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简介

天津工业大学简介

天津工业大学(Tiangong University),简称“天工大”,位于天津市,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天津市共建的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欧洲纺织大学联盟会员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源于1912年创建的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后历经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国立北洋大学纺织系和河北工学院纺织系、天津大学纺织系等办学时期,1958年河北省整合天津大学纺织系及天津纺织工业学校等办学资源独立组建河北纺织工学院。学校于1964年后改由纺织工业部管理,1968年更名为天津纺织工学院,1998年后实行以天津市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业大学。

根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约195万平方米;下设5个学部、25个学院、1个书院,有67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2200余名,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全日制硕士生5100余人,博士生500余人,成人教育学历生9000余人,各类留学生近2000人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北京创办京师高等实业学堂,设有机械、电气、矿冶、应用化学4科。

天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

校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改组为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停办矿冶科,设立机织科。

民国十八年(1929年),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更名为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后改成纺织工程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平津相继沦陷。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等校师生西迁陕西西安,合并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西安临时大学南迁陕西南部,校名改为西北联合大学。同年7月,联合大学各学院分别成立独立学院。在城固的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工学院和在甘肃天水的河南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在城固县山区的古路坝,设有九个系,原北平大学工学院的纺织系是其中之一,专业范围是棉、毛纺织染整。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原址复校。暑假,西北工学院师生离开城固县古路坝,迁到咸阳;同时一大批教职员和学生,离开咸阳,来到天津北洋大学。以后,许多教职员,包括院长、纺织系主任和专业教师,先后离开咸阳,来到天津。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在津校友们的倡议和策划下,北洋大学工学院开办纺织系,开始有二年级学生。原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的馆藏外文期刊,调拨给北洋大学。

1950年,河北工学院纺织系成立。

天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

学校风貌

1951年,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大学,两校的纺织系合并成天津大学纺织系。

1952年,四川乐山技艺专科学校的棉纺和棉织两专修科师生,并入天津大学纺织系,抗战期间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的系主任及主要专业教师,都集中到天津大学纺织系。

1958年,河北省在整合天津大学纺织系、天津纺织工业学校(创建于1952年)等办学资源的基础上,独立组建隶属河北省管理的河北纺织工学院。

1960年2月,经院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职工业余学校”。

1964年8月,河北纺织工学院改由纺织工业部管理。

天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2

学校风貌

1966年开始,在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学校工作陷入混乱状态。

1967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下设后勤大队、行使原总务处的职能。

1968年,河北纺织工学院更名为天津纺织工学院。

1970年,学校机构调整,撤销后勤大队,成立校务组。同年,学校划归天津市领导。

为补充校办工厂工人不足,1970年学校招收第一批技工班学员,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

1986年11月,学校制订了《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有关细则。

1987年,学校建立人民奖学金,1990年实行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奖学金,1991年实行王克昌奖学金,1992年实行理工科奖学金,1994年实行桑麻奖学金,1996年实行钱之光奖学金,1998年,还增设了新生奖学金。

天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3

学校风貌

1998年后,天津纺织工学院实行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至1999年底,学校设有纺织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管理与信息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计算机与自动化系、服装与艺术设计学系和基础课部、外语部、社会科学部、体育部4个教学部,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有20个本科专业、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业大学。

2004年,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天津工业大学。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成为天津市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同年,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3月,纺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自动化四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7年9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同年,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

2018年9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决定共建天津工业大学。同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4月,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在学院授牌。6月,学校与华为公司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

2019年6月,加入“欧洲纺织大学联盟”,成为该联盟全球范围内第四十位会员单位。

2020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1月,学校停止普通专升本招生。 12月,天津工业大学与天津市西青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并举行了“天津工业大学西青医院”揭牌仪式; 同月,学校与天津市北辰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天津工业大学北辰医院”正式揭牌。

2021年8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单位。 10月,天津工业大学“天工创新学院”近日揭牌成立 。

2022年2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6月23日,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挂牌成立。

院系专业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设5个学部、25个学院、1个书院、2家附属医院,开设67个本科专业。

学部 学院 本科专业
工学部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飞行器制造工程
信息学部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
天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
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中外合作)、电子科学与技术
天津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
天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动画
生医学部 天津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西青医院
天津工业大学北辰医院
理学部 天津工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天津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
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生物学
人文社科学部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外合作)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英语、日语
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设计、表演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创新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博雅书院
天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建有5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2个天津市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拥有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18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师资力量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200余名, 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900余名。拥有两院院士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名、国家“万人计划”等高端人才项目入选者8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名,拥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0余名,省部级各类人才200余名;拥有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团队40余支,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截至2016年1月,天津工业大学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十二五”综投教学创新团队4个、天津市教学团队10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韩布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邓宗全、王振国、陈晓红、夏长亮

国家级领军人才:顾而丹、姜勇、夏长亮、仲崇立、周飞艨、胡云霞、耿建新、梅东海、王文洪、刘少敏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周飞艨、仲崇立、夏长亮、刘义、姜勇、张拥军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邱冠雄、肖长发(召集人)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李嘉禄(2006年)、肖长发(2014年)

