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简介
南通大学(Nantong University),简称“通大”,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高校,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
学校源自于1912年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通大学。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3700余亩,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约296万册;设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杏林学院)、1家直属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设104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有教职工3285人(含杏林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2000余人(含杏林学院),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200余人,留学生1009人;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前身
私立南通大学(南通学院)
南通大学校史(办学沿革)一览
1912年3月,张詧、张謇创办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本科4年,预科1年;同年4月,张謇创办“纺织染传习所”,次年定名为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1927年7月,两所专门学校先后更名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纺织大学。
1928年8月,私立南通农科大学、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纺织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私立南通大学。农、医、纺三所大学,分别为私立南通大学的农科、医科、纺织科。
1930年1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南通学院为校名立案,仍设农、医、纺三科。
1938年8月,南通学院农科、纺织科迁至上海;医科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在湖南沅陵合并,建立国立江苏医学院。
1952年8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制定《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方案规定:南通学院撤销建制。农科整体迁往扬州,与同时调整来的私立江南大学农艺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合并,组建苏北农学院;纺织科纺织、染化二系调整至华东纺织工学院;医科独立改设苏北医学院,设于南通学院原址。
南通医学院
南通医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
1952年院系调整,南通学院医科独立,改设苏北医学院。
1955年7月,苏北医学院的100余名师生和部分教学设备并入扬州医士学校。
南通大学
1956年9月,苏北医学院更名为“南通医学院”。
1957年8月,国家高等教育部和卫生部从医学院建设和发展布局的需要出发,决定南通医学院(师生约700多人)整体搬迁至苏州,更名为苏州医学院(现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同时苏州医士学校迁往南通,筹建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部。同年12月,经研究决定在南通建立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部(现南通大学医学院),承担在职中级卫生干部进修任务,由江苏省卫生厅和苏州医学院共同领导,南通市人民委员会代管。
1958年2月,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部招收医疗专修科学生107名。同年8月更名为“南通医学院”,招收医疗专修科学生125名,归属江苏省管理。
1978年9月,改由交通部和江苏省双重领导,以交通部领导为主。
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
南通工学院
南通工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1952年院系调整,南通学院纺织科迁至上海,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
1977年12月,以“南京工学院南通分院”为名恢复招生。
1979年1月,更名为“南通工业专科学校”。
1980年7月,更名为“南通纺织专科学校”。
1985年1月,升格为南通纺织工学院。
1995年9月,更名为南通工学院。
南通师范学院
南通师范学院成立于1999年3月,是由原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和原南通教育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的本科高等院校。
- 南通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建立。
1962年,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停办。
1976年,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以“扬州师范学院南通分院”为名招生,恢复办学。
1979年,更名为“南通师范专科学校”。
- 南通教育学院
1959年,南通教师进修学院成立。
1963年,南通教师进修学院停办。
1979年11月,建立“南通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南通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南通地、市教师进修学院合并,随之更名为“南通教育学院”。
合并发展
南通大学
2004年5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所公办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新的南通大学。同年8月,组建南通大学党政领导班子。同年11月,南通大学校训、校标定稿,校训为:祈通中西,力求精进;南通大学揭牌庆典举行。
2005年3月,学校在原南通工学院张謇研究所和原南通师范学院张謇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张謇研究所。
2010年12月26日 ,南通大学校友会成立。推举张绪武、王湛为南通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姚穆院士、保铮院士等12人为校友会顾问,时任校党委书记顾晓松为校友会会长,时任校长袁银男等55人为校友会副会长。
2013年1月,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年5月,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同年7月,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6年2月,农业部南方平原玉米科学观测实验站正式落户学校。7月,学校与南通市人民检察院签订检校共建协议。
2017年6月,南通大学正式加入“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并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结成姐妹学校。
2019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启东市人民医院举行。9月,南通大学与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月,学校获评“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先进单位。11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海门市人民医院举行;同月,南通大学举行张謇研究院揭牌暨首批特约研究员聘任仪式;同月,学校举行南通大学—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全面合作暨SPMI航天轻材奖学金签约仪式。同年,学校取得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资格。
2020年4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动物工作成效突出集体”;同月,学校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5月,南通大学校附属泰州妇产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泰州妇产医院(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举行;同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如皋市人民医院举行;同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名揭牌仪式在南通市肿瘤医院举行。6月,南通大学附属通州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举行;同月,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南通瑞慈医院举行。7月,学校被授予“南通市慈善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8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口腔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南通市口腔医院举行。9月,江苏省教育厅与南通市签约共建南通大学。
2021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2023年4月25日上午,南通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6月19日,南通大学青年学者联谊会成立。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杏林学院)、1家直属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设10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285人(含杏林学院),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73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722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奥运冠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苏“双创计划”高校创新类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百余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
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点。 拥有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 ,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30个,5个省优秀学科梯队,2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江苏省优势学科(2个):基础医学、机械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临床医学、特种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类)1个;5个专业通过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验收。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临床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
省级品牌专业(6个):汉语言文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自动化、预防医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14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预防医学、电子信息工程、医学影像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物理学、通信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国家精品教材(1个):医学信息检索教程
