师范学院,任命张建新为党委书记、任子庸为院长。以前调整到天津师范大学工作的教师又回到天津师院,一些系、班的学生也回到天津师院。各个学系和专业都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扩充。

1961年,撤销天津工农师范专科学校,全部并入天津师范学院。

1962年,按照中央调整整顿的方针,天津师范学院被停办了新闻系,将河北大学地理系并入该校。

1964年,又停办了生物系,师生并入河北大学生物系;并将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并入政教系,后又更名为政史系。

1970年9月,天津市革委会决定将天津师范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外国语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新师院。

1974年,河北外国语专科学校与天津师院分离,重新组建天津外国语学院。

1975年,天津市决定,天津教师进修学院并入天津师范学院,改名天津师范学院进修部;

1982年6月14日,天津师范学院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

1992年8月21日,南开大学分校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应用文科学院。1996年8月30日,天津师范大学应用文科学院并入天津师范大学。

  • 三校合并

1999年4月8日,经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教育部同意,新的天津师范大学正式成立。新的天津师范大学在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2010年,天津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财政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2011年底,天津师范大学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3年1月,天津师范大学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4年,天津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天津师范大学简介插图2

天津师范大学

2018年3月,天津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5月9日,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揭牌成立。 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0年10月,成立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

2020年11月,学校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天津师范大学“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将依托学校进行为期4年的建设。

2023年3月19日,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正式成立; 5月,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在校教职工2538人。国家级顶尖人才称号7人,国家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国家级人才56人次;两院外籍院士2名,双聘院士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等省部级人才126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专业学位教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0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1人,中世纪史委员会会长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1人;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第四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学校教师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教师”“人类学终身成就奖”“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全国最美辅导员”等荣誉称号。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市级教学团队18支

双聘院士:刘丛强、何积丰、龙以明

资深教授:徐大同、侯建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侯建新(第一召集人)、马德普、白学军

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夏晓阳、侯建新、杜淼、孙金生

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白学军、杜淼、孙金生

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人选:斯蒂芬·尼古拉斯、尹准晟、李江熙、金东浩

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夏晓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白学军、闫国利、杜淼、 杨恩翠、龙秀清、 赵利民、李妍、王中良、佟德志、朱长军、王益文、吴捷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2个学部,20个学院,开设75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月,学校17个专业完成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获批“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师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师资队伍建设试点学校”,获批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和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承接教育部“国培计划”,入列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26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规模以及建设点总规模位列市属高校之首。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市品牌专业建设点16个,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5个,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市应用型专业建设点12个。学校50门课程获批国家级和省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市级精品课程25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6门。

此外,该校研究生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4篇,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天津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4篇。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世界史、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法学、物流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地理信息科学、软件工程

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播音与主持艺术、学前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应用物理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实验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实验中心、生物学实验中心、电子与通信工程实验中心

天津市优秀教学实验室:数学实验室、地理科学实验室、外语教育技术中心、现代管理实验室、表演艺术实验室、美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心理学”教学团队(带头人:白学军)

天津市级教学团队:“应用心理学”教学团队(带头人:白学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孟昭毅)、欧洲史教学团队(带头人:候建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王秀阁)、政治思想史教学团队(带头人:马德普)、教师教学教学团队(带头人:王光明)、新闻学专业教研室(带头人:刘卫东)

天津市“十二五”综投教学创新团队:“基础心理学”教学团队(带头人:白学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孟昭毅)

学科建设

  • 重点学科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天津市一流学科,18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5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化学学科连续6年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评估结果,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世界史4个学科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进入B+行列,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学科进入B类行列。

在教育部组织的2012年第三次学科评估中,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进入全国10强,世界史、政治学、教育学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进入全国20强。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天津师范大学23个一级学科参评,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60%。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世界史进入前20%,为B+档,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进入前30%,为B档,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进入前50%,为C+档,法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进入前60%,为C档。

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化学

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政治学、心理学、世界史、化学

天津市重点(培育)学科: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培育)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 、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学位点建设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包含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校,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与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举办5所孔子学院和1所独立孔子课堂,承办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成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学校3次获得“先进中方承办机构”荣誉称号,所建设的孔子学院11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荣获“孔子学院开创奖”。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大学、机构和地方政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派往49个国家担任中文教学工作的汉教志愿者规模达到1020人。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合作建设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学生培养规模在天津市名列前茅,筹建“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戏剧与影视研究院”“京津冀心理健康与社会治理中心”“京津冀国际中文教育交流中心”“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国家文物古籍保护重大需求,建立“古籍保护研究院”;积极服务天津“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49个以智能科技、信创产业为主体企业进驻天津师范大学科技园。