中国纺织行业十大创新人物:李嘉禄(2006年)、肖长发(2008年)

中国纺织学术大奖获得者:肖长发(2014年)

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奖获得者:程博闻(2011年)、张兴祥(2012年)、李建新(2013年)、陈莉(2014年)

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杨溥臣(1986年)、崔永芳(1992年)、肖长发(1997年)、程博闻(2013年)、李建新(2014年)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杨庆新(2006年)、吕晓龙(2009年)、夏长亮(2009年)、程博闻(2013年)、李建新(2014年)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张玉忠、吕晓龙、夏长亮、仲崇立、李建新、陈利、刘义

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李嘉禄(2008)、夏长亮(2013年)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吕晓龙(2003年)、夏长亮(2007年)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夏长亮(2012年)

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牛萍娟(2012年)、郑帼(201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陈利(2005年)、夏长亮(2006年)、李建新(2006年)、赵 宏(2008年)、刘俊成(2004年)、房宽峻(2004年)、桂建舟(2011年)、刘 雍(2012年)、宋世栋(2010年)、石海峰(2013年)、刘晓明(2008年)、张新陆(2011年)

天津市高校教学名师:樊顺厚(2003年)、杨锁廷(2006年)、徐东(2006年)、宋广礼(2007年)、郭明林(2007年)、赵宏(2008年)、黄东卫(2009年)、王建坤(2011年)、朱春红(2013年)、张继梅(2013)、王金海(2014年)、杨建成(2014)、陈汝栋(2014)、杨世明(2015年)

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张玉忠(2002年)、张兴祥(2006年)、陈利(2006年)、牛萍娟(2011年)、李建新(2012年)、杨涛(2013年)、肖志涛(2013年)、李振环(2013年)、桂建舟(2014年)、石海峰(2014年)、汪剑鸣(2015年)、宋丽梅(2015年)、庄旭品(2015年)、胡艳丽(2014年)

级别 团队名称 带头人 所属学院 批准时间
国家级教学团队 针织学课程教学团队 宋广礼 纺织学院 2009年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王瑞 2010年
天津市“十二五”

综投教学创新团队

针织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李津 2013年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王瑞
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樊顺厚 理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魏亚平 管理学院
天津市教学团队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王瑞 纺织学院 2007年
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陈汝栋 理学院 2008年
针织学课程教学团队 宋广礼 纺织学院 2009年
大学生创业理论及实训课程教学团队 魏亚平 管理学院 2010年
纺织工程专业纺纱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王建坤 纺织学院 2013年
纤维材料教学团队 肖长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课程团队 赵宏 经济学院
轻化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吴赞敏 纺织学院 2014年
电子设计及工程实践教学团队 王金海 电子信息学院
经济类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朱春红 经济学院 2015年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天津市品牌专业、6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12个应用型专业,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天津市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1个,“创客空间”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天津市众创空间和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 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天津市品牌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动画、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环境工程
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风力发电与电气节能)、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金融学(产业金融)、信息与计算科学(高性能计算方向)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纺织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教学实习训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纺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廊坊中纺新元无纺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山东永盛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南开创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纺织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教学实习训练中心
天津市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 机械基础及纺织装备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经贸综合能力开发实验教学中心、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工程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动画实验中心、环境工程实验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传媒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联合)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天津工业大学-新兴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天津工业大学(牵头)、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天津工业大学创业园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针织学、纺纱原理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纺织与现代科技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纺织与现代生活、创业管理——易学实用的创业真知
天津市精品课程 染整工艺原理、织物结构与设计、化纤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电路理论、服装结构设计、财务管理、大学物理(包括实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通信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 教学成果

近年来,学生每年在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均超过800项

学校荣誉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天津市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示范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7年9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5月,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授予天津工业大学团委“天津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同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应化专业2019级3班团支部入选天津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名单。

2022年8月,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公布,天津工业大学名列其中。

科研平台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天津市属高校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膜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8个、天津市工程中心6个、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天津市“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2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建有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天津市工业设计中心。。

科研成果

  • 成果综述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年来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有关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近千项,并取得多项标志性和突破性成果,连续九年蝉联11项、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14项,获授权专利1000余项。学校形成了“先进纺织复合材料”“膜分离技术”“电机系统及其智能控制”“功能纤维与技术纺织品”“纤维界面处理技术”“现代机械装备”等特色科研优势,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应用于重大疫情防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高科技产业。

  • 重要成果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行了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管道修复用管状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应急供水一体化集成设备、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制备技术与产品等研发工作。

在轻工纺织领域,进行了阻隔太阳热的涂层织物、柔性氧化铝超细纤维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飞腾智能计算机配棉与纱线质量预测系统、罗布麻纤维纺织加工及功能纺织品开发技术、生物电干电极及心电监控服装开发、有机物吸附功能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等研发工作。

在装备制造领域,进行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单面缝合机器人系统、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器人焊接修复系统、织机伺服送经、卷绕及整机控制系统、机构动力学及其控制理论及方法、喷气织机引纬气流消耗量检测装置、基于风力机组振动的关键部件故障诊断等研发工作。

