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成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共建的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于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重庆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地质系工科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地质学院(吉林大学)、交通大学部分干部教师组建,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先后成建制迁入。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同年获批确定为部属重点高校。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再次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2019年教育部与四川省签署共建协议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3487亩;有20个教学学院,开设66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学校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学校有教职员工2893人,全日制在校生38373人。

历史沿革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调集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勘探学院(现吉林大学)、交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部分教师及其它机关、部队的干部370余人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并采购和调集了1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10万余册图书到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学校开设地质测量及找矿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系,建校当年即面向全国招收首届本科生1551人,学制4年,10月10日正式开学。

1957年,重庆大学地质系勘探专业二年级全体学生迁入学校。

1958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11月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同年,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各年级学生和教师各半转入学校。

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举办地质类函授教育。

1962年,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地质部双重领导改为由地质部直接领导,各专业学制改为五年。

1965年8月,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三系包括放射性矿产地质和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2个专业、各年级学生和教职工全部转入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6年。

1969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

197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普通班大学生;至1976年止,先后招收5届大学生3073名。

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后,专业学制改为四年,招生794名。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

1979年,学校改由地质部直接领导。

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学校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1月,国务院批准学校为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3年,学校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

1984年3月,国务院批准学校为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学校正式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6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1988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学校“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插图

李鹏同志题词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插图1

确定成都理工学院为部属重点高校的批复

1990年,经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1年,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学校建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3年5月,经国家教委和地质矿产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同年12月,地质矿产部正式批复确定学校为部属重点高校。

1995年,学校获得博士生导师自审权。

1998年,地质矿产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签订共建成都理工学院协议。同年,根据国家要求,学校高等教育招生并轨并扩大规模招生。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同年9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

2006年,学校教师团队独立完成的“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是学校首次独立获得此殊荣。同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评价。同年10月,学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成为学校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学校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发挥重点作用,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嘉奖。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勉励“一定要把成都理工大学办好”。

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同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5年,学校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年,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优秀评价。

2016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签署《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力争到2040年,共同将成都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同年11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9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项目。 同年12月,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签署《共建四川大学等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协议》,学校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双一流”高校。同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2020年5月,成都理工大学首批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7月,学校首批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同年,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独立招生代码)正式开始招生。

2021年1月,成都理工大学当选第一届宜宾市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同年9月,成都理工大学被确定为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8月,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在入选的132个产学研协作类创新基地中位列11名。 9月,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插图2

成都理工大学西门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1个产业发展研究院,开设66个本科招生专业(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2893人,其中教授(级)465人、副教授(级)804人。截至2022年12月,获国家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208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IEEE Fellow入选者1人、其他国家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5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获省部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518人次。刘宝珺院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以柔性引进等方式聘请两院院士35名。学校有4个院士工作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拥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

学科建设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插图3

西校门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有5个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核科学与技术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资源与环境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及交叉设置二级学科(13个):岩石物理学、沉积学(含:古地理学)、矿产资源化学、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环境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矿物材料学、金属矿产与金属材料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数学地质、资源与环境遥感、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力学、网络空间安全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金融、应用统计、法律、翻译(英语笔译、英语口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风景园林、会计、工程管理、艺术(广播电视)、国际商务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4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学校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各类国家级一流课程11门,各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2门。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插图4

校园西区鸟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核资源勘查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地质与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探槽工程布设及采样编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强辐射剂量计算与防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VR技术的剧场舞台表演空间认知与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地质工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核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峨眉山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工业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建筑学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个):深层地下卤水吸附提锂3D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夯土建筑更新改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采矿权价值评估与决策虚拟仿真实验、露天矿山配矿过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斜坡灾害土工离心模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VR技术的剧场舞台表演空间认知与体验虚拟仿真项目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数学应用与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矿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天然气地质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8个):资源环境地质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地质学类工科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核技术与应用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信息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名单不全):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首批高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遗产型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专业: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化工与制药、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英语、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会计学、建筑学、广播电视编导、园林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环境与土木工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地球科学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地球科学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地球物理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页岩气现代产业学院

学生获奖

截至2018年3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3次获得中宣部、团中央表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科技进步奖(交叉创新奖)2项,获省一等奖22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36项;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全国银奖1项、铜奖5项,省一等奖13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55项;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赛Meritorious Winner奖32人次、Honorable Mention奖159人次、Successful Participant奖139人次,全国一等奖67人次、二等奖117人次,省级一等奖207人次、二等奖326人次、三等奖391人次;在各类大学生体育赛事中获得全国奖励119项(次),省级奖励157项(次);在全国、省市级各类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中获得奖励559项(次)。

研究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和四川省的科技平台34个。学校参与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成功获批碳汇与地质固碳研究部。 学校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2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地调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等一大批重要项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奖项共计1040项(次),其中国家级奖项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96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6个、电子图书263万册、电子期刊137万册 。图书馆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服务模式,实现了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的和谐统一,馆内建有国土资源西南地区科技查新站和四川省高等学校文献传递服务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插图5