2017年9月29日,天津师范大学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获得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5个,社科实验室4个,天津市科普基地7个,省市级工程中心1个,“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天津市科技创新智库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总量达到35个,4个智库入选天津市高校智库,11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建设成果

  • 自然科学

科研立项

2014年,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10项,资助经费2293.1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资助总金额1084.9万元;省部级项目30项;局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49项。

科技成果

2014年该校共发表科技类学术论文324篇,科技著作4部,三大国际检索论文(2013年)273篇,其中SCI收录165篇, EI收录93篇, ISTP收录15篇。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1项。2014年共申请专利117项,其中发明专利107项,专利授权58项。

  • 社会科学

科研立项&经费

天津师范大学简介插图3

校园风光

2011年-2014年,学校获各级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796项,总经费5757万元,比“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增长188%。

2011年-2014年,获国家级社科项目78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36%。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65项,国家社科成果文库1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2项,全国艺术规划项目1项。获省部级项目362项,总经费1392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11%。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项,资助经费40万。获各类横向课题251项,其中经认定的省部级以上项目155项,总经费2242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09%。

论文发表&著作获奖

2011年-2015年5月,全校出版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494部,其中学术著作176部,教材83部;发表学术论文3343篇,其中学科级论文180篇,被SSCI收录7篇,被SCI收录10篇,被EI收录6篇,被A&HCI收录3篇。

2011年-2014年,学校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历史文化学院阎书钦教授的专著《国家与经济:抗战时期知识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论争——以<新经济>半月刊为中心》获得三等奖;在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中,该校共有26项成果获奖。获奖作品中,特别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7项。在天津市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工作中,该校共有14项教育科研成果获得奖励,其中一等奖6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5年7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实体文献280万册(件)。其中,开架书库藏书80万册,中外文报刊2400余种。馆藏中外文数据库90余个,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电子期刊1.1万余种,学位论文3万余篇。馆藏古籍为藏书重点,以文史类为主,侧重明清时期,突出地方性特点,涵盖经史子集各类。其中,旧平装书7000余种、2.7万余册;古籍线装书1万余种、12万余册;善本书 700余种、 7500余册。278种古籍被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 学术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简介插图4

学报

截至2020年4月,学校定期出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心理与行为研究》、《青少年科技博览》、《数学教育学报》、《中等数学》、《政治思想史》、《经济社会史评论》和《同学少年》10种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是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形象标识

  • 校徽

天津师范大学简介插图5

天津师范大学校徽

1.圆形校徽寓意和谐,特定红色象征热情奔放。内圆与外圆之间的上半部标有赵朴初同志专为学校题写的“天津师范大学”书法字样,下半部标有英文校名“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2.内圆中嵌有繁写小篆体“师范”二字,既表明“师范”是该校特色,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古语“恭德慎行,为世师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追溯历史,天津师范大学是天津一贯传承师范教育特色的地方高校,与天津师范教育百年发展一脉相承,同根同源。

3.“师范”二字外形呈方形,与背景的圆形成有机结合,有“天圆地方”之意。以几何学论,圆内接矩形蕴涵着无限的生命力,也应古语:有规矩,成方圆。二字下为数字1958,标明学校创建日期。内外圆的半径比例约为1:1.36。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居中印有学校徽章和中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 校训

勤奋严谨,自树树人

勤奋,就是要勉力学习,毫不间断,有学习的热情;严谨,就是谨慎严密,有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治学方法,也就是有科学的态度,勤奋是热,严谨是冷,这是辩证的关系。自树指教育者先受教育,要严于律己;树人指培养人才为百年大计。要为人师表,严于育人。树人必先自树,自树才能树人。

天津师范大学简介插图6

天津师范大学校训

  • 校歌

天津师范大学简介插图7

桃李争妍

作词:万卯义

作曲:万卯辰

学海浩瀚

涛飞浪卷

我辈高扬征帆

惜时如金

阅寰宇经典

因材施教

育强国俊彦

创新业,攻尖端

桃李争妍

神州大任担在肩

挽华夏儿女共建明天

  • 学风、校风、校庆日

学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校风——诚实守信、勇于担当

校庆日——每年9月10日

所获荣誉

天津师范大学对口帮扶工作办公室,2021年5月26日,荣获天津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3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风雨同心”学雷锋服务队入选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名单。

2022年,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

2022年11月,国家网信办法治局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