在石油化工领域,进行了千吨规模纤维级和膜级聚苯硫醚合成和产品开发、植物甾醇酯高效绿色制备技术等研发工作。

在电子信息领域,进行了电磁-机械同步共振无线传能与转换方法研究、电力变压器铁心磁致伸缩力与振动噪声问题研究、智能型大功率LED节能照明产品研发、模块化LED路灯、基于BCCSL和SFMS的光学三维成像与检测系统、电工磁性材料三维磁特性检测技术等研发工作。

  •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获奖项目 奖项级别 获奖年份
工业排放烟气用聚四氟乙烯基过滤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7年
高精度圆网印花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房宽峻 2015年
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 程博闻 2014年
高性能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在污水资源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张宏伟 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2年
棉冷轧堆染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张健飞 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1年
复杂约束下高效能电机智能化综合设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夏长亮
耐高温相变材料微胶囊、高储热量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技术 张兴祥 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0年
复合型导电纤维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开发 程博闻 国家科技进步奖 2009年
新型功能中空纤维膜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肖长发 国家技术发明奖 2008年
卫星结构用高性能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构件的研制及其生产线的建设 李嘉禄 国家科技进步奖 2007年
三维异型整体编织工艺的研究和三维编织设备及织物的研制 2001年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月,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202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100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14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46万余册。图书馆先后引进80余个数据库,包括CNKI、读秀学术搜索、万方期刊等中文数据库,以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SCIFINDER、SCIENCE、IEL、INCITES等英文数据库。

  • 学术资源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工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版学术类期刊,1982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天津市优秀期刊。所设栏目主要有纤维新材料、纺织与服装、染整与化工、电子信息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等,加入了美国《世界纺织文摘》、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美国《爱思维尔数据库》等多种国际检索系统数据库,并全文载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维普数据库》和《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等多家大型数据库。

合作交流

编辑 播报

学校与6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10余所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高端专家引智、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获批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国家留学基金委、科技部和教育部各类人才和国际合作资助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加入欧洲纺织大学联盟、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在布基纳法索建立该国唯一一所孔子学院。学校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招收来自7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学历生500余人,实现留学生教育学分制改革,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国际传承创新基地和海外实习实践基地,加强中文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形象标识

  • 校标

天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4

校徽

学校校色为紫色,标准色值:C67 M99 Y33 K0,R116 G37 B106,PANTONE 512C,可称为天工紫。

学校校标为圆形标志,内含天津工业大学的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中间的图形是“盾牌”“天工大”和“~1912~”的组合体,颜色为天工紫和白色组合。

  • 校旗

天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5

校旗

学校校旗以“校色”为底色,上部居中是学校反白色校标,直径50厘米;下部为“天津工业大学”中英文名称,宽度136厘米。校旗采用二号旗帜,长240厘米,宽160厘米。

  • 校歌

《天津工业大学校歌》

朝迎海河晨曦,暮浴津门霞光。

工大,我们成材的学府,啊…啊…我们心中的殿堂!

峥嵘岁月,敬业桑麻育人才;崭新时代,倾情科教普华章。

天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6

校歌

山川锦绣,有我们桃李芬芳;祖国腾飞,有我们事业辉煌。

教研相长,学能并进!天津工大,永向前方!

春览静园绿景,秋听泮湖吟唱。

工大,我们耕耘的沃土,啊…啊…我们自豪的地方!

有为奋发,奉献青春作栋梁;无尽创造,汇聚智慧奔理想。

中华崛起,有我们真情飞扬;人民欢笑,有我们心潮激荡。

严谨严格,求实求是!天津工大,永向前方!

工大永向前方向前方,未来充满希望!

释义:歌词明确表达天津工业大学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和办学特色,体现学校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重心、以教学科研为核心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饱含一片炽热之情,激发师生对学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通过唱响“天津工大”,鼓励师生齐心合力,办好学校,贡献国家,服务人民。歌曲采取进行曲式,曲调明快、流畅,既悠扬典雅,又豪情满怀,抒发学校师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蓬勃的进取心。

精神文化

  • 校训

严谨、严格、求实、求是

校训既是过去天津工业大学长期办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又是“工大人”今后长期倡导和发扬光大的行为规范和精神。这八个字既借鉴和吸取了天津大学校训的思想精华,也对天津工业大学原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训加以继承和发展,又前后呼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严谨:即严密谨慎,逻辑严密,思维缜密。“严谨”用于天津工业大学校训,旨在鼓励广大师生继续弘扬讲究逻辑、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认真严密的做事态度,倡导广大师生尊重科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追求卓越。

严格:即在遵守制度与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严格”用于天津工业大学校训,指制度严格、标准严格、措施严格、实施严格、考核严格。要求在办学的各项工作中,始终秉承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精神,使各项工作都能上水平、出成果。

求实:即讲求实际,求真务实。“求实”用于天津工业大学校训,意在倡导广大师生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更不要不懂装懂,而是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求得实效,结出实果。

求是:即探索规律,把握规律。“求是”用于天津工业大学校训,要求广大师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兴虚浮,勇于创新,不畏权威;尊重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学校,发展学校各项事业。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