成都理工大学东区图书馆

  • 展示馆所

学校拥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大竹重庆鱼”、“隆昌铁陨石”等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和观赏石等6万余件标本。博物馆获得包括区、市、省、国家所有级别的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现与成都市在校区内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插图6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校博物馆之一。该馆建筑总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是西南地区建筑体量最大的自然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藏品丰富,拥有矿物、岩石、矿产、宝玉石、古生物,以及现生动植物等标本6万余件,其中不乏世界级、国宝级的精品、珍品,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居中国各大学博物馆之首。

  •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有CSCD核心期刊2种、中文核心期刊2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93年创刊的《四川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四川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与《理工高教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内刊)合刊,并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期为季刊。2011年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期正式转为双月刊。该刊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获四川省优秀学报(二等奖)。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1992)、第三版(2000)、第四版(2004)和第五版(2008);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外,该刊还是“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先后15次在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其中在教育部(包括原国家教委)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3次(1989年,1999年,2004年)、二等奖2次(1995年,2008年)、优秀科技期刊奖1次(2006年)、精品科技期刊奖1次(2008年)。根据教育部“教技[1999]1号”文件,该刊于1999年7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矿物岩石》创刊于1980年,属四川省科协主管,由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与成都理工大学主办。主要就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沉积学以及相关学科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地球及空间科学中有关物质成分的学术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服务。先后三次(1996年、2000年、2004年)被遴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EI光盘版全部收录。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创刊于1979年。主要刊登中国国内外地球探测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处理及其应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及美国《地质光盘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十多家中国国内外知名文摘收录,还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等知名检索机构的来源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原《地质科技管理》、《地质系统管理研究》)创刊于1984年,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刊载土地、矿产、水、海洋等自然资源科技和管理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EPS收录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创刊于1990年9月,为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由地球内部动力和外动力以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方面的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该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院万方(数据)集体公司《科技期刊群》。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3月,学校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项目等多个国家公派项目实施单位,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1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获批实施英国牛顿基金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合作项目等国际项目。学校举办四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近年来大批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讲授课程,参与科研,极大的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国际化水平。学校邀请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合作科技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学校聘请外籍专家定期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近5年共聘请400余人次长期外国专家在校任教,规模在四川省仅次于四川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开始与英国数所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是全国较早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2013年,成都理工大学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两校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地学等5个本科专业开展“2+2”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先在国内学习两年本科课程,然后到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完成剩余两年的本科课程后,可同时获得成都理工大学的毕业证书、学位与爱丁堡大学的学位。

校名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插图7校名
学校于2001年9月21正式启用“成都理工大学”校名。其中文名标准字体为毛体。

校训

涵义:

1、“穷究”:深入钻研,追根寻源,不舍追求。见《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另见朱熹:“格物穷理”;见成语:“穷经皓首”等。

2、“于”:在于、及于、对于、自于等等。

3、“理”:事理、物理,包括道德伦理、人生哲理、科学真理、事物法理以及理想、理性、理论、理念等等。将寻常所说的道德、道理等尽包其中。

4、“成就”:完成、成功,造就、成全,成材、成器等等。指在正确的理想、理念、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成绩。

5、“工”:实践、实干,工作、工力,过程、擅长,巧智、巧用,艺术境界等等。如“能工巧匠”、“巧夺天工”、“无意而工而无不工”等等。

八字可直译为:在事理物理处穷究钻研,在实践实干中获得成就。亦即:穷究于事事物物之理,成就于实践实干之工。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插图8校训

校标

成都理工大学校标的标准色是具有沉静、科技、庄重属性的成理蓝(C95 M85 Y40 K0)

校标元素组成

校标的形状为圆形,由地球、恐龙、书本、地层和中英文的“成都理工大学”字样和阿拉伯数字1956等元素组成。

校标设计说明

地球:其一寓意我校是一所以地学为优势特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大学;其二寓意我校关注宜居地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体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的理念。

恐龙:恐龙形象来源于我校博物馆马门溪龙化石标本。它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恐龙,亚洲保存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是我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历史的象征、文化的象征,具有社会知名度和校友认同度。该恐龙造型昂首挺拔,其寓意契合我校“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书本和地层:用地层构成的书本,象征知识与智慧,体现我校在地学方面的特色,蕴涵我校“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

1956:阿拉伯数字“1956”代表了我校的创建时期是1956年。

中英文成都理工大学:中文采用毛泽东同志的手写体;英文采用大写的英文印刷体(Britannic Bold)。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插图9校标

校歌

《理工之歌》
砚湖泱泱,慧园苍苍,

这里是放飞理想的地方。

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我们永远铭记心上。

五洲四海,弦歌一堂,

厚德博学,桃李芬芳,

峨眉巍巍,岷江沧沧,

我们是社会的栋梁。

所获荣誉

2020年6月,成都理工大学相平衡与盐卤化工教研组荣获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22年4月,成都理工大学脱贫攻坚评估团队入选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

2022年5月,成都理工大学脱贫攻坚评估团队被通报表扬为2022年“成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22年5月,成都理工大学团委荣获成都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22年6月17日,被列入首批10个成都市青(少)年领事保护教育基地名单。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