大型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1个):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心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EDA实验教学中心、生命化学实验中心、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通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媒体实验中心、生物技术实验中心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校企互动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验基地、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课程为桥梁,建构“楚辞学”人才培养与学术传承一体化工程
国际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广泛开展境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3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师生交流、师资培训等合作与交流项目。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及麦考瑞大学、意大利锡耶纳“R.弗朗齐”音乐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南通大学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杰克逊州立大学(Jackson State University)、北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Alabama)、中密歇根大学(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思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贝德福特大学(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加拿大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纽芬兰纪念大学(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法国巴黎商学院(Paris School of Business),意大利锡耶纳音乐学院(Istituto musicale pareggiato R. Franci di SIENA),韩国大邱大学(Daegu University),日本德岛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ushima)、桃山学院大学(Momoyama Gakuin University)、东北医科药科大学(Tohoku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富山国际大学(Toyama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等开展各种合作办学项目。
社会评价
学校名列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44位、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146位。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1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中石化重点实验室、中纺联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
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分子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
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化学物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中小企业纺织新材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省级工程中心(2个):风能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开放性动物实验中心、江苏省铝灰渣固废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神经再生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
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1个):南通廉政文化研所
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1个):江苏先进典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2项)等600余项,获专利授权2100余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省科学技术奖、全国行业协会类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奖励,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4月,南通大学图书馆由原三校图书馆组建,分布在啬园校区、启秀校区、钟秀校区和启东校区,馆舍总面积64512平方米,阅览座位4285个。图书馆为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约296万册,电子数据库60个。办有学术期刊5种,其中《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学术刊物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系南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原名《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改现刊名。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通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于2002年创刊。已先后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大型数据库,并且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列为来源期刊或收录。已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原为《南通医学院学报》,1981年创刊;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南通医学院学报》更名为现名。由南通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为江苏省一级期刊及统计源期刊,中国医学文摘系列、中国药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和中医药等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估数据库源期刊。
校徽
体现南通大学新校区建筑设计“水乡书院”的意象:好象绿色的玉壁,镶嵌在江海之滨。外形设计处理成击打传声的玉磬,“清亮之声,闻者倾倒”。有别于震旦的钟声,喻示南通大学通古纳今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其形也如升腾的风筝和具有地域特色的瓦当。自下而上,由短到长对称排列递次舒展的五根曲线,恰似五山叠翠,又如传统水纹,暗喻南通濒江临海的地理位置,也体现学校多学科的综合性。校徽简洁明快、言简意赅,一形多义,既富于传统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又具现代图式的特征和新颖别致的原创性,与兄弟院校校标并置别具一格,图案所传递的蓬勃向上的视觉张力,体现了南通大学这所新世纪新学校的新的精神风貌。
校训
祈通中西,力求精进
分别取自于张謇先生为原南通学院医科、纺织科所提训词“祈通中西 以宏慈善”、“忠实不欺 力求精进”。“祈通中西”是南通大学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力求精进”是南通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始终保持的精神状态。“力求”是一种态度,是在目标下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精进”意指精心一志,努力上进,开拓进取,拼搏攀登,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精”有精确、精致、精美的含义,内生有科学、完美的意蕴。“进”是一种发展的状态。“精”、“进”两者合用表达了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南通大学是一所年轻的综合性大学,要实现“立足南通、服务全省、面向全国、逐步走向世界”的目标,务必使我们每一个通大人始终保持追求卓越、尽善尽美的价值追求,始终保持不断进取、敢于争先的良好精神状态。“祈通中西 力求精进”的内涵具有解释的广延性,校训的意义也是在凝聚人心、引导行为、形成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彰显和深化的。
校歌
南通大学校歌
作词 张孝若 作曲 徐立孙
南通大学,三院鼎立,钟灵毓秀根脉弘。
真才造就,实学研攻,往绩可述,来绩无穷。
愿我人继前人之志,尽我人之力,益大益充。
传校誉于后世,建大业于寰中!
《南通大学校歌》于1928年张謇之子张孝若合并私立南通农科大学、医科大学、纺织大学成立私立南通大学(1930年改称南通学院)并任校长后创作。张孝若作词、徐立孙作曲,全歌共59字,占20个四四拍的音乐小节。后因口口传唱或乐队演奏所需,校歌屡被抄、印;其词谱难免不一,文字或有微异。
南通大学2016年启动校歌恢复工作,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后,仅改动了一句。2018年12月25日,南通大学通过多种现代化新媒体官方发布,确定了《南通大学校歌》与时俱进的全新版本,全歌共60字,仍占20个四四拍的音乐小节。
学生组织
南通大学学生会是在校党委和省学联的领导下、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的大学生自治组织,是南通大学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2007年,南通大学学生会成为江苏省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单位。南通大学学生会实行主席团领导下的部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新闻传媒中心(网络通信部、宣传编辑部)、人才培训中心(学习调研部、培训部)、校园文化中心(文艺部、体育部)、权益服务中心(生活权益部)、对外联络中心(实践部、社会联络部)、品牌活动部。南通大学学生会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宗旨,为学校文明建设服务,为繁荣校园文化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南通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由团委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具有群众性的学生社团联合体,它是构建我校“一体两翼”团建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倡导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发挥校与学生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校内各学生社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与资源整合,协调学校其他学生组织相关工作,以展同兄弟院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横向交流与,增进了解和加深友谊。
南通大学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由校团委和校科协具体指导的学生学术科技团体,是学生倡导创新理念、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全校性学生学术研究团体。大学生科协立足本校,面向社会,负责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校大学生科协打造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年创业论坛”、“科普宣传周”、“ 校园精英挑战赛”等品牌活动。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9日,通科微电子学院被列入“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2年4月,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资政服务青年团队被评为第17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入